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产妇泌乳不足的外用中药方剂,由通草4份、漏芦6份、王不留行4份、当归6份、白芍6份、三七4份、丹参7份、红花3份、甘草6份、蒲公英7份、青蒿7份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治疗产妇泌乳不足的外用中药方剂,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认为乳汁的泌出必须保持乳脉乳络的通畅,若疏泄不畅,则致乳络壅塞、乳脉不行而缺乳,以“通达乳脉、疏泄畅通”为治则,各种药物相佐相使、互相配伍,针对产后缺乳的病机,进行穴位外用药物贴敷,起到通络行乳、理血产乳、清热导乳之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产妇泌乳不足的外用中药方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产妇泌乳不足的外用中药方剂。
技术介绍
产妇泌乳不足缺乳系指产妇分娩后乳腺泌乳量少,不能满足喂养婴儿的需要。母乳喂养对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已得到世界公认,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2016年,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提出我国6月龄内婴儿应坚持纯母乳喂养。产后泌乳不足缺乳是导致纯母乳喂养率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医学认为,乳汁的合成及分泌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丘脑下部、垂体、卵巢、胎盘、甲状腺、肾上腺及胰腺等都参与这个调节过程。妊娠期由于胎盘雌激素、孕激素的作用,促进乳腺进一步发育,血中催乳素浓度超过正常10倍以上。但由于雌激素、孕激素与催乳素竞争同乳腺受体结合,此时催乳素浓度虽高,但不泌乳。分娩后,血中的雌激素、孕激素浓度大大降低,其对催乳素的抑制作用解除,催乳素与乳腺腺泡上皮受体结合,使发挥始动和维持泌乳作用。同时胰岛素、皮质激素、甲状旁腺素及生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乳汁的合成和释放。导致缺乳的原因可能是下丘脑分泌的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过多,通过垂体门脉系统作用于垂体,抑制催乳素合成和分泌。另外多巴胺作用于垂体细胞多巴胺受体,并与之结合产生类多巴胺效应,可抑制催乳素合成与释放,并促其降解,使血液中催乳素水平明显下降产生抑制乳汁分泌的作用。祖国医学对产后泌乳不足论述较多。将产妇缺乳称为“乳汁不行、乳汁不足、乳难、乳少、缺乳”等。产妇缺乳在隋代《诸病源侯论》即有记载,历代中医典籍如《千金论》、《景岳全书·妇人规》、《儒门事亲》、《傅青主女科》等,皆对产妇缺乳进行论述,“乳母者其血气为乳汁也,五情善恶悉是血气所生也”、“乳乃气血所化而成也,无血不能生乳汁,无气亦不能生乳汁。然二者之中,血之化乳,……全赖气之力以行血而化变也。气旺则乳汁旺,气衰则乳汁衰”、“或因啼哭悲怒郁结,气道闭塞,以致乳脉不行”,认为乳汁由气血所化生,来源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产妇气血充盈是乳汁产生的物质基础,同时依赖于脾胃健运和肝疏泄的正常协调。乳汁的泌出必须保持乳脉乳络的通畅。若气血亏虚,津液不足,则致乳汁生化乏源枯竭而缺乳;若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情志抑郁、疏泄不畅,则致乳脉乳络壅塞、乳脉不行而缺乳。本专利技术一种治疗产妇泌乳不足的外用中药方剂,根据祖国医学理论,使用外治法贴敷穴位,具有实用性强、无痛无创特点,外用中药方剂具有载药量大、透皮效果好、透气性好、对皮肤刺激性小的优点。将中药膏剂直接贴敷于穴位,一方面利用药物刺激穴位,一方面药物透皮肤黏膜吸收,促进机体脏腑和血运的调节,发挥中医药学标本兼治,综合调理、全面施治的作用。全方诸药合用生化有源,通补相兼,动静结合,共起通络行乳、理血产乳、清热导乳之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产妇泌乳不足的外用中药方剂。为了实现一种治疗产妇泌乳不足的外用中药方剂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制成该外用中药方剂的有效成分的原料药物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通草4份、漏芦6份、王不留行4份、当归6份、白芍6份、三七4份、丹参7份、红花3份、甘草6份、蒲公英7份、青蒿7份。本专利技术一个用于治疗胆囊炎的外用中药组合药物,由通草、漏芦、王不留行、当归、白芍、三七、丹参、红花、甘草、蒲公英、青蒿药材组成。其中: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性味甘、淡,微寒;归肺、胃经;功能清热利尿,通气下乳。漏芦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的干燥根。