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分式颈椎理疗牵引结构,包括腰背板、腰侧板、腰部环抱带、肩颈支撑垫、锁止板、缘板、翼板、调节转轴、转轮、锁紧转轴、锁紧杆、锁紧扣、按杆、弹簧、颈部板和脖颈支撑垫;腰侧板设置于腰背板的两端底端;腰部环抱带缠绕设置于每侧腰侧板的一端;肩颈支撑垫设置于腰背板的顶端一侧;锁止板与腰背板插接固定;缘板设置于锁止板的顶边;翼板设置于锁止板的侧壁两侧;颈部板嵌入锁止板卡槽内,颈部板卡块与锁止板限位块限位固定;肩颈支撑垫设置于颈部板的顶端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将腰背板单独使用或配合颈部板一同使用,可实现不同的功能;装置的牵引效果好,调节过程简便快速,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拆分式颈椎理疗牵引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护理疗领域,特别是一种可拆分式颈椎理疗牵引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牵引是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手法、器械或电动装置产生的外力,作用于人体脊柱或四肢关节,使组织发生一定的分离、关节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拉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颈椎理疗牵引的利用牵引装置对颈椎部分进行其牵引,将牵引装置固定于头部,并对颈椎部位进行拉伸。有效的牵引能解除颈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症状、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有利于已外突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稳定、缓解和解除神经根受压与刺激、促进神经根水肿吸取、解除椎对椎动脉的压迫、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淤血肿胀及增生消退、松懈黏连的关节囊、改善和恢复钩椎关节、调节小关节错位和椎体滑脱、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颈椎内外平衡、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现有的用于颈椎牵引的结构装置中,有采用吊带结构形式的装置,通过吊袋支托于头部的下巴处,将连接吊带的吊绳进行提拉,实现对患者颈椎部提拉拉伸,但此结构体积较大,牵引过程及其不方便;同时,有采用牵引床形式的装置,患者平台于牵引床上,并对脚部于头部进行固定,通过操控手轮调节牵引床对头部、脚部的牵引拉力,此结构功能性强,但必须要求患者处于平躺状态,使用便利性差;此外,家用的颈椎牵引器采用气囊鼓气的形式对患者脖颈处进行纵向拉伸,此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但气囊使用时受力易导致漏气现象,使用寿命短,且功能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拆分式颈椎理疗牵引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拆分式颈椎理疗牵引结构,包括腰背板、腰侧板、腰部环抱带、肩颈支撑垫、锁止板、缘板、翼板、调节转轴、转轮、锁紧转轴、锁紧杆、锁紧扣、按杆、弹簧、颈部板和脖颈支撑垫;所述腰背板的顶端一侧呈凹槽状结构,形成腰背板卡槽,所述腰背板卡槽的顶端两侧设有腰背板锁止孔;所述腰侧板设置于所述腰背板的两端底端;所述腰部环抱带缠绕设置于每侧所述腰侧板的一端,两侧所述腰部环抱带通过魔术贴可实现粘接固定;所述肩颈支撑垫设置于所述腰背板的顶端一侧,并与所述腰背板固定设置;所述锁止板的中心呈凹槽状结构,形成锁