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肾缩尿夜尿穴位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7806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肾缩尿夜尿穴位贴,其包括药膏,所述药膏包含贴膏剂基质和药效成分,所述药效成分采用包含如下药材的原料制成乌药、益智仁、补骨脂、菟丝子、瓜蒌、瞿麦、桑螵蛸、去头去脚的蛤蚧、石菖蒲、冬瓜子、韭菜子、牡丹皮和淫羊藿。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该中药穴位贴的制备方法。该中药药香具有温肾散寒、暖肾温脾、固精缩尿、润肺行水、宽胸散结、化湿开胃、温肾助阳、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将其贴于开元、腰眼等穴位可起到温肾缩尿、通调水道的作用。穴位贴可长期使用,无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具有“精准、独特、速效、天然”的特点,使用方便,使患者具有很好的依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肾缩尿夜尿穴位贴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穴位贴
,具体涉及一种固肾缩尿夜尿穴位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夜尿症(enuresis)指夜间起床排尿,每次排尿之前及之后都处于睡眠状态。它是一种独立的临床疾病,而不是其他疾病中的一个症状或者就把它归类于许多下尿路症状中的一个。夜尿次数增多势必会造成患者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下降,导致晨起后依然疲惫乏力,头脑不清醒,记忆力下降等认知功能下降,甚至还会产生焦虑、烦躁等心理情绪,影响白天社会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美国人群中夜尿症发生率为31%,瑞典62%,韩国48%。中医学认为,夜尿频多,主要责之膀胱气化无力,肾气虚衰。膀胱为通调水道,储藏津液之腑,小便乃津液经气化后从膀胱排出来。然而仅仅依靠膀胱的气化是不够的,膀胱与肾相表里,膀胱的气化功能又依赖于肾的气化,使清者上升而浊者下降。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所藏之处,司二阴,膀胧的气化、二焦决渎、津液输布排泄功能均有赖肾气温照气化为动力。因此,研究者认为夜尿症主要是因为肾气不足,元阳衰弱,体内津液得不到温煦气化,从而水道功能失调导致积聚成尿,膀胱缺少肾气的固摄,开阖失常,最终导致夜尿频多。目前,夜尿症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但最终都作用在尿的生成、储存两方面。因此将夜尿症分为类:夜间尿量过多,夜间膀胱容量缩小或夜间膀胱活动频繁,混合性夜尿症。西药在减少尿量生成方面采用各种药物,包括促进重吸收的如去氨加压素、降低肾血流灌注的如非留体抗炎药洛索洛芬等;在降低膀胱敏感性方面,药物包括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托特罗定、肉毒杆菌毒素等。西药治疗夜尿症主要是对症治疗,药物选择多样性,对各种症状针对性强,且方便、快捷,疗效准确,但治标不治本,大多数药物长期服用副作用明显,如电解质紊乱、口干、便秘、脸色潮红、头痛和头晕,严重者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意识模糊和产生幻觉等,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探求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案就成为当前医务工作者努力的重要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固肾缩尿夜尿穴位贴及其制备方法,该穴位贴温肾散寒、暖肾温脾、固精缩尿、润肺行水、宽胸散结、化湿开胃、温肾助阳、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可起到温肾缩尿、通调水道的作用。穴位贴无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具有“精准、独特、速效、天然”的特点,使用方便,使患者具有很好的依从性。(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固肾缩尿夜尿穴位贴,为贴膏剂基质和药效成分组成的药膏,所述药膏包含贴膏剂基质和药效成分,所述药效成分由如下药材的原料制成:乌药9-12重量份、益智仁10-15重量份、补骨脂5-10重量份、菟丝子5-10重量份、瓜蒌3-6重量份、瞿麦3-6重量份、桑螵蛸5-10重量份、去头去脚的蛤蚧30-40重量份、石菖蒲3-6重量份、冬瓜子3-6重量份、韭菜子5-10重量份、牡丹皮3-6重量份和淫羊藿5-10重量份。根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原料中,各药材的用量为:乌药12重量份、益智仁15重量份、补骨脂10重量份、菟丝子10重量份、瓜蒌6重量份、瞿麦6重量份、桑螵蛸10重量份、去头去脚的蛤蚧35重量份、石菖蒲6重量份、冬瓜子6重量份、韭菜子10重量份、牡丹皮6重量份、淫羊藿10重量份。根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原料中,瓜蒌、瞿麦、冬瓜子的质量比为1:1:1;菟丝子与韭菜子的质量比为1:1。瓜蒌、瞿麦、冬瓜子源于经典名方,瓜蒌瞿麦丸和瞿麦汤,瓜蒌为全瓜蒌,质地重,宽胸散结;瞿麦为全草和根,质轻,活血通经;冬瓜子为子实入药,质重,润肺行水。冬瓜子为君药,四居其一;瓜蒌为臣;瞿麦为佐使,均衡用之,瓜蒌、瞿麦、冬瓜子的质量比为1:1:1。菟丝子为下焦臣药,温肾助阳;韭菜子为上焦臣药,养阴润肺,两者均为子实入药,质重,菟丝子与韭菜子的质量比为1:1。