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狄开荣专利>正文

便于判断是否插入胃内的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783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判断是否插入胃内的胃管,胃管的底端端部插接固定有帽体,帽体顶端的外侧和内侧同轴心设有套管A和套管B,套管A与胃管外侧壁位于底端位置处所设的环形缺口匹配,套管B与胃管内侧壁底端位置处匹配;套管A的内壁设有pH试液涂层,帽体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拉绳,拉绳向上穿过胃管后与盖体底部固定,帽体为医用硅胶,胃管的内径大于帽体厚度的两倍。从上述结构可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便于判断是否插入胃内的胃管,使胃管底部接触到的器官与pH试液涂层接触,并将帽体抽出后通过观察pH试液涂层所代表的pH值是否与胃部的pH值对应来判断胃管是否已经插到胃部,便于快速、准确判断胃管的插入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判断是否插入胃内的胃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判断胃管是否插入胃部的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判断是否插入胃内的胃管。
技术介绍
插胃管也就是口饲或鼻饲,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人工把胃管经口腔或鼻孔置入食道中,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通过手动加压注射器推杆和活塞往患者鼻胃管内和胃里打水和食物,保证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是临床医护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插管时摆好病人体位,清洁并润滑鼻腔.将病人的头向后仰将胃管与鼻孔呈60度角插入,继续插入至鼻咽部;将胃管插至15cm(会咽部)时,沿着胃管外壁滴注l~2ml灭菌石蜡油,将患者头部托起,使其下颌紧贴胸壁,以增加咽喉部弧度,便于胃管沿后壁滑行,顺利通过咽喉部进入食管.此时嘱患者边吞咽边将胃管缓缓插至所需长度后固定.之后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胃管插入成功后,需将胃管妥善固定。目前判断胃管是否插入胃部的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种:1、用注射器向胃管注入10~20毫升空气的同时,将听诊器置于胃部听诊,如果有气过水声,则可以判断胃管进入了胃。但是这种方法操作相对较为繁琐,需要有一定经验的医护人员才能很好判断。2、如果用空注射器从胃管向外吸,发现胃液,并且用pH试纸检测显示酸性,则可以判断胃管进入了胃。但是这种方法有时候判断的准确性并不高,有时候即使已经插入胃内,但由于胃管的底端位于胃内的上部,可能抽取不到胃液;而且由于胃管长度较长,要想将胃内的胃液抽取至注射器内的话,需要较大的负压,病人会感到非常不适。3、置胃管末端于水中,看有无气泡逸出。如果没有气泡,则可以判断胃管进入了胃。但是这种方法判断的时候,准确度也不高;有时候即使胃管尚未插入胃内,在一段时间内也可能出现没有气泡逸出的现象,从而导致误判。以上这些方法中,实际pH试纸判断的精确性最高,但是在抽取胃液的时候实际会造成病人较大的不适、甚至带来一定的痛苦,所以目前急需要一种可以有效方便快捷的判断胃管是否插入胃部的胃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判断是否插入胃内的胃管,通过帽体所设的pH试液涂层的作用,使胃管底部接触到的器官与pH试液涂层接触,并将帽体抽出后通过观察pH试液涂层所代表的pH值是否与胃部的pH值对应来判断胃管是否已经插到胃部,便于快速、准确判断胃管的插入位置;通过拉板与摆动块的摆动结构和对应所设限位块、限位缺口从而可以保证当帽体在胃管的插入过程中受到阻力而使帽体带动拉板相对于插管有向上移动的趋势的时候,使摆动块仍能够始终将套管B紧紧压置于胃管的内壁;而当拉绳通过提拉基架带动连杆将摆动块绕摆动轴向上摆动至与套管B分离,进而便于将帽体从胃管内向上提拉;通过帽体的套管A所设的环形凸起和环形槽的作用,使得环形凸起起到了密封圈的作用,防止pH试液涂层在胃管插入过程中与器官接触后反应显色,从而避免pH试液涂层在胃管的插入过程中提前失效,进而避免医护人员对胃管的位置产生误判;通过中心拉杆与帽体的连接处所设的扩大头,保证了中心拉杆与帽体的连接强度,避免中心拉杆与帽体的连接处拉断;支撑杆的作用,使得帽体能够在胃管的插管过程中,使帽体始终能保持原有形状。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便于判断是否插入胃内的胃管,包括胃管,所述胃管的底端端部插接固定有帽体,所述帽体顶端的外侧和内侧同轴心设有套管A和套管B,所述套管A与胃管外侧壁位于底端位置处所设的环形缺口匹配,所述套管B与胃管内侧壁底端位置处匹配;所述套管A的内壁设有pH试液涂层,所述帽体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向上穿过胃管后与盖体底部固定,所述帽体为医用硅胶,所述胃管的内径大于帽体厚度的两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套管A的顶部端面同轴心设有环形凸条,所述环形缺口顶部端面对应于环形凸条同轴心设有匹配的环形槽,所述环形凸条与环形槽连接后形成密封圈。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拉绳的底端固定于提拉基架的顶部中心,所述提拉基架的边沿均匀分布有多根连杆,所述连杆分别与固定于帽体内壁底部的拉板侧壁边沿连接。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提拉基架的边沿摆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拉板侧壁边沿摆动连接的摆动块摆动连接,所述摆动块通过摆动轴与拉板摆动连接,所述摆动块面向拉板一端的下部设有限位块,拉板对应于限位块设有匹配的限位缺口;当摆动块与连杆的连接端绕摆动轴相对于拉板向下摆动至限位块与拉板的限位缺口接触限位的时候,所述摆动块垂直指向胃管的对应位置处,此时摆动块将套管B压紧固定于胃管的内壁;当摆动块在连杆的提拉作用下绕摆动轴相对于拉板向上摆动至与摆动块与套管B分离。