止板卡槽,所述锁止板卡槽的两侧内壁呈凸起状,形成锁止板限位块,所述锁止板的底端设有锁止板连接管,所述锁止板纵向嵌入所述腰背板卡槽内,所述锁止板连接管插入所述腰背板锁止孔内,实现所述锁止板与所述腰背板固定;所述缘板设置于所述锁止板的顶边;所述翼板设置于所述锁止板的侧壁两侧,呈对称设置;所述调节转轴设置于两侧所述翼板之间的顶端,并与所述翼板呈可转动设置;所述转轮设置于所述调节转轴的外壁;所述锁紧转轴的设置于两侧所述翼板之间的底端,并与所述翼板呈可转动设置;所述锁紧杆设置于所述锁紧转轴的两端,每侧所述锁紧杆的端部设有转动限位块;所述锁紧扣固定设置于两侧所述锁紧杆的一端;所述按杆固定设置于两侧所述锁紧杆的另一端;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锁止板的侧面两端,每个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锁紧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缘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颈部板的两端呈凸块状结构,形成颈部板卡块,所述颈部板嵌入所述锁止板卡槽内,所述颈部板卡块与所述锁止板限位块限位固定;所述肩颈支撑垫设置于所述颈部板的顶端一侧,所述肩颈支撑垫的两端通过魔术贴实现粘接固定;所述颈部板的中心呈镂空状结构,形成颈部板中心孔,所述颈部板中心孔内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呈纵向阵列设置,所述调节杆与所述转轮卡接固定;所述颈部板的中心两侧呈镂空状结构,形成颈部板侧孔,所述颈部板侧孔对称设置于所述颈部板中心孔的两侧,所述弹簧贯穿每侧所述颈部板侧孔。进一步的,所述腰侧板与所述腰背板呈斜向设置。进一步的,每侧所述腰侧板设置的腰部环抱带呈双层结构,为上下层叠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肩颈支撑垫的侧面呈半圆弧状。进一步的,所述锁止板连接管的底端周向呈波纹状结构,所述锁止板连接管与所述腰背板锁止孔插接通过摩擦力固定。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转轴的一端伸出与一侧所述翼板,所述调节转轴的端部呈凹槽状,形成转轴调节槽,所述转轴调节槽的截面呈正方形。进一步的,所述转轮的侧壁周向设有转齿,所述转齿呈月牙状,每个所述转齿呈首尾相连接设置,每个所述转齿的一侧设有卡齿,所述卡齿与所述转齿反向斜置固定设置。进一步的,每侧所述锁紧杆呈“S”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转轴的端部还设有旋钮,所述旋钮的端面呈正方形。并与所述转轴调节槽的截面相适应,所述旋钮于所述调节转轴呈可拆卸设置。进一步的,一种可拆分式颈椎理疗牵引结构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锁止板插入腰背板卡槽内,锁止板连接管的底端插入腰背板锁止孔内,将锁止板与腰背板插接固定;S2,将腰背板贴合于使用者腰背处,腰侧板环抱于使用者腰间,将两侧腰背环抱带环抱于使用者胸前,通过魔术贴固定;肩颈支撑垫环抱支撑于使用者的肩颈处;脖颈支撑垫环抱支撑于使用者的脖颈的下巴处;S3,使用者使用旋钮插入转轴调节槽内,逆时针转动旋钮,旋钮带动调节转轴、转轮转动,转齿转动到转动限位块内并进行滑动挤出转动限位块,锁紧杆沿着锁紧转轴转动,弹簧处于绷紧状态,同时转齿嵌入调节杆并挑动调节杆,带动颈部板在锁止板卡槽内向上运动,脖颈支撑垫对使用者脖颈部进行支撑拉伸;S4,当脖颈支撑垫上升到合适高度时,使用者松开旋钮,弹簧恢复形变拉动锁紧杆的端部,锁紧杆带动锁紧扣扣入卡齿内,卡齿限制转轮转动,脖颈支撑垫处于固定支撑状态;S5,使用者将脖颈支撑垫松开支撑时,将手绕至于颈椎处并按压按杆,按杆带动锁紧杆于锁紧转轴处转动,锁紧扣于卡齿中脱出,颈部板自适应向下活动,调节杆与转齿捏合,转轮处于自适应转动状态。