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生儿用母婴睡眠床,包括主床体、婴儿床、移动装置和保护装置,所述婴儿床的左侧与主床体搭接且婴儿床与主床体的上表面平齐,所述婴儿床的另外三侧设有护栏,所述婴儿床的下表面设有移动装置且婴儿床的左侧设有保护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的移动端与婴儿床固定连接,该新生儿用母婴睡眠床,通过主床体、婴儿床、移动装置和保护装置之间的配合,使父母可以躺着将新生儿哄睡着,在新生儿睡着后不需要将其抱起、放下,省略了这些动作,一方面减轻父母的负担,另一方面不容易将新生儿吵醒,解决了传统方式较为麻烦,对父母来说较为劳累,而且起床和放下的动作容易将睡着的新生儿弄醒,不够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生儿用母婴睡眠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床,具体是一种新生儿用母婴睡眠床。
技术介绍
新生儿在刚出生时容易哭闹,需要紧贴大人才能入睡,但是大人与新生儿同睡对新生儿不好,所以在夜间睡觉时,父母通常需要将新生儿哄睡之后再将其从大床抱到婴儿床内,这个过程较为麻烦,对父母来说较为劳累,而且起床和放下的动作容易将睡着的新生儿弄醒,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生儿用母婴睡眠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生儿用母婴睡眠床,包括主床体、婴儿床、移动装置和保护装置,所述婴儿床的左侧与主床体搭接且婴儿床与主床体的上表面平齐,所述婴儿床的另外三侧设有护栏,所述婴儿床的下表面设有移动装置且婴儿床的左侧设有保护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的移动端与婴儿床固定连接,所述保护装置包括翻转板和弹性拉绳,所述翻转板与婴儿床的左侧通过连接件铰接,所述主床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翻转板相适配的卡槽且翻转板与该卡槽搭接,所述弹性拉绳与翻转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弹性拉绳远离翻转板的一端贯穿婴儿床并与移动装置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支撑杆、滚轮和滑动杆,所述驱动装置与滑动杆传动连接且滑动杆的顶端与婴儿床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婴儿床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支撑杆的底端与滚轮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箱、驱动电机、丝杠螺杆和螺纹套,所述驱动电机与驱动箱的左壁固定连接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驱动箱并与丝杠螺杆固定连接,所述丝杠螺杆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通过轴承与驱动箱的内右壁活动连接,所述螺纹套与丝杠螺杆相套接且螺纹套与滑动杆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箱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滑动杆相适配的滑槽。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当婴儿床移动到最右端时,翻转板翻转至竖直状态且与护栏搭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床体设有与其上表面卡槽相适配的卡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生儿用母婴睡眠床,通过主床体、婴儿床、移动装置和保护装置之间的配合,使父母可以躺着将新生儿哄睡着,在新生儿睡着后不需要将其抱起、放下,省略了这些动作,一方面减轻父母的负担,另一方面不容易将新生儿吵醒,解决了传统方式较为麻烦,对父母来说较为劳累,而且起床和放下的动作容易将睡着的新生儿弄醒,不够方便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新生儿用母婴睡眠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新生儿用母婴睡眠床的俯视图。图3为新生儿用母婴睡眠床中婴儿床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床体;2、婴儿床;3、护栏;4、支撑杆;5、滚轮;6、驱动箱;7、驱动电机;8、丝杠螺杆;9、螺纹套;10、滑动杆;11、连接件;12、翻转板;13、弹性拉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1-3,一种新生儿用母婴睡眠床,包括主床体1、婴儿床2、移动装置和保护装置,所述婴儿床2的左侧与主床体1搭接且婴儿床2与主床体1的上表面平齐,所述婴儿床2的另外三侧设有护栏3,所述婴儿床2的下表面设有移动装置且婴儿床2的左侧设有保护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的移动端与婴儿床2固定连接,所述保护装置包括翻转板12和弹性拉绳13,所述翻转板12与婴儿床2的左侧通过连接件11铰接,所述主床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翻转板12相适配的卡槽且翻转板12与该卡槽搭接,所述弹性拉绳13与翻转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弹性拉绳13远离翻转板12的一端贯穿婴儿床2并与移动装置固定连接,在使用时,父母可以躺在主床体1上,将新生儿放在婴儿床2内紧贴父母,待新生儿睡着后,启动移动装置将婴儿床2移开即可,这个过程中,翻转板12会随婴儿床2的移动而翻转对新生儿进行保护,防止掉落,这样可以极大的减轻父母的工作量。