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鼻肠管辅助置管装置,包括双层套管,所述双层套管包括内层管和外层套膜,所述内层管上设有鼻肠管通道,所述外层套膜设置在所述内层管的外周,所述外层套膜为弹性薄膜,所述内层管为柔性橡胶管,所述内层管和所述外层套膜之间设有密封的充气腔,所述双层套管通过连接管连接有注气头,所述注气头上设有密封塞,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外层套膜与所述充气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鼻肠管的辅助置管,可以辅助将鼻肠管轻松地穿过幽门,有效避免造成胃黏膜损伤和患者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肠管辅助置管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鼻肠管辅助置管装置。
技术介绍
:鼻肠管用于将营养液经鼻腔直接送入肠道。鼻肠管可用于胃食管手术术后、重症胰腺炎及吞咽反射受损的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目前鼻肠管置管方法主要有腹腔手术术中鼻肠管置入、CT引导下鼻肠管置入、X线及胃镜辅助下鼻肠管置入,这些鼻肠管置入方法难以在床旁实行且操作成本较高,对于重症患者其操作风险较高。鼻肠管置入时需要依次通过患者的鼻腔/口腔、食道、胃、幽门、十二指肠等器官,穿过幽门即可认为置管成功,由于幽门处为整个消化道的最窄处,鼻肠管难以对正幽门,医护人员需要有较高的操作技能或多次尝试才能顺利完成操作。专利号为ZL201821426416.X的专利通过在鼻肠管的顶端设置带重力头导芯,一次性无菌套膜套于带重力头导芯外,将插入带重力头导芯的鼻肠管置入胃内后,患者取右侧卧位,则鼻肠管会在带重力头导芯的重力作用下向幽门侧弯曲以便穿过幽门。这种方式需要患者在鼻肠管插入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卧姿,使幽门位置合适才能使带重力头导芯能穿过幽门,难以一次成功,且鼻肠管前端较细,插入时用力不当容易造成胃黏膜损伤,造成患者疼痛。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鼻肠管辅助置管装置,用于鼻肠管辅助置入,解决现有的鼻肠管置入方式难以一次穿过幽门,插入时用力不当容易造成胃黏膜损伤,造成患者疼痛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鼻肠管辅助置管装置,包括双层套管,所述双层套管包括内层管和外层套膜,所述内层管上设有鼻肠管通道,所述外层套膜设置在所述内层管的外周,所述外层套膜为弹性薄膜,所述内层管为柔性橡胶管,所述内层管和所述外层套膜之间设有密封的充气腔,所述双层套管通过连接管连接有注气头,所述注气头上设有密封塞,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外层套膜与所述充气腔连通。所述双层套管用于套在鼻肠管外部,鼻肠管插入所述内层管上的所述鼻肠管通道内,所述双层套管的两端均是中空开口的,便于鼻肠管的插入和抽出,在进行鼻肠管置入时,保证所述充气腔内空气排尽,所述外层套膜紧贴在所述内层管上,所述双层套管的顶端带着鼻肠管插入患者胃部内,所述注气头用于为所述充气腔内充气,使所述外层套膜撑开,增大所述双层套管的外径,医护人员可以使用所述双层套管将幽门处顶开,由于所述双层套管材质柔软且直径较大,不易对胃黏膜造成损伤,也比较容易顶开幽门,避免造成患者痛苦。进一步地,所述注气头包括壳体和内孔,所述内孔的内周设有内螺纹,所述内孔与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密封塞上设有注气孔和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注气孔的顶端设有气门芯橡胶管,所述注气孔用于连接外部的注气设备以便于往所述充气腔内注气,所述气门芯橡胶管起到单向阀的作用,用于注气后对所述注气孔进行密封,防止气体泄漏,需要放出所述充气腔内的气体时,旋转所述密封塞将所述密封塞从所述注气头上拆下,所述充气腔内的气体即会通过所述内孔排出,充气与放气操作比较简单,方便使用。进一步地,所述双层套管的顶端为圆锥形,更加方便穿过胃部的幽门处。进一步地,所述外层套膜的表面设有刻度,便于测量所述双层套管的插入深度。进一步地,所述双层套管的长度不低于100cm,保证所述双层套管插入胃肠部的长度足够使用。