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永林专利>正文

一种抗潮防渗型外墙面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8122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潮防渗型外墙面砖,属于外墙面砖防渗技术领域,通过防渗饰面层、抗潮面板层、防渗内板层、衔接层由内至外层层嵌设连接,位于外侧的抗潮面板层通过其内端的抗潮吸附层以及玻璃纤维抗裂层的配合,对部分渗透于抗潮面板层内侧的水分进行吸附导流,通过导流腔、导流孔、滴水线向外导出,并通过设置于防渗内板层上的底部导流道、侧部导流道的导流作用下,将水流向外、向下导出,且在玻璃纤维抗裂层的补强作用下,有效提高抗潮面板层的抗裂、抗腐以及抗高温作用,而有效实现多层抗潮防渗效果,且在防渗内板层内部设置由防渗板和防渗膜所配合设置的防渗层,进一步提高了该面砖的阻水、隔水效果,有效解决面砖的渗透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潮防渗型外墙面砖
本专利技术涉及外墙面砖防渗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抗潮防渗型外墙面砖。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美观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物的外部装饰很多采用外墙面砖来装饰建筑物的外表,具有美观大方、经久耐用等优点,但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渗漏已成为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造成渗水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混凝土和砖砌体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其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在相同的温差作用下,使得墙面砖相互接缝处容易产生裂缝,雨水沿砖体拼接裂缝以及砖面渗入墙体,且由于墙面是竖直的,雨水在墙面砖和墙体之间的毛细孔的毛细作用下,逐渐向墙体方向渗透,久而久之损坏墙体,对建筑体产生不良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抗潮防渗型外墙面砖来有效提高现有面砖的防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潮防渗型外墙面砖,通过防渗饰面层、抗潮面板层、防渗内板层、衔接层由内至外层层嵌设连接,位于外侧的抗潮面板层通过其内端的抗潮吸附层以及玻璃纤维抗裂层的配合,对部分渗透于抗潮面板层内侧的水分进行吸附导流,通过导流腔、导流孔、滴水线向外导出,并通过设置于防渗内板层上的底部导流道、侧部导流道的导流作用下,将水流向外、向下导出,且在玻璃纤维抗裂层的补强作用下,有效提高抗潮面板层的抗裂、抗腐以及抗高温作用,而有效提供多层抗潮防渗作用,且在防渗内板层内部设置由防渗板和防渗膜所配合设置的防渗层,进一步提高了该面砖的阻水、隔水效果,有效解决面砖的渗透问题。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抗潮防渗型外墙面砖,包括内外设置的抗潮面板层和防渗内板层,所述抗潮面板层的外端包覆有防渗饰面层,所述防渗内板层的内端固定连接有衔接层,所述抗潮面板层和防渗内板层的边缘部均为相互匹配设置的锥形台导流结构,所述抗潮面板层的内部开设有抗潮腔,所述抗潮腔的内部设置有抗潮吸附层,所述抗潮吸附层的内端贴附有玻璃纤维抗裂层,抗潮吸附层包括贴附于玻璃纤维抗裂层外端壁上的椭形嵌设面板,所述椭形嵌设面板的外端设有嵌设于其内端的阻水层,所述阻水层的外端包覆有贴合于防渗饰面层内端的聚乙烯纤维层,所述抗潮腔的内底部开设有位于阻水层底部的导流腔,所述抗潮面板层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与导流腔相连通的多个导流孔,所述抗潮面板层的底端部还开凿有位于多个导流孔上方的滴水线,所述防渗内板层的两侧从上至下