S6,使用者将本装置从脖颈处取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可将腰背板进行单独使用,将腰背板的底端环抱固定于腰背处,腰背板的顶端紧紧贴合于使用者的肩颈处,腰背板对使用者的后背进行平板贴合支持,促使使用者的形成规范的姿势,减少颈椎处的损伤。本专利技术将腰背板和颈部板进行配合使用时,可对使用者进行颈椎处的牵引治疗,使用者通过使用旋钮对调节转轴进行调节,可快速的对脖颈处进行拉伸距离调节,调节过程简单便捷,调节后的装置可处于自锁状态,可长期保持于拉伸位置,结构使用稳定;通过按压的方式并可对牵引状态进行解除,解除过程便捷快速,整体装置的功能性强,装置的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腰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锁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颈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转轮处的自锁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腰背板1、腰背板卡槽1-1、腰背板锁止孔1-2;腰侧板2;腰部环抱带3;肩颈支撑垫4;锁止板5、锁止板卡槽5-1、锁止板限位块5-2、锁止板连接管5-3;缘板6;翼板7;调节转轴8、转轴调节槽8-1;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拆分式颈椎理疗牵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腰背板(1)、腰侧板(2)、腰部环抱带(3)、肩颈支撑垫(4)、锁止板(5)、缘板(6)、翼板(7)、调节转轴(8)、转轮(9)、锁紧转轴(10)、锁紧杆(11)、锁紧扣(12)、按杆(13)、弹簧(14)、颈部板(15)和脖颈支撑垫(16);/n所述腰背板(1)的顶端一侧呈凹槽状结构,形成腰背板卡槽(1-1),所述腰背板卡槽(1-1)的顶端两侧设有腰背板锁止孔(1-2);所述腰侧板(2)设置于所述腰背板(1)的两端底端;所述腰部环抱带(3)缠绕设置于每侧所述腰侧板(2)的一端,两侧所述腰部环抱带(3)通过魔术贴可实现粘接固定;所述肩颈支撑垫(4)设置于所述腰背板(1)的顶端一侧,并与所述腰背板(1)固定设置;/n所述锁止板(5)的中心呈凹槽状结构,形成锁止板(5)卡槽(5-1),所述锁止板(5)卡槽(5-1)的两侧内壁呈凸起状,形成锁止板限位块(5-2),所述锁止板(5)的底端设有锁止板连接管(5-3),所述锁止板(5)纵向嵌入所述腰背板卡槽(1-1)内,所述锁止板连接管(5-3)插入所述腰背板锁止孔(1-2)内,实现所述锁止板(5)与所述腰背板(1)固定;所述缘板(6)设置于所述锁止板(5)的顶边;所述翼板(7)设置于所述锁止板(5)的侧壁两侧,呈对称设置;所述调节转轴(8)设置于两侧所述翼板(7)之间的顶端,并与所述翼板(7)呈可转动设置;所述转轮(9)设置于所述调节转轴(8)的外壁;所述锁紧转轴(10)的设置于两侧所述翼板(7)之间的底端,并与所述翼板(7)呈可转动设置;所述锁紧杆(11)设置于所述锁紧转轴(10)的两端,每侧所述锁紧杆(11)的端部设有转动限位块(11-1);所述锁紧扣(12)固定设置于两侧所述锁紧杆(11)的一端;所述按杆(13)固定设置于两侧所述锁紧杆(11)的另一端;所述弹簧(14)设置于所述锁止板(5)的侧面两端,每个所述弹簧(14)的一端与所述锁紧杆(11)的端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弹簧(14)的一端与所述缘板(6)的侧面固定连接;/n所述颈部板(15)的两端呈凸块状结构,形成颈部板卡块(15-1),所述颈部板(15)嵌入所述锁止板(5)卡槽(5-1)内,所述颈部板卡块(15-1)与所述锁止板限位块(5-2)限位固定;所述肩颈支撑垫(4)设置于所述颈部板(15)的顶端一侧,所述肩颈支撑垫(4)的两端通过魔术贴实现粘接固定;所述颈部板(15)的中心呈镂空状结构,形成颈部板中心孔(15-2),所述颈部板中心孔(15-2)内设有调节杆(15-3),所述调节杆(15-3)呈纵向阵列设置,所述调节杆(15-3)与所述转轮(9)卡接固定;所述颈部