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豆浆研磨前大豆脱皮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豆制品设备领域,涉及一种豆浆研磨前大豆脱皮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豆浆制作前需将大豆在温水中浸泡一夜,大豆在浸泡过程中吸水膨胀,会让豆皮与大豆脱离漂浮在水中,若浸泡的大豆中残留豆皮,不仅会影响后续的研磨,而且相对会降低豆浆口感,现有的从大豆去除豆皮的方法,大多数依靠人工通过搅拌、打捞的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打捞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豆浆研磨前大豆脱皮装置,本豆浆研磨前大豆脱皮装置使用方便、省力,豆皮的筛选效果更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豆浆研磨前大豆脱皮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工作空间,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内壁分布固连有收集箱,两个所述收集箱关于壳体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壳体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挡料板,所述两个挡料板关于壳体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壳体上端壁内还设有第一电机箱,所述第一电机箱内设有控制电机,所述壳体上端开口处的左右两侧内壁间转动连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豆浆研磨前大豆脱皮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限定有工作空间(11),所述壳体(10)的左右两侧内壁分布固连有收集箱(23),两个所述收集箱(23)关于壳体(10)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挡料板(17),所述两个挡料板(17)关于壳体(10)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壳体(10)上端壁内还设有第一电机箱(18),所述第一电机箱(18)内设有控制电机(19),所述壳体(10)上端开口处的左右两侧内壁间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0),该螺纹杆(20)的一端与控制电机(1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豆浆研磨前大豆脱皮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限定有工作空间(11),所述壳体(10)的左右两侧内壁分布固连有收集箱(23),两个所述收集箱(23)关于壳体(10)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挡料板(17),所述两个挡料板(17)关于壳体(10)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壳体(10)上端壁内还设有第一电机箱(18),所述第一电机箱(18)内设有控制电机(19),所述壳体(10)上端开口处的左右两侧内壁间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0),该螺纹杆(20)的一端与控制电机(1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0)上端开口处的右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壳体(10)上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位于壳体(10)上端开口处的下方,所述支撑杆(21)内开设有滑轨(51),所述滑轨(51)内滑动连接有平移块(52),所述平移块(52)上设有至少两个的刮板(22),所述若干刮板(22)沿平移块(52)的长度方向均布在支撑杆(21)上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浆研磨前大豆脱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后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箱(36),所述第二电机箱(36)内设有伺服电机(37),所述伺服电机(37)输出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光轴(38),所述第一光轴(38)上套设有皮带轮(39),所述壳体(10)的前后两侧内壁间还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光轴(40),两个所述第二光轴(40)关于第一光轴(38)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且两个第二光轴(40)与第一光轴(38)形成等边三角形位于壳体(10)内,每个所述第二光轴(40)上也分别套设有皮带轮(39),所述第一光轴(38)上的皮带轮(39)与两个所述第二光轴(40)上的皮带轮(39)间通过皮带(41)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豆浆研磨前大豆脱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41)上固定连接有三个U型滑槽(42),所述三个U型滑槽(42)关于皮带(41)中心点呈圆周对称分布,所述U型滑槽(42)内滑动连接有滑杆(43),所述滑杆(43)上端面与U型滑槽(42)底端间固连有能控制滑杆(43)在U型滑槽(42)内进行往复滑动的第一压缩弹簧(44),所述滑杆(43)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板(45),两个所述连接板(45)关于滑杆(43)的中心线呈左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月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富阳福士得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