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制造母粒混合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8087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纺布制造母粒混合搅拌装置,包括罐体、支撑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搅拌主轴、绞龙叶片、套筒和搅拌件,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上盖上,所述搅拌主轴的上端与所述电机连接,下端穿过所述上盖后竖直插入所述罐体中,所述绞龙叶片缠绕固定于所述搅拌主轴上,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绞龙叶片上,所述搅拌件固定于所述套筒的外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绞龙叶片的作用下实现物料在纵向上的运动,同时,搅拌装置对罐体中的物料进行水平方向上的搅拌,利用物料在纵向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避免了物料的沉积导致底部物料混合不均匀,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混合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纺布制造母粒混合搅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搅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无纺布制造母粒混合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无纺布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需要将不同的原料放入到搅拌筒的内部进行搅拌,这会使用到无纺布原料搅拌机,现有的无纺布搅拌机结构简单,在搅拌的过程中,在重力的影响下,一些原料会自然沉降堆积在搅拌机的底部,使搅拌机不能完全对原料进行搅拌,使搅拌不均匀。有鉴于此,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经过深入研究,得到一种无纺布制造母粒混合搅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纺布制造母粒混合搅拌装置,其能够实现均匀的搅拌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无纺布制造母粒混合搅拌装置,包括罐体、支撑装置和搅拌组件,所述罐体包括罐本体和上盖,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罐本体上,所述上盖上设有贯穿其自身的轴孔和投料口,所述罐本体的下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罐本体置于所述支撑装置上,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电机、搅拌主轴、绞龙叶片、套筒和搅拌件,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上盖上,所述搅拌主轴的上端与所述电机连接,下端穿过所述上盖后竖直插入所述罐体中,所述绞龙叶片缠绕固定于所述搅拌主轴上,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绞龙叶片上,所述搅拌件固定于所述套筒的外壁上。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所述套筒的内壁,另一端连接所述搅拌主轴的外壁。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支撑柱,所述多个支撑住均匀分布支撑于所述罐本体的下方。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搅拌件包括第一导向管、第一导向杆、第一弹性件、第一搅拌杆、第二导向管、第二导向杆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导向管和所述第二导向管水平设置且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导向管和所述第二导向管的一端与所述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向管位于所述第二导向管的上方,所述第一弹性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导向管中,所述第一导向杆插入所述第一导向管中,且与所述第一弹性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导向管中,所述第二导向杆插入所述第二导向管中,且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的远离所述第一导向管的一端,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的远离所述第二导向管的一端,所述第一搅拌杆采用磁性材料制成,所述罐本体的内壁中设有电磁铁。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搅拌件还包括旋转件,所述旋转件包括转轴、转筒和多个搅拌块,所述转轴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所述转筒被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多个搅拌块固定于所述转筒上。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搅拌件还包括多个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二搅拌杆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向管,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导向管。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旋转件位于所述第一搅拌杆和多个所述第二搅拌杆之间,所述第一搅拌杆的远离所述套筒的一侧表面为弧面。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多个搅拌块中的每个所述搅拌块均不处于同一高度。进一步的改进,所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设置为弹簧。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搅拌件的数量至少设置三个,且均匀分布于所述套筒的周围,所述电磁铁也至少设置3个,且圆周均匀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纺布制造母粒混合搅拌装置,在工作时,电机带动搅拌主轴转动,搅拌主轴带动绞龙叶片、套筒和搅拌装置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在绞龙叶片的作用下,物料被被不断地从套筒的底部提升至其顶部,并从套筒的顶部溢出后下落,实现物料在纵向上的运动,同时,搅拌装置对罐体中的物料进行水平方向上的搅拌,利用物料在纵向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避免了物料的沉积导致底部物料混合不均匀,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混合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纺布制造母粒混合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纺布制造母粒混合搅拌装置的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纺布制造母粒混合搅拌装置的第一导向管、第一导向杆和第一弹性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此图中只剖开了第一导向管)。