所述移动装置的结构不加限定,只要满足可以带动婴儿床2右移即可,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支撑杆4、滚轮5和滑动杆10,所述驱动装置与滑动杆10传动连接且滑动杆10的顶端与婴儿床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4的顶端与婴儿床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支撑杆4的底端与滚轮5固定连接,在使用时,驱动装置带动滑动杆10运动,从而使婴儿床2右移,支撑杆4和滚轮5进行支撑,采用这样的方式较为稳定。所述驱动装置的结构同样不加限定,只要满足可以带动滑动杆10右移即可,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箱6、驱动电机7、丝杠螺杆8和螺纹套9,所述驱动电机7与驱动箱6的左壁固定连接且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贯穿驱动箱6并与丝杠螺杆8固定连接,所述丝杠螺杆8远离驱动电机7的一端通过轴承与驱动箱6的内右壁活动连接,所述螺纹套9与丝杠螺杆8相套接且螺纹套9与滑动杆10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箱6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滑动杆10相适配的滑槽,在使用时,驱动电机7带动丝杠螺杆8转动,在螺纹的推动下使螺纹套9移动,从而带动滑动杆10移动,采用丝杠传动较为平稳,不容易让新生儿醒过来。进一步的,当婴儿床2移动到最右端时,翻转板12翻转至竖直状态且与护栏3搭接。进一步的,所述主床体1设有与其上表面卡槽相适配的卡板。实施例2本实施例对于实施例1中的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解释,具体如下:在使用时,驱动电机7带动丝杠螺杆8转动,在螺纹的推动下使螺纹套9移动,从而带动滑动杆10移动,采用丝杠传动较为平稳,不容易让新生儿醒过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时,父母可以躺在主床体1上,将新生儿放在婴儿床2内紧贴父母,待新生儿睡着后,启动移动装置将婴儿床2移开即可,这个过程中,翻转板12会随婴儿床2的移动而翻转对新生儿进行保护,防止掉落。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生儿用母婴睡眠床,包括主床体(1)、婴儿床(2)、移动装置和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床(2)的左侧与主床体(1)搭接且婴儿床(2)与主床体(1)的上表面平齐,所述婴儿床(2)的另外三侧设有护栏(3),所述婴儿床(2)的下表面设有移动装置且婴儿床(2)的左侧设有保护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的移动端与婴儿床(2)固定连接,所述保护装置包括翻转板(12)和弹性拉绳(13),所述翻转板(12)与婴儿床(2)的左侧通过连接件(11)铰接,所述主床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翻转板(12)相适配的卡槽且翻转板(12)与该卡槽搭接,所述弹性拉绳(13)与翻转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弹性拉绳(13)远离翻转板(12)的一端贯穿婴儿床(2)并与移动装置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用母婴睡眠床,包括主床体(1)、婴儿床(2)、移动装置和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床(2)的左侧与主床体(1)搭接且婴儿床(2)与主床体(1)的上表面平齐,所述婴儿床(2)的另外三侧设有护栏(3),所述婴儿床(2)的下表面设有移动装置且婴儿床(2)的左侧设有保护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的移动端与婴儿床(2)固定连接,所述保护装置包括翻转板(12)和弹性拉绳(13),所述翻转板(12)与婴儿床(2)的左侧通过连接件(11)铰接,所述主床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翻转板(12)相适配的卡槽且翻转板(12)与该卡槽搭接,所述弹性拉绳(13)与翻转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弹性拉绳(13)远离翻转板(12)的一端贯穿婴儿床(2)并与移动装置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用母婴睡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支撑杆(4)、滚轮(5)和滑动杆(10),所述驱动装置与滑动杆(10)传动连接且滑动杆(10)的顶端与婴儿床(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真,
申请(专利权)人:曾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