(三)有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鼻肠管的外部套有可以充气和放气的双层套管,可以在鼻肠管插入胃部后通过充气扩大双层套管的外径,方便医护人员使用双层套管将幽门处顶开,由于双层套管材质柔软且直径较大,不易对胃黏膜造成损伤,也比较容易顶开幽门,操作简单快捷的同时有效避免造成患者痛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鼻肠管辅助置管装置不充气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鼻肠管辅助置管装置充气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鼻肠管辅助置管装置所述注气头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鼻肠管辅助置管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双层套管;11、内层管;12、外层套膜;2、鼻肠管通道;3、充气腔;4、连接管;5、注气头;51、壳体;52、内孔;53、内螺纹;6、密封塞;61、注气孔;62、外螺纹;63、气门芯橡胶管;7、刻度;8、鼻肠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鼻肠管辅助置管装置,包括双层套管1,双层套管1包括内层管11和外层套膜12,内层管11上设有鼻肠管通道2,外层套膜12设置在内层管11的外周,外层套膜12为弹性薄膜,内层管11为柔性橡胶管,内层管11和外层套膜12之间设有密封的充气腔3,双层套管1通过连接管4连接有注气头5,注气头5上设有密封塞6,连接管4穿过外层套膜12与充气腔3连通。优选地,注气头5包括壳体51和内孔52,内孔52的内周设有内螺纹53,内孔52与连接管4连通,密封塞6上设有注气孔61和与内螺纹53配合的外螺纹62,注气孔61的顶端设有气门芯橡胶管63,注气孔61用于连接外部的注气设备以便于往充气腔3内注气,气门芯橡胶管63起到单向阀的作用,用于注气后对注气孔61进行密封,防止气体泄漏,需要放出充气腔3内的气体时,旋转密封塞6将密封塞6从注气头5上拆下,充气腔3内的气体即会通过内孔52排出,充气与放气操作比较简单,方便使用。优选地,双层套管1的顶端为圆锥形,更加方便穿过胃部的幽门处。优选地,外层套膜12的表面设有刻度7,便于测量双层套管1的插入深度。优选地,双层套管1的长度不低于100cm,保证双层套管1插入胃肠部的长度足够使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鼻肠管辅助置管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将鼻肠管8插入内层管11上的鼻肠管通道2内,双层套管1套在鼻肠管8外部,双层套管1的两端均是中空开口的,便于鼻肠管8的插入和抽出,在进行鼻肠管置入时,保证充气腔3内空气排尽,外层套膜12紧贴在内层管11上,双层套管1的顶端带着鼻肠管8插入患者胃部内,然后通过密封塞6上的注气孔61向充气腔3内充气,使外层套膜12撑开,增大双层套管1的外径,医护人员可以使用双层套管1将幽门处顶开,由于双层套管1材质柔软且直径较大,不易对胃黏膜造成损伤,也比较容易顶开幽门,避免造成患者痛苦,使用完毕后可以通过旋转密封塞6将密封塞6从注气头5上拆下,充气腔3内的气体即会通过内孔52排出,充气与放气操作比较简单,方便使用,充气腔3内的空气排尽后,外层套膜12再度贴紧在内层管11上,通过拉动双层套管1尾端即可将双层套管从患者体内抽出,鼻肠管8则留存在患者肠内,实现胃肠管的成功置入。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鼻肠管辅助置管装置,用于鼻肠管辅助置入,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鼻肠管辅助置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套管,所述双层套管包括内层管和外层套膜,所述内层管上设有鼻肠管通道,所述外层套膜设置在所述内层管的外周,所述外层套膜为弹性薄膜,所述内层管为柔性橡胶管,所述内层管和所述外层套膜之间设有密封的充气腔,所述双层套管通过连接管连接有注气头,所述注气头上设有密封塞,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外层套膜与所述充气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肠管辅助置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套管,所述双层套管包括内层管和外层套膜,所述内层管上设有鼻肠管通道,所述外层套膜设置在所述内层管的外周,所述外层套膜为弹性薄膜,所述内层管为柔性橡胶管,所述内层管和所述外层套膜之间设有密封的充气腔,所述双层套管通过连接管连接有注气头,所述注气头上设有密封塞,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外层套膜与所述充气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肠管辅助置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气头包括壳体和内孔,所述内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旎,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