图中罐本体1;上盖2;投料口21;电机3;搅拌主轴41;绞龙叶片42;套筒43;支撑柱5;第一导向管61;第一导向杆62;第一弹性件63;第一搅拌杆64;第二导向管65;第二导向杆66;转轴671;转筒672;搅拌块673;第二搅拌杆6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无纺布制造母粒混合搅拌装置,包括罐体、支撑装置和搅拌组件,所述罐体包括罐本体1和上盖2,所述上盖2盖设于所述罐本体1上,所述上盖2上设有贯穿其自身的轴孔和投料口21,所述罐本体1的下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罐本体1置于所述支撑装置上,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电机3、搅拌主轴41、绞龙叶片42、套筒43和搅拌件,所述电机3安装于所述上盖2上,所述搅拌主轴41的上端与所述电机3连接,下端穿过所述上盖2后竖直插入所述罐体中,所述绞龙叶片42缠绕固定于所述搅拌主轴41上,所述套筒43套设于所述绞龙叶片42上,所述搅拌件固定于所述套筒43的外壁上。在上述结构设置下,在工作过程中,电机3带动搅拌主轴41转动,搅拌主轴41带动绞龙叶片42、套筒43和搅拌装置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在绞龙叶片42的作用下,物料被被不断地从套筒43的底部提升至其顶部,并从套筒43的顶部溢出后下落,实现物料在纵向上的运动,同时,搅拌装置对罐体中的物料进行水平方向上的搅拌,利用物料在纵向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避免了物料的沉积导致底部物料混合不均匀,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混合效率。为了实现套筒43的固定,本实施例的一种无纺布制造母粒混合搅拌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所述套筒43的内壁,另一端连接所述搅拌主轴41的外壁,在具体布置时,所述多个连接件排布形成以所述搅拌轴为中心的放射状,以实现套筒43的固定,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容易理解的。当然,套筒43的固定方式也不仅仅限于利用固定支架进行固定,其固定方式多种多样,例如直接将其与绞龙叶片42焊接固定,只要能够其固定的方式均可。具体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支撑柱5,所述多个支撑住均匀分布支撑于所述罐本体1的下方,所述多个支撑住能够实现对罐体的有效支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5的数量设置为4个。具体的,所述搅拌件包括第一导向管61、第一导向杆62、第一弹性件63、第一搅拌杆64、第二导向管65、第二导向杆66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导向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纺布制造母粒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支撑装置和搅拌组件,所述罐体包括罐本体和上盖,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罐本体上,所述上盖上设有贯穿其自身的轴孔和投料口,所述罐本体的下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罐本体置于所述支撑装置上,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电机、搅拌主轴、绞龙叶片、套筒和搅拌件,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上盖上,所述搅拌主轴的上端与所述电机连接,下端穿过所述上盖后竖直插入所述罐体中,所述绞龙叶片缠绕固定于所述搅拌主轴上,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绞龙叶片上,所述搅拌件固定于所述套筒的外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纺布制造母粒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支撑装置和搅拌组件,所述罐体包括罐本体和上盖,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罐本体上,所述上盖上设有贯穿其自身的轴孔和投料口,所述罐本体的下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罐本体置于所述支撑装置上,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电机、搅拌主轴、绞龙叶片、套筒和搅拌件,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上盖上,所述搅拌主轴的上端与所述电机连接,下端穿过所述上盖后竖直插入所述罐体中,所述绞龙叶片缠绕固定于所述搅拌主轴上,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绞龙叶片上,所述搅拌件固定于所述套筒的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纺布制造母粒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所述套筒的内壁,另一端连接所述搅拌主轴的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纺布制造母粒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支撑柱,所述多个支撑住均匀分布支撑于所述罐本体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一种无纺布制造母粒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件包括第一导向管、第一导向杆、第一弹性件、第一搅拌杆、第二导向管、第二导向杆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导向管和所述第二导向管水平设置且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导向管和所述第二导向管的一端与所述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向管位于所述第二导向管的上方,所述第一弹性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导向管中,所述第一导向杆插入所述第一导向管中,且与所述第一弹性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导向管中,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娥唐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邵阳东州无纺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