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爬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735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06
一种爬爬垫,所述的爬爬垫由若干的爬爬垫单元组成,所述的爬爬垫单元包括:内垫体和套在所述的内垫体外的外套,所述的内垫体包括上表层和下底层,所述的外套的底面为拼接面,所述的拼接面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套的底面的毛面结构以及在所述外套的两条相邻的底边上设置的伸出所述外套的下底面的勾面结构,所述的勾面结构为背对背式的魔术贴,包括朝上的勾面与其背面朝下的毛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连接用的魔术贴设计为与外套一体式连接的结构,结构简单,拼接方便,解决了常见的魔术贴易遗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爬爬垫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儿童专用家具,具体涉及应用于儿童在地上爬行的一种爬爬垫。技术背景在学会走路之前,每个宝宝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爬行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使宝宝得到锻炼、可以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而且还可以丰富大小脑的神经联系。另外宝宝经常的爬行还可以锻炼四肢的灵活性、增强宝宝的体质,因此爬行过程在宝宝的成长中不可或缺,因而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种类的可以提供一个舒适的爬行环境的爬爬垫,但他们或多或少还是存在一点不足。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1272187.5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可拼接儿童爬行垫,包括四块正方形的垫体,四块垫体呈T型排列,其中垫体一、垫体二、垫体三形成一个长方形结构,垫体四设置在垫体二的前端,垫体一、垫体二、垫体三的连接处下方设有柔性连接件一,所述垫体一和垫体三的外侧设有相配套的魔术贴一,垫体四与垫体二的下方设有柔性连接件二,垫体四的下方设有魔术贴二与柔性连接件二连接,垫体四的两侧设有相配套的魔术贴三。这种通过魔术贴连接两块爬爬垫单元的方式,只用四块垫体,拼接起来面积很小;在运用独立的魔术贴连接两块垫体时不好把握预留伸出的魔术贴的宽度易导致粘连不牢,略显麻烦;而且轻盈的魔术贴在收拾的时候容易丢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连接组件魔术贴易丢失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前述问题的爬爬垫。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爬爬垫,由若干数量的爬爬垫单元组成,所述的爬爬垫单元包括:内垫体和套在所述的内垫体外的包边,所述的内垫体包括上表层和下底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边的底面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包边的底面的毛面结构以及在所述包边的两条相邻的底边上设置的伸出所述包边的下底面的勾面结构,所述的勾面结构为背对背式的魔术贴,包括朝上的勾面与其背面朝下的毛面。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所述包边的底面的两条相邻的底边上设置伸出于所述包边的下底面并与包边一体式连接的魔术贴,从而避免了魔术贴可能会遗失的情况;在使用时,所述的魔术贴通过与另一块爬爬垫单元包边下底面上的毛面结构相配合,至少四块爬爬垫单元呈田字型排列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组合结构,整条的魔术贴勾面与所述的毛面结构直接粘连,接触面积大,连接牢固。在本技术方案中,背对背式的魔术贴指的是魔术贴的勾面与毛面一体式,即勾面的背面即是毛面。优选地,所述的毛面结构分布在所述下底层的下底面的四周。优选地,所述的勾面结构从下底层的底边的端部伸出并与所述的包边一体式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勾面包括粘连区和折叠区,所述的折叠区具有一条位于所述的勾面结构与下底层连接处的换面折痕和两条垂直等长且与所述的换面折痕相接的改向折痕。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的折叠区设置一条位于所述的勾面结构与下底层连接处的换面折痕和两条垂直等长且与所述的换面折痕相接的改向折痕,两条所述的改向折痕分别平分换面折痕与魔术贴两条侧边的夹角,使得所述的两条魔术贴不仅仅能够处于垂直的关系,还能够通过改变其中一条魔术贴的朝向使得所述的两条魔术贴处于平行的关系,具体操作为将所述的魔术贴绕所述的换面折痕折180°到毛面与所述的底面相贴合,再通过其中一条所述的改向折痕折180°即可使的两条魔术贴平行设置;有时候,由于空间限制或是想要经由此爬爬垫单元拼出连接稳定的单排爬爬垫,就可以通过上述的方法通过改变其中一条魔术贴的朝向后,进行拼接。优选地,所述的下垫层的底面设置有防滑结构。优选地,所述的防滑结构为小突起列。优选地,所述的防滑结构为1~3mm*1~3mm的四棱台状突起,所述的四棱台状突起密铺在所述的上表层和所述的下表层上;所述的四棱台状突起的顶部具有凹陷结构,所述的凹陷结构为倒四棱锥形状。优选地,所述包边2的上表面的四周设置有毛面结构。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包边的上表面上设置毛面结构使得所述的包边上表面也能够与所说的魔术贴相配合,在配合时,将所述的魔术贴向上折,使魔术贴的勾面与所述的包边上表面的毛面机构紧紧地贴合在一起,这样收拾的时候更为美观,不会出现有魔术贴条在爬爬垫单元外飞扬的情况。