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儿床,包括:床围框;床脚组件,所述床脚组件与所述床围框连接;以及床板组件,所述床板组件包括与所述床脚组件连接的安装架,以及与所述安装架活动连接的床板,所述床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床围框的下方,所述床板的顶面和所述床围框之间限定出用于安装睡巢的容置空间,所述床板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在预设范围内晃动。本方案的婴儿床能够实现婴幼儿与父母分床睡同时还具备安抚功能,能够方便父母对婴幼儿进行照顾安抚,能够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婴儿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婴幼儿用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婴儿床。
技术介绍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希望能让婴幼儿单独睡觉,这样相互不影响夜间休息,同时也希望在婴幼儿哭闹时能够方便进行安抚。然而,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婴儿床不具备安抚功能,当宝宝哭闹时,父母还需要抱起宝宝进行安抚哄睡。因此,传统的婴儿床无法同时满足婴幼儿与父母分床睡,并且还能够方便父母对婴幼儿进行照顾安抚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婴儿床,该婴儿床能够实现婴幼儿与父母分床睡同时还具备安抚功能,能够方便父母对婴幼儿进行照顾安抚,能够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一种婴儿床,包括:床围框;床脚组件,所述床脚组件与所述床围框连接;以及床板组件,所述床板组件包括与所述床脚组件连接的安装架,以及与所述安装架活动连接的床板,所述床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床围框的下方,所述床板的顶面和所述床围框之间限定出用于安装睡巢的容置空间,所述床板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在预设范围内晃动。上述婴儿床可紧邻成人床放置,为婴幼儿提供一个独立的睡觉空间,婴幼儿睡在婴儿床里面,就和父母的睡觉距离非常近,就像婴幼儿和父母同床睡一样,让婴幼儿有安全感和亲情感。当婴幼儿需要照顾时,父母伸手就可实现,无需起身或下床,提升了照顾婴幼儿的便利性。并且当婴幼儿哭闹时,父母只需要对床板施加一个较小的作用力,就能够使床板在预设范围内晃动,这个晃动可以在婴幼儿哭闹的时候起到很好的安抚效果,无需父母起身抱起婴幼儿进行哄睡。本方案的婴儿床能够实现婴幼儿与父母分床睡同时还具备安抚功能,能够方便父母对婴幼儿进行照顾安抚,能够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床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床围框相对两侧的两个床脚,各所述床脚均包括底座、固定杆和升降杆,所述底座间隔设置于所述床围框的下方,所述固定杆的底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升降杆的顶端与所述床围框连接,所述升降杆与所述固定杆活动连接而可相对所述固定杆进行升降调节,所述床板组件连接于两所述升降杆之间并可随所述升降杆进行升降,所述床板的底面和所述床脚组件之间限定出可供成人床的侧部容置的凹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调节槽,所述升降杆设有触发件、传动机构和卡接件,所述触发件与所述卡接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卡接件能够在所述触发件的作用下与所述调节槽可分离的卡接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侧支架,各所述侧支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升降杆连接,所述床板组件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侧梁,所述床板安装于两所述侧梁上,所述侧梁与所述侧支架一一对应地活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支架设有滚轮,所述侧梁设置于所述滚轮上,所述侧梁与所述侧支架的其中一者设有滑柱,另一者设有与所述滑柱滑动配合的滑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支架和/或所述侧梁与所述滑柱之间设有缓冲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支架设有连接座,所述侧梁设有与所述连接座可转动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座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侧支架弹性抵接,另一端与所述侧梁弹性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梁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臂,所述侧支架设有至少两个吊臂,所述吊臂与所述连接臂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吊臂与所述侧支架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吊臂可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分别连接于两所述侧梁端部的折弯梁,以及连接于两所述折弯梁之间的横梁,两所述折弯梁沿所述床板的同一外侧向上折弯延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床脚组件与所述床围框可转动连接,所述床板组件与所述床脚组件可拆卸连接,当所述床板组件从所述床脚组件上拆除后,所述床脚组件可相对所述床围框向上翻转收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婴儿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婴儿床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婴儿床的床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床板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的床板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婴儿床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婴儿床的床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的床板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婴儿床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的婴儿床的床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的床板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10、床围框;11、连接关节;20、床脚;21、底座;22、固定杆;23、升降杆;231、触发件;24、脚轮;25、连接架;30、床板组件;31、安装架;311、侧支架;3111、滚轮;3112、滑槽;3113、连接座;3114、吊臂;312、连接杆;32、床板;33、支撑架;331、侧梁;3311、滑柱;3312、连接件;3313、连接臂;332、折弯梁;333、横梁;334、支撑梁;335、连接梁;34、缓冲件;35、弹性支撑件;40、容置空间;50、凹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包括床围框10、床脚组件和床板组件30。床脚组件与床围框10连接;床板组件30包括与床脚组件连接的安装架31,以及与安装架31活动连接的床板32,床板32间隔设置于床围框10的下方,床板32的顶面和床围框10之间限定出用于安装睡巢的容置空间40,床板32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在预设范围内晃动。具体地,床围框10和床板32的顶面限定出用于安装睡巢的容置空间40,睡巢包括床垫及自床垫的周缘向上延伸的床围,床垫放置于床板组件30的床板32上,床围的顶部周缘与床围框10固定连接,使得床板32与床围框10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从而能够为婴幼儿提供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床脚组件用于形成婴儿床的主体支撑结构,以使整个婴儿床能够平稳地放置于地面。床板组件30通过安装架31安装于床脚组件的中部位置,床板32与安装架31活动连接而可在外力作用时产生一定的晃动。其中,床板32与安装架31之间的活动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滑动连接、可转动连接等。上述婴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包括:/n床围框;/n床脚组件,所述床脚组件与所述床围框连接;以及/n床板组件,所述床板组件包括与所述床脚组件连接的安装架,以及与所述安装架活动连接的床板,所述床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床围框的下方,所述床板的顶面和所述床围框之间限定出用于安装睡巢的容置空间,所述床板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在预设范围内晃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围框;
床脚组件,所述床脚组件与所述床围框连接;以及
床板组件,所述床板组件包括与所述床脚组件连接的安装架,以及与所述安装架活动连接的床板,所述床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床围框的下方,所述床板的顶面和所述床围框之间限定出用于安装睡巢的容置空间,所述床板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在预设范围内晃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床围框相对两侧的两个床脚,各所述床脚均包括底座、固定杆和升降杆,所述底座间隔设置于所述床围框的下方,所述固定杆的底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升降杆的顶端与所述床围框连接,所述升降杆与所述固定杆活动连接而可相对所述固定杆进行升降调节,所述床板组件连接于两所述升降杆之间并可随所述升降杆进行升降,所述床板的底面和所述床脚组件之间限定出可供成人床的侧部容置的凹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调节槽,所述升降杆设有触发件、传动机构和卡接件,所述触发件与所述卡接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卡接件能够在所述触发件的作用下与所述调节槽可分离的卡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侧支架,各所述侧支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升降杆连接,所述床板组件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侧梁,所述床板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咸发,沈华林,张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波比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