板(15)的中心两侧呈镂空状结构,形成颈部板侧孔(15-4),所述颈部板侧孔(15-4)对称设置于所述颈部板中心孔(15-2)的两侧,所述弹簧(14)贯穿每侧所述颈部板侧孔(15-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分式颈椎理疗牵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腰背板(1)、腰侧板(2)、腰部环抱带(3)、肩颈支撑垫(4)、锁止板(5)、缘板(6)、翼板(7)、调节转轴(8)、转轮(9)、锁紧转轴(10)、锁紧杆(11)、锁紧扣(12)、按杆(13)、弹簧(14)、颈部板(15)和脖颈支撑垫(16);
所述腰背板(1)的顶端一侧呈凹槽状结构,形成腰背板卡槽(1-1),所述腰背板卡槽(1-1)的顶端两侧设有腰背板锁止孔(1-2);所述腰侧板(2)设置于所述腰背板(1)的两端底端;所述腰部环抱带(3)缠绕设置于每侧所述腰侧板(2)的一端,两侧所述腰部环抱带(3)通过魔术贴可实现粘接固定;所述肩颈支撑垫(4)设置于所述腰背板(1)的顶端一侧,并与所述腰背板(1)固定设置;
所述锁止板(5)的中心呈凹槽状结构,形成锁止板(5)卡槽(5-1),所述锁止板(5)卡槽(5-1)的两侧内壁呈凸起状,形成锁止板限位块(5-2),所述锁止板(5)的底端设有锁止板连接管(5-3),所述锁止板(5)纵向嵌入所述腰背板卡槽(1-1)内,所述锁止板连接管(5-3)插入所述腰背板锁止孔(1-2)内,实现所述锁止板(5)与所述腰背板(1)固定;所述缘板(6)设置于所述锁止板(5)的顶边;所述翼板(7)设置于所述锁止板(5)的侧壁两侧,呈对称设置;所述调节转轴(8)设置于两侧所述翼板(7)之间的顶端,并与所述翼板(7)呈可转动设置;所述转轮(9)设置于所述调节转轴(8)的外壁;所述锁紧转轴(10)的设置于两侧所述翼板(7)之间的底端,并与所述翼板(7)呈可转动设置;所述锁紧杆(11)设置于所述锁紧转轴(10)的两端,每侧所述锁紧杆(11)的端部设有转动限位块(11-1);所述锁紧扣(12)固定设置于两侧所述锁紧杆(11)的一端;所述按杆(13)固定设置于两侧所述锁紧杆(11)的另一端;所述弹簧(14)设置于所述锁止板(5)的侧面两端,每个所述弹簧(14)的一端与所述锁紧杆(11)的端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弹簧(14)的一端与所述缘板(6)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颈部板(15)的两端呈凸块状结构,形成颈部板卡块(15-1),所述颈部板(15)嵌入所述锁止板(5)卡槽(5-1)内,所述颈部板卡块(15-1)与所述锁止板限位块(5-2)限位固定;所述肩颈支撑垫(4)设置于所述颈部板(15)的顶端一侧,所述肩颈支撑垫(4)的两端通过魔术贴实现粘接固定;所述颈部板(15)的中心呈镂空状结构,形成颈部板中心孔(15-2),所述颈部板中心孔(15-2)内设有调节杆(15-3),所述调节杆(15-3)呈纵向阵列设置,所述调节杆(15-3)与所述转轮(9)卡接固定;所述颈部板(15)的中心两侧呈镂空状结构,形成颈部板侧孔(15-4),所述颈部板侧孔(15-4)对称设置于所述颈部板中心孔(15-2)的两侧,所述弹簧(14)贯穿每侧所述颈部板侧孔(1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分式颈椎理疗牵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腰侧板(2)与所述腰背板(1)呈斜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分式颈椎理疗牵引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侧所述腰侧板(2)设置的腰部环抱带(3)呈双层结构,为上下层叠设置。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琴,
申请(专利权)人:刘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