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黄褐斑的可溶性微针贴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黄褐斑的可溶性微针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微针是一种新型透皮给药剂型,其制作材料包括金属、硅、二氧化硅、玻璃、镍、钛及可溶性的聚合物等,采用微机电系统、微模塑法等制备成的包含多个微型针头的阵列,针的长度一般为几十微米至几毫米。与传统经皮给药制剂相比,微针通过刺破皮肤角质层,形成释药孔洞,药物可在较短时间内被快速吸收;另一方面,由于释药孔洞的形成,微针可促进大分子药物和水溶性药物的吸收。虽然微针以刺破角质层的方式来给药,但其针体微小且较短,不会触及皮下神经,故不会造成疼痛不适感,且细微孔洞可以数小时内自动愈合,不会造成出血和创伤,具有良好的顺应性。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微针可分为固体微针、涂层微针、中空微针和可溶性微针。可溶性微针由可生物溶解或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制备而成,包覆在微针里的药物随着可溶性材料在皮肤里的溶解而逐渐释放出来。与不可溶性微针相比,可溶性微针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更大的载药量,故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黄褐斑是一类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黄褐斑的可溶性微针贴,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丹参酮IIA1-5份、白芍总苷1-5份、三七总皂苷1-5份、透明质酸钠30-60份、赋形材料10-25份、水30-10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黄褐斑的可溶性微针贴,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丹参酮IIA1-5份、白芍总苷1-5份、三七总皂苷1-5份、透明质酸钠30-60份、赋形材料10-25份、水30-1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黄褐斑的可溶性微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赋形材料为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甲纤维素、果糖、乳糖、山梨糖醇、葡聚糖、海藻糖和蔗糖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黄褐斑的可溶性微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丹参酮A3份、所述白芍总苷2份、所述三七总皂苷5份、所述透明质酸钠50份、所述赋形材料为聚乙烯吡咯烷酮10份、所述水100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黄褐斑的可溶性微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丹参酮A5份、所述白芍总苷2份、所述三七总皂苷4份、所述透明质酸钠30份、所述赋形材料为羟丙甲纤维素15份、所述水100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黄褐斑的可溶性微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丹参酮A4份、所述白芍总苷2份、所述三七总皂苷3份、所述透明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山,王宏磊,李斌,王跃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隽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