开设有多个与抗潮面板层边缘侧壁相抵设置的底部导流道,所述防渗内板层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一组与多个导流孔位置对应的侧部导流道,所述防渗内板层的内部开设有防渗腔,所述防渗腔的内部设有防渗层,所述防渗层的内外端分别设有粘结层和贴附层,所述粘结层与抗潮面板层的内端相粘接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椭形嵌设面板由多个半椭形的承托囊组成,所述阻水层包括嵌设于多个承托囊内端的球状阻水部和连接于相邻两个球状阻水部之间的矩形阻水部,所述球状阻水部和矩形阻水部均由防水橡胶组成,利用阻水层与椭形嵌设面板的配合,扩大防渗腔内的空隙空间,一方面有效提高抗潮面板层内部的透气性,另一方面通过椭形嵌设面板、阻水层的前后壁的相抵设置,有效提高抗潮面板层内部的机械强度,聚乙烯纤维层则对部分渗透于抗潮面板层内部的水分进行吸附,且其具有吸水性小的特点,也具有一定的阻水效果。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椭形嵌设面板与玻璃纤维抗裂层之间以及相邻两个阻水层之间形成内阻水空隙和外阻水空隙,所述内阻水空隙内填充有闭孔泡沫材料,闭孔泡沫材料与椭形嵌设面板形成一个密闭的阻水面,有效避免水分渗透于抗潮面板层内端,同时,在内阻水空隙内填充闭孔泡沫材料,有效提高该面砖的隔热、隔音效果。进一步的,位于下方的所述阻水层的底端部固定连接有锥形疏水导流部,所述锥形疏水导流部以及导流腔、导流孔内壁上均涂覆有第一纳米疏水层,由聚乙烯纤维层吸附的水分向下导流后可有锥形疏水导流部导出,并流入导流腔处,并通过导流孔导出抗潮面板层外,且导流孔、导流腔的连通设置,有效提高了抗潮面板层内部的空气流通性,在有空气持续流通过程中能够保障抗潮面板层内部能够处于一定程度上的干燥状态。进一步的,所述玻璃纤维抗裂层包括贴附于抗潮面板层内端的矩形防水囊,所述矩形防水囊的内部填充有玻璃纤维切纱,玻璃纤维抗裂层可作为强化抗潮面板层的补强材料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抗潮面板层的抗裂性能,同时还起到很好的耐高温效果。进一步的,所述防渗层包括固定连接于防渗腔内端的防渗板,所述防渗板靠近粘结层的一端包覆有防渗膜,防渗板与防渗膜的配合,有效提高防渗内板层的整体防渗效果,从而不易使雨水渗透至面砖内侧而影响墙体。进一步的,所述贴附层的外端开凿有锯齿层面,所述贴附层与防渗板之间填充有隔热橡胶层,贴附层外端所开凿的锯齿层面有效提高了贴附层与墙体之间的衔接力度,而在其内侧所填充的隔热橡胶层,有效提高了该面砖对墙体的隔热效果。进一步的,所述衔接层固定套设于防渗内板层的外侧壁,所述衔接层的边缘部开设有嵌设沉槽,所述抗潮面板层、防渗内板层以及衔接层的外壁上均涂覆有第二纳米疏水涂层,相邻两个面砖上的衔接层其嵌设沉槽的位置相互对应扣设,在进行面砖贴附时,相邻两个衔接层能够相互对接嵌设,从而有效提高了面砖接缝处的密封性。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通过防渗饰面层、抗潮面板层、防渗内板层、衔接层由内至外层层嵌设连接,且抗潮面板层和防渗内板层的边缘部均为相互匹配设置的锥形台导流结构,利于水流的导向,位于外侧的抗潮面板层通过其内端的抗潮吸附层以及玻璃纤维抗裂层的配合,对部分渗透于抗潮面板层内侧的水分进行吸附导流,通过导流腔、导流孔、滴水线向外导出,并通过设置于防渗内板层上的底部导流道、侧部导流道的导流作用下,将水流向外、向下导出,且在玻璃纤维抗裂层的补强作用下,有效提高抗潮面板层的抗裂、抗腐以及抗高温作用,而有效实现多层抗潮防渗效果,且在防渗内板层内部设置由防渗板和防渗膜所配合设置的防渗层,进一步提高了该面砖的阻水、隔水效果,有效解决面砖的渗透问题。(2)椭形嵌设面板由多个半椭形的承托囊组成,阻水层包括嵌设于多个承托囊内端的球状阻水部和连接于相邻两个球状阻水部之间的矩形阻水部,球状阻水部和矩形阻水部均由防水橡胶组成,利用阻水层与椭形嵌设面板的配合,扩大防渗腔内的空隙空间,一方面有效提高抗潮面板层内部的透气性,另一方面通过椭形嵌设面板、阻水层的前后壁的相抵设置,有效提高抗潮面板层内部的机械强度,聚乙烯纤维层则对部分渗透于抗潮面板层内部的水分进行吸附,且其具有吸水性小的特点,也具有一定的阻水效果。