根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贴膏剂基质包括:聚异丁烯10-80%,增粘剂10%,软化剂10-30%,填充剂10%,其中聚异丁烯为小分子量聚异丁烯和大分子量聚异丁烯的混合物;小分子量聚异丁烯占聚异丁烯总重量的20%-50%,大分子量聚异丁烯占聚异丁烯总重量的40%-80%。小分子量聚异丁烯的指常温下呈液态的聚异丁烯,而大分子量聚异丁烯为常温下呈固态的聚异丁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固肾缩尿夜尿穴位贴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准备药材按照以下比例称取药材:乌药9-12重量份、益智仁10-15重量份、补骨脂5-10重量份、菟丝子5-10重量份、瓜蒌3-6重量份、瞿麦3-6重量份、桑螵蛸5-10重量份、去头去脚的蛤蚧30-40重量份、石菖蒲3-6重量份、冬瓜子3-6重量份、韭菜子5-10重量份、牡丹皮3-6重量份和淫羊藿5-10重量份;S2:制取挥发油将乌药、瓜蒌、桑螵蛸、石菖蒲、韭菜子、牡丹皮加水润透,使用挥发油智能提取收集分离器的纯蒸汽提取法进行挥发油提取,得混合挥发油A;S3:制取浸膏粉将益智仁、补骨脂、菟丝子、瞿麦、淫羊藿、蛤蚧和冬瓜子,加7-12倍质量的75-85%乙醇提取至少2次,浓缩,微波干燥,粉碎,得浸膏粉;S4:制备微乳液:将混合挥发油A作为油相,按质量比0.8-0.9:0.1-0.3:0.5-0.6:0.6-0.7:17.5-18称取混合挥发油A、吐温80、无水乙醇、单辛酸甘油酯/蔗糖脂肪酸酯、双蒸水,混合、搅拌制成微乳液;S5:将浸膏粉加水溶解,加入贴膏剂基质及微乳液,搅拌成药膏,涂抹于背衬材料上,制得中药穴位贴。其中,步骤S5中,水、贴膏剂基质的用量,需要满足达到使药膏可以涂抹并粘着在背衬材料上,且轻微抖动该背衬材料也不会导致药膏脱落或流动的状态。其中步骤S2、S3可颠换顺序或并行,步骤S3、S4可颠换顺序或并行,但步骤S4必须在步骤S2之后。根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其中,步骤S3中,加8倍药材质量80%乙醇提取2次,回收乙醇,浓缩,微波干燥,粉碎,得浸膏粉。根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其中,步骤S4中,将混合挥发油A作为油相,按质量比0.88:0.22:0.55:0.66:17.75称取混合挥发油A、吐温80、无水乙醇、单辛酸甘油酯/蔗糖脂肪酸酯、双蒸水,混合、搅拌制成微乳液。根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其中,步骤S5中,所述贴膏剂基质包括:聚异丁烯10-80%,增粘剂10%,软化剂10-30%,填充剂10%,其中聚异丁烯为小分子量聚异丁烯和大分子量聚异丁烯的混合物;小分子量聚异丁烯占聚异丁烯总重量的20%-50%,大分子量聚异丁烯占聚异丁烯总重量的40%-80%。其中,增粘剂可为天然松香、树胶、松香树脂、烷基酚醛树脂、二甲苯改性树脂。软化剂可为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状石蜡。填充剂可为氧化锌、碳酸钙、锌钡白等。分子量在三万以下的聚异丁烯为较低分子量,通常呈液态;在本专利技术中小分子量聚异丁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肾缩尿夜尿穴位贴,为贴膏剂基质和药效成分组成的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效成分由如下药材的原料制成:/n乌药9-12重量份、益智仁10-15重量份、补骨脂5-10重量份、菟丝子5-10重量份、瓜蒌3-6重量份、瞿麦3-6重量份、桑螵蛸5-10重量份、去头去脚的蛤蚧30-40重量份、石菖蒲3-6重量份、冬瓜子3-6重量份、韭菜子5-10重量份、牡丹皮3-6重量份和淫羊藿5-10重量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肾缩尿夜尿穴位贴,为贴膏剂基质和药效成分组成的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效成分由如下药材的原料制成:
乌药9-12重量份、益智仁10-15重量份、补骨脂5-10重量份、菟丝子5-10重量份、瓜蒌3-6重量份、瞿麦3-6重量份、桑螵蛸5-10重量份、去头去脚的蛤蚧30-40重量份、石菖蒲3-6重量份、冬瓜子3-6重量份、韭菜子5-10重量份、牡丹皮3-6重量份和淫羊藿5-10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固肾缩尿夜尿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中,各药材的用量为:乌药12重量份、益智仁15重量份、补骨脂10重量份、菟丝子10重量份、瓜蒌6重量份、瞿麦6重量份、桑螵蛸10重量份、去头去脚的蛤蚧35重量份、石菖蒲6重量份、冬瓜子6重量份、韭菜子10重量份、牡丹皮6重量份、淫羊藿10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肾缩尿夜尿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中,瓜蒌、瞿麦、冬瓜子的质量比为1:1:1;菟丝子与韭菜子的质量比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肾缩尿夜尿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膏剂基质包括:聚异丁烯10-80%,增粘剂10%,软化剂10-30%,填充剂10%,其中聚异丁烯为小分子量聚异丁烯和大分子量聚异丁烯的混合物;小分子量聚异丁烯占聚异丁烯总重量的20%-50%,大分子量聚异丁烯占聚异丁烯总重量的40%-80%。


5.一种固肾缩尿夜尿穴位贴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准备药材
按照以下比例称取药材:乌药9-12重量份、益智仁10-15重量份、补骨脂5-10重量份、菟丝子5-10重量份、瓜蒌3-6重量份、瞿麦3-6重量份、桑螵蛸5-10重量份、去头去脚的蛤蚧30-40重量份、石菖蒲3-6重量份、冬瓜子3-6重量份、韭菜子5-10重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琦熊俊管咏梅陈浩万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