性味苦,寒;归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王不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苦,平;归肝、胃经;功能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味甘、辛,性温;归心、脾、肝经;功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功能养血调经,消瘀血,敛阴止汗。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性味甘、微苦,温;归肝、胃经;能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苦,微寒;归经归心、肝经;功能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排脓止痛。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性味辛,温;归经归心、肝经;功能利水消肿,活血通经,散瘀止痛。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性味苦、甘,寒;归肝、胃经;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性味甘,性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能调和诸药,清热解毒,缓急止痛。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味苦、甘、辛,性寒;归肝、心、胆经;功能清热,除蒸,清血中湿热。本专利技术一种治疗产妇泌乳不足的外用中药方剂,根据乳汁的泌出必须保持乳脉乳络的通畅,若疏泄不畅,则致乳脉乳络壅塞、乳脉不行而缺乳,以“通达乳脉、疏泄畅通”为治则,方药中,通草、漏芦、王不留行、当归、白芍、三七、丹参、红花、甘草、蒲公英、青蒿相佐相使、互相配伍,针对产后缺乳的病机,活血、养血、舒肝、通络、滋阴、解热,王不留行专通乳络,引药直达病所,苦泄宣通,通草入胃经,使胃气上达而下乳汁,王不留行、通草、漏芦等通经下乳,蒲公英、青蒿化热毒、解食毒、清虚热、解郁,当归、三七生血活血、祛瘀血、生新血、消肿定痛,白芍养血调经、消瘀血,丹参、红花祛瘀通络、活血通经,甘草调和诸药寒凉温热,通行经脉。全方诸药合用生化有源,通补相兼,动静结合,共起通络行乳、理血产乳、清热导乳之效。同时,本专利技术一种治疗产妇泌乳不足的外用中药方剂,具有载药量大、透皮效果好、透气性好、对皮肤刺激性小的优点。本专利技术一种治疗产妇泌乳不足的外用中药方剂,根据治疗对象和疾病特点,进行穴位贴敷使用,取穴膻中、乳根、天溪、足三里、内关,膻中穴具有宽胸理气、通络催乳的作用;乳房为阳明经所过,天溪、乳根有疏通阳明经气血的作用;足三里是阳明经的合穴,有疏导经气、补益气血、调理脾胃功能;内关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将本专利技术一种治疗产妇泌乳不足的外用中药方剂,直接贴敷于穴位,一方面利用药物刺激穴位,一方面药物透达皮肤黏膜吸收,促进机体脏腑和血运的调节,发挥中医药学标本兼治,综合调理、全面施治的作用。本专利技术一种治疗产妇泌乳不足的外用中药方剂,其制备方法为,将处方中药材制成膏剂,即得。本专利技术的用法为:取穴膻中、乳根、天溪、足三里、内关,外敷给药。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一种治疗产妇泌乳不足的外用中药方剂,按照下列药物配比用量使用药物:通草4Kg、漏芦6Kg、王不留行4Kg、当归6Kg、白芍6Kg、三七4Kg、丹参7Kg、红花3Kg、甘草6Kg、蒲公英7Kg、青蒿7Kg。取上述通草、漏芦、王不留行、当归、白芍、三七、丹参、红花、甘草、蒲公英、青蒿药物,使用加热煎煮法,或者使用渗漉法、或者使用临界萃取法等可以提取药物有效成分的方法,提取药物有效成分,制成中药膏剂。以下通过实施例来阐明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治疗产妇泌乳不足的外用中药方剂治疗产妇缺乳的临床效果。临床实施例:一、泌乳不足产妇一般资料泌乳不足产妇185例,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产妇泌乳不足的外用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制成该外用中药方剂的有效成分的原料药物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通草4份、漏芦6份、王不留行4份、当归6份、白芍6份、三七4份、丹参7份、红花3份、甘草6份、蒲公英7份、青蒿7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产妇泌乳不足的外用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制成该外用中药方剂的有效成分的原料药物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通草4份、漏芦6份、王不留行4份、当归6份、白芍6份、三七4份、丹参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忠伟,
申请(专利权)人:马忠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