(3)相邻两个椭形嵌设面板与玻璃纤维抗裂层之间以及相邻两个阻水层之间形成内阻水空隙和外阻水空隙,内阻水空隙内填充有闭孔泡沫材料,闭孔泡沫材料与椭形嵌设面板形成一个密闭的阻水面,有效避免水分渗透于抗潮面板层内端,同时,在内阻水空隙内填充闭孔泡沫材料,有效提高该面砖的隔热、隔音效果。(4)位于下方的阻水层的底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潮防渗型外墙面砖,包括内外设置的抗潮面板层(1)和防渗内板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潮面板层(1)的外端包覆有防渗饰面层(4),所述防渗内板层(2)的内端固定连接有衔接层(3),所述抗潮面板层(1)和防渗内板层(2)的边缘部均为相互匹配设置的锥形台导流结构,所述抗潮面板层(1)的内部开设有抗潮腔,所述抗潮腔的内部设置有抗潮吸附层(5),所述抗潮吸附层(5)的内端贴附有玻璃纤维抗裂层(6),所述抗潮吸附层(5)包括贴附于玻璃纤维抗裂层(6)外端壁上的椭形嵌设面板(501),所述椭形嵌设面板(501)的外端设有嵌设于其内端的阻水层(502),所述阻水层(502)的外端包覆有贴合于防渗饰面层(4)内端的聚乙烯纤维层(503),所述抗潮腔的内底部开设有位于阻水层(502)底部的导流腔(103),所述抗潮面板层(1)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与导流腔(103)相连通的多个导流孔(102),所述抗潮面板层(1)的底端部还开凿有位于多个导流孔(102)上方的滴水线(101);/n所述防渗内板层(2)的两侧从上至下开设有多个与抗潮面板层(1)边缘侧壁相抵设置的底部导流道(201),所述防渗内板层(2)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一组与多个导流孔(102)位置对应的侧部导流道(202),所述防渗内板层(2)的内部开设有防渗腔,所述防渗腔的内部设有防渗层,所述防渗层的内外端分别设有粘结层(10)和贴附层(7),所述粘结层(10)与抗潮面板层(1)的内端相粘接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潮防渗型外墙面砖,包括内外设置的抗潮面板层(1)和防渗内板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潮面板层(1)的外端包覆有防渗饰面层(4),所述防渗内板层(2)的内端固定连接有衔接层(3),所述抗潮面板层(1)和防渗内板层(2)的边缘部均为相互匹配设置的锥形台导流结构,所述抗潮面板层(1)的内部开设有抗潮腔,所述抗潮腔的内部设置有抗潮吸附层(5),所述抗潮吸附层(5)的内端贴附有玻璃纤维抗裂层(6),所述抗潮吸附层(5)包括贴附于玻璃纤维抗裂层(6)外端壁上的椭形嵌设面板(501),所述椭形嵌设面板(501)的外端设有嵌设于其内端的阻水层(502),所述阻水层(502)的外端包覆有贴合于防渗饰面层(4)内端的聚乙烯纤维层(503),所述抗潮腔的内底部开设有位于阻水层(502)底部的导流腔(103),所述抗潮面板层(1)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与导流腔(103)相连通的多个导流孔(102),所述抗潮面板层(1)的底端部还开凿有位于多个导流孔(102)上方的滴水线(101);
所述防渗内板层(2)的两侧从上至下开设有多个与抗潮面板层(1)边缘侧壁相抵设置的底部导流道(201),所述防渗内板层(2)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一组与多个导流孔(102)位置对应的侧部导流道(202),所述防渗内板层(2)的内部开设有防渗腔,所述防渗腔的内部设有防渗层,所述防渗层的内外端分别设有粘结层(10)和贴附层(7),所述粘结层(10)与抗潮面板层(1)的内端相粘接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潮防渗型外墙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形嵌设面板(501)由多个半椭形的承托囊组成,所述阻水层(502)包括嵌设于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林
申请(专利权)人:孙永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