【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屏蔽门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设备
,具体是一种轨道交通屏蔽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在轨道交通中,涉及到地铁高铁等等,由于列车与站台之间若不进行封闭将会使列车及人员的安全性得到威胁,现有的列车与站台之间停靠时会有较大的沟壑,若人员不注意将会很容易被卡住且容易使物品掉落,并且由于在人流密集时无法按照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正常的换乘车辆,使人员的乘坐体验降低。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一种地铁屏蔽门公开了[申请号:201911079268.8],包括:门框、滑动门扇和固定门扇,所述门框在所述滑动门扇的上方设置有路线指示表,所述滑动门扇内设置有第一液晶广告牌,所述固定门扇内设置有第二液晶广告牌。本专利技术地铁屏蔽门分别在滑动门扇和固定门扇上设置有液晶广告牌,地铁候车通道客流量较大,通过设置液晶广告牌能够显示一些广告商的广告信息,能够起到很好的广告效应。上述方案,尚未实现人员上下车的导流,并且也未实现将列车与站台之间的缝隙挡住,降低了工作效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屏蔽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6),所述箱体(16)为框架式结构,所述箱体(16)两侧设置有对称的滑移内腔(17),所述滑移内腔(17)贯穿设置,所述滑移内腔(17)内滑动的设置有滑移板(15),所述滑移板(15)一侧设置有位于所述箱体(16)内的转动板(13),所述转动板(13)与所述箱体(16)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箱体(16)上侧设置有能够使所述滑移板(15)和转动板(13)进行联动开启的联动开启装置(95),所述箱体(16)下侧设置有位于所述箱体(16)内且能够根据车厢与站台距离改变而将两者之间缝隙封闭的缝隙封闭装置(9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屏蔽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6),所述箱体(16)为框架式结构,所述箱体(16)两侧设置有对称的滑移内腔(17),所述滑移内腔(17)贯穿设置,所述滑移内腔(17)内滑动的设置有滑移板(15),所述滑移板(15)一侧设置有位于所述箱体(16)内的转动板(13),所述转动板(13)与所述箱体(16)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箱体(16)上侧设置有能够使所述滑移板(15)和转动板(13)进行联动开启的联动开启装置(95),所述箱体(16)下侧设置有位于所述箱体(16)内且能够根据车厢与站台距离改变而将两者之间缝隙封闭的缝隙封闭装置(9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屏蔽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开启装置(95)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16)上端面内的传动内腔(25),所述传动内腔(25)对称设置,所述传动内腔(25)内滑动的设置有直板(41),所述直板(41)一侧固设有外螺纹杆(21),所述传动内腔(25)端壁内转动的设置有内螺纹筒(23),所述外螺纹杆(21)穿过所述内螺纹筒(23),所述外螺纹杆(21)与所述内螺纹筒(23)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外螺纹杆(21)端面固设有凸块(22),所述凸块(22)与所述滑移板(15)固定,所述箱体(16)上侧设置有能够使所述转动板(13)与所述滑移板(15)形成联动且稳定传动的稳定传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屏蔽门,其特征在于:稳定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箱体(16)顶部转动配合连接的中间齿轮(47),所述中间齿轮(47)对称设置,所述中间齿轮(47)上端面固设有顶部带轮(48),所述中间齿轮(47)和顶部带轮(48)同轴设置,所述中间齿轮(47)与所述转动板(13)动力连接,所述箱体(16)上端面设置有能够将两侧的所述中间齿轮(47)带动转动的配合动力结构,所述顶部带轮(48)与内螺纹筒(23)之间设置有能够实现所述配合锥齿轮(24)进行转动的过渡传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屏蔽门,其特征在于:配合动力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中间齿轮(47)两侧的侧凸轨道(44),所述侧凸轨道(44)对称设置,所述侧凸轨道(44)与所述箱体(16)固定,所述侧凸轨道(44)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箱体(16)过渡的安装条(45),所述侧凸轨道(44)和安装条(45)之间组成开口的滑槽(46),所述滑槽(46)和箱体(16)一侧设置有能够带动两侧的所述中间齿轮(47)转动的移动组合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屏蔽门,其特征在于:移动组合件包括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箱体(16)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灶鑫,王振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梓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