优选地,所述的毛面与毛面结构相同。在本技术方案中,将毛面设计的与所述的毛面结构设计的相同,主要的目的是使得所述的的爬爬垫单元在使用完后,所述的魔术贴向包边的上表面贴合后,收拾的人在收拾的过程中,抓握到爬爬垫单元的四周时,依然有较舒适的抓握手感。优选地,所述的上表层的材料为EVA、EPE和IXPE中的一种,所述的下垫层的材质为PE、PVC和PET中的一种。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有:1、本专利技术将通过在所述包边的底面的两条相邻的底边上设置伸出于所述包边的下底面并与包边一体式连接的魔术贴,从而避免了魔术贴可能会遗失的情况;2、本专利技术通过两条垂直设置在爬爬垫单元上的魔术贴来连接爬爬垫单元,安装时,只需依次将爬爬垫单元与前一块对齐放上去即可,简单方便;3、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的折叠区设置一条位于所述的勾面结构与下底层连接处的换面折痕和两条垂直等长且与所述的换面折痕相接的改向折痕,两条所述的改向折痕分别平分换面折痕与魔术贴两条侧边的夹角,使得所述的两条魔术贴不仅仅能够处于垂直的关系,还能够通过改变其中一条魔术贴的朝向使得所述的两条魔术贴处于平行的关系,具体操作为将所述的魔术贴绕所述的换面折痕折180°到毛面与所述的底面相贴合,再通过其中一条所述的改向折痕折180°即可使的两条魔术贴平行设置;有时候,由于空间限制或是想要经由此爬爬垫单元拼出连接稳定的单排爬爬垫,就可以通过上述的方法通过改变其中一条魔术贴的朝向后,进行拼接;4、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的下垫层设置有防滑结构,所述的防滑结构呈四棱台状结构,所述的四棱台状结构的顶部设置有倒四棱锥状的凹陷结构,所述的凹陷结构与地面可以构成一类似吸盘的结构,防滑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爬爬垫单元a的俯视图图2为爬爬垫单元a的底面视图图3为爬爬垫单元b的底面视图图4为爬爬垫单元c的底面视图图5为爬爬垫单元d的底面视图图6为爬爬垫单元a的e处的截面图图7为爬爬垫单元a的f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内垫体,2-包边,3-勾面结构,11-上表层,12-下底层,14-防滑结构,15-四棱台状突起,16-凹陷结构,31-勾面,32-毛面,22、23-毛面结构,311-粘连区,312-折叠区,323-换面折痕,3122-改向折痕。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爬爬垫,由若干数量的爬爬垫单元组成,所述的爬爬垫单元包括:内垫体1和套在所述的内垫体1外的包边2,所述的内垫体包括上表层11和下底层12,所述的包边2的底面为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包边2的底面的毛面结构23以及设置在所述包边2的两条相邻的底边上伸出所述包边2的下底面的勾面结构3,所述的勾面结构3为背对背式的魔术贴,包括朝上的勾面31与其背面朝下的毛面3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爬爬垫,由若干数量的爬爬垫单元组成,所述的爬爬垫单元包括:内垫体(1)和套在所述的内垫体(1)外的包边(2),所述的内垫体包括上表层(11)和下底层(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边(2)的底面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包边(2)的底面的毛面结构(23)以及设置在所述包边(2)的两条相邻的底边上伸出所述包边(2)的下底面的勾面结构(3),所述的勾面结构(3)为背对背式的魔术贴,包括朝上的勾面(31)与其背面朝下的毛面(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爬爬垫,由若干数量的爬爬垫单元组成,所述的爬爬垫单元包括:内垫体(1)和套在所述的内垫体(1)外的包边(2),所述的内垫体包括上表层(11)和下底层(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边(2)的底面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包边(2)的底面的毛面结构(23)以及设置在所述包边(2)的两条相邻的底边上伸出所述包边(2)的下底面的勾面结构(3),所述的勾面结构(3)为背对背式的魔术贴,包括朝上的勾面(31)与其背面朝下的毛面(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爬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毛面结构(23)分布在所述下底层(12)的下底面的四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爬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勾面结构(3)从下底层(12)的底边的端部伸出并与所述的包边(2)一体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爬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勾面(31)包括粘连区(311)和折叠区(312),所述的折叠区(312)具有一条位于所述的勾面结构(3)与下底层(12)连接处的换面折痕(323)和两条垂直等长且与所述的换面折痕(3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庆锋张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润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