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可视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60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可视分机,包括底座,底座中部一侧面设置有可视分机的本体,本体外侧设置有固定在底座上的保护罩,所述本体上方设置有中部铰接于保护罩上的第一转动架,第一转动架远离底座的一端设置有与其铰接的第二转动架,第二转动架靠近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本体表面抵触的滚刷组件,所述第二转动架和第一转动架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转动架的中部和第二转动架靠近本体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视频效果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可视分机
本技术属于可视分机
,涉及一种智能可视分机。
技术介绍
对讲是居民住宅小区的住户与外来访客的对话系统,对小区的规范管理和小区的安全有重要意义。两名或多名用户之间通过对讲机进行对话、视频访问,实现智能对话。根据类型可分为直按式、数码式、数码式户户通、直按式可视对讲、数码式可视对讲、数码式户户通可视对讲等。使用的可视楼宇可视分机设有摄像头和显示屏,然而,由于现有的可视一般裸露安装的,为此在长时间使用后其表面容易吸附过厚的灰尘,过厚的灰尘容易对摄像头和显示屏进行遮挡,影响视频效果,目前,市面上存在的清灰结构采用移动的毛刷对摄像头和显示屏进行清扫,但是,毛刷沿直线运动,可视分机设置摄像头和显示屏的表面不是平面,而是不规则的曲面,并且摄像头和显示屏有时会凹陷于可视分机的表面之下,毛刷与可视分机表面的距离不能调节,附着于凹陷处摄像头和显示屏上的灰尘不能清扫掉,还是会影响视频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智能可视分机,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毛刷不能彻底清扫灰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可视分机,包括底座,底座中部一侧面设置有可视分机的本体,本体外侧设置有固定在底座上的保护罩,所述本体上方设置有中部铰接于保护罩上的第一转动架,第一转动架远离底座的一端设置有与其铰接的第二转动架,第二转动架靠近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本体表面抵触的滚刷组件,所述第二转动架和第一转动架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转动架的中部和第二转动架靠近本体的一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分别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两个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中部之间和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中部之间均设置有铰接轴,第一转动杆远离底座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转动杆的铰接轴上。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罩顶部开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长条形的通孔,第二转动杆远离本体的一端从通孔穿出延伸至保护罩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架靠近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拉簧,所述第二拉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转动架和底座上,第二拉簧与底座的连接点高于第二拉簧与第一转动架的连接点。进一步的,所述滚刷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转动架上的连杆、穿设于连杆上的可自由转动的转辊。进一步的,所述滚刷组件还包括均匀的设置于转辊外表面上的刷毛。进一步的,所述滚刷组件还包括包裹于转辊外表面上聚氨酯海绵层,所述聚氨酯海绵层外圆周面上包裹有粘毛纸。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罩远离底座的一侧设置有上端与保护罩铰接的遮挡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在第一拉簧的拉力下,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使得滚刷组件始终与本体表面相接触,在清理本体表面上的灰尘时,将第二转动架上端顺时针转动,滚刷组件沿本体表面向下运动,在第一拉簧的拉力下滚刷组件可对本体表面进行挤压,对于不规则的可视分机的表面和凹陷于本体表面内的摄像头和显示屏上的灰尘可清扫干净,提高本技术的视频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实施例1滚刷组件结构图;图4为实施例2滚刷组件结构图。图中:底座(1)、本体(2)、保护罩(3)、第一转动架(4)、第二转动架(5)、滚刷组件(6)、第一拉簧(7)、通孔(8)、第二拉簧(9)、遮挡板(10)、第一转动杆(401)、铰接轴(402)、第二转动杆(501)、连杆(601)、转辊(602)、刷毛(603)、聚氨酯海绵层(604)、粘毛纸(60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可视分机,包括底座1,底座1呈矩形,底座1边缘处开设有安装孔,便于底座1安装到墙体或防盗门上;底座1中部一侧面通过螺钉安装有可视分机的本体2,本体2外侧设置有固定在底座1上的保护罩3,保护罩3上端与底座1一体成型或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所述本体2上方设置有中部铰接于保护罩3上的第一转动架4,第一转动架4远离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与其铰接的第二转动架5,第二转动架5靠近本体2的一端设置有与本体2表面抵触的滚刷组件6,所述第二转动架5和第一转动架4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簧7,第一转动架4的中部和第二转动架5靠近本体2的一端均开设有孔,第一拉簧7的两端分别勾设与孔内。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架4和第二转动架5分别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转动杆401和第二转动杆501,第一转动杆401和第二转动杆501均由长杆和与长杆夹角呈钝角的短杆组成,可以减小第一转动杆401和第二转动杆501的长度,进而减小第一转动架4和第二转动架5的体积,使本技术小巧耐用;两个所述第一转动杆401的中部之间和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杆501的中部之间均设置有铰接轴402,第一转动杆401上的铰接轴402的两端穿过第一转动杆401并与保护罩3进行铰接,第一转动杆401远离底座1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转动杆501的铰接轴402上;再者,铰接轴402的两端均呈阶梯状,在铰接轴402的端部均加工有螺纹,铰接轴402端部均穿过第一转动杆401和第二转动杆501,并于铰接轴402端部安装螺母,防止第一转动杆401和第二转动杆501脱离铰接轴402;上述第一转动架4和第二转动架5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方便实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罩3顶部开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长条形的通孔8,第二转动杆501远离本体2的一端从通孔8穿出延伸至保护罩3的上方,第二转动杆501的上端沿通孔8的轨迹运动,通孔8远离底座1的一端可为第二转动杆501提供限位作用,防止滚刷组件6脱离本体2表面,再者,于两个第二转动杆501的上端之间安装圆柱形的扶手,方便转动第二转动架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架4靠近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拉簧9,所述第二拉簧9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转动架4和底座1上,第二拉簧9与底座1的连接点高于第二拉簧9与第一转动架4的连接点,第二拉簧9的拉力使得第一转动架4具有逆时针转动的趋势,可为滚刷组件6提供预压力,便于转动第二转动架5,使用更方便。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滚刷组件6包括设置于第二转动架5上的连杆601、穿设于连杆601上的可自由转动的转辊602,连杆601与铰接轴402平行设置,连杆60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转动杆501固定连接,转辊602的外表面上还均匀的粘接有刷毛603,刷毛603为尼龙材质,在转辊602沿本体2表面滚动时,刷毛603将本体2表面上的灰尘清扫掉。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罩3远离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上端与保护罩3铰接的遮挡板10,遮挡板10具有防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可视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中部一侧面设置有可视分机的本体,本体外侧设置有固定在底座上的保护罩,所述本体上方设置有中部铰接于保护罩上的第一转动架,第一转动架远离底座的一端设置有与其铰接的第二转动架,第二转动架靠近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本体表面抵触的滚刷组件,所述第二转动架和第一转动架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转动架的中部和第二转动架靠近本体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可视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中部一侧面设置有可视分机的本体,本体外侧设置有固定在底座上的保护罩,所述本体上方设置有中部铰接于保护罩上的第一转动架,第一转动架远离底座的一端设置有与其铰接的第二转动架,第二转动架靠近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本体表面抵触的滚刷组件,所述第二转动架和第一转动架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转动架的中部和第二转动架靠近本体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可视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分别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两个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中部之间和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中部之间均设置有铰接轴,第一转动杆远离底座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转动杆的铰接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可视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顶部开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长条形的通孔,第二转动杆远离本体的一端从通孔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玉鸣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华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