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提拉基架对应于连杆的连接处以及摆动块对应于连杆的连接处分别对应设有摆动孔槽。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拉板面向帽体的底面中心位置处通过中心拉杆与帽体内的底部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中心拉杆与帽体的连接处设有扩大头。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拉板面向帽体的底面、位于中心拉杆的周围均匀设有多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与帽体的内壁接触。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提拉基架沿着由外向内的顺序向上倾斜。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盖体的顶部同轴心固定连接有提拉手柄。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套管A的轴向长度大于套管B轴向长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本专利技术的便于判断是否插入胃内的胃管,通过帽体所设的pH试液涂层的作用,使胃管底部接触到的器官与pH试液涂层接触,并将帽体抽出后通过观察pH试液涂层所代表的pH值是否与胃部的pH值对应来判断胃管是否已经插到胃部,便于快速、准确判断胃管的插入位置。第二、本专利技术的便于判断是否插入胃内的胃管,通过拉板与摆动块的摆动结构和对应所设限位块、限位缺口从而可以保证当帽体在胃管的插入过程中受到阻力而使帽体带动拉板相对于插管有向上移动的趋势的时候,使摆动块仍能够始终将套管B紧紧压置于胃管的内壁;而当拉绳通过提拉基架带动连杆将摆动块绕摆动轴向上摆动至与套管B分离,进而便于将帽体从胃管内向上提拉。第三、本专利技术的便于判断是否插入胃内的胃管,通过帽体的套管A所设的环形凸起和环形槽的作用,使得环形凸起起到了密封圈的作用,防止pH试液涂层在胃管插入过程中与器官接触后反应显色,从而避免pH试液涂层在胃管的插入过程中提前失效,进而避免医护人员对胃管的位置产生误判。第四、本专利技术的便于判断是否插入胃内的胃管,通过中心拉杆与帽体的连接处所设的扩大头,保证了中心拉杆与帽体的连接强度,避免中心拉杆与帽体的连接处拉断。第五、本专利技术的便于判断是否插入胃内的胃管,支撑杆的作用,使得帽体能够在胃管的插管过程中,使帽体始终能保持原有形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剖视放大缩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可知,本专利技术的便于判断是否插入胃内的胃管,包括胃管1,所述胃管1的底端端部插接固定有帽体2,所述帽体2顶端的外侧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便于判断是否插入胃内的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胃管(1),所述胃管(1)的底端端部插接固定有帽体(2),所述帽体(2)顶端的外侧和内侧同轴心设有套管A(4)和套管B(5),所述套管A(4)与胃管(1)外侧壁位于底端位置处所设的环形缺口(3)匹配,所述套管B(5)与胃管(1)内侧壁底端位置处匹配;所述套管A(4)的内壁设有pH试液涂层(6),所述帽体(2)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拉绳(7),所述拉绳(7)向上穿过胃管(1)后与盖体(17)底部固定,所述帽体(2)为医用硅胶,所述胃管(1)的内径大于帽体(2)厚度的两倍。/n

【技术特征摘要】
1.便于判断是否插入胃内的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胃管(1),所述胃管(1)的底端端部插接固定有帽体(2),所述帽体(2)顶端的外侧和内侧同轴心设有套管A(4)和套管B(5),所述套管A(4)与胃管(1)外侧壁位于底端位置处所设的环形缺口(3)匹配,所述套管B(5)与胃管(1)内侧壁底端位置处匹配;所述套管A(4)的内壁设有pH试液涂层(6),所述帽体(2)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拉绳(7),所述拉绳(7)向上穿过胃管(1)后与盖体(17)底部固定,所述帽体(2)为医用硅胶,所述胃管(1)的内径大于帽体(2)厚度的两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判断是否插入胃内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A(4)的顶部端面同轴心设有环形凸条(19),所述环形缺口(3)顶部端面对应于环形凸条(19)同轴心设有匹配的环形槽,所述环形凸条(19)与环形槽连接后形成密封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判断是否插入胃内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7)的底端固定于提拉基架(8)的顶部中心,所述提拉基架(8)的边沿均匀分布有多根连杆(11),所述连杆(11)分别与固定于帽体(2)内壁底部的拉板(9)侧壁边沿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判断是否插入胃内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1)的一端与提拉基架(8)的边沿摆动连接,所述连杆(11)的另一端与拉板(9)侧壁边沿摆动连接的摆动块(12)摆动连接,所述摆动块(12)通过摆动轴(13)与拉板(9)摆动连接,所述摆动块(12)面向拉板(9)一端的下部设有限位块(14),拉板(9)对应于限位块(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狄开荣
申请(专利权)人:狄开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