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线径电缆的简易跨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49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线径电缆的简易跨接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直径线缆跨接效率不高、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跨接件和护套件,护套件与跨接件相配合且包裹在跨接件外部;所述跨接件包括用于卡接主干线的主干卡环和用于卡接支干线的支干卡环,主干卡环和支干卡环为一体成型的导电件,且支干卡环与主干卡环成T型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跨接使用的材料数量及材料种类少,结构简单,成本低;跨接组件体积小,安装时携带方便,维护简单。无需为线缆的跨接装置规划安装位置及设计其它安装工艺措施,满足各类多芯或单芯大线径电缆的中间跨接,可使各种规格线缆的跨接工艺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线径电缆的简易跨接组件
本技术涉及电缆跨接
,特别是指一种大线径电缆的简易跨接组件。
技术介绍
电缆的“T”形跨接主要适用于建筑,工业电气设备安装工程,作为主电缆(干线)不能切断时的“T”形分线连接用。以往导线的“T”形连接通常采用剥开主干线绝缘层,将分支导线绕接在主干线上,包上绝缘包布的方法。这种接线方法较直接的危害是可靠性差,接点电阻大,极易引发用电事故;而且当分支导线截面积>10mm2时靠手工绕接就难以操作。如今有一种“T”形接线端子通过不同形状导线夹的相互组合,可形成双层接线,下层接入主干线,上层接入分支线,形成干线不断的“T”形连接。类似工艺也仅能跨接≤70mm2的线缆。目前对于大线径电缆的跨接工艺还有一种“T”形接线箱,该工艺由绝缘基座、接线框、防护箱三部分组成,接线框由导线夹、螺针、螺母和支承框等多种零件组成,该箱的核心部分是“T”形连接端子,“T”接端子是由一组特殊结构的导线夹来实现电缆分支连接的,该接线夹对导线呈犬牙交错的包容状接触,接触面积大;接点压力大,并且在整个使用寿命周期内,其接点压力基本不变化。但其防护箱体积较大。有一些线缆“T”形跨接工艺都是采用直接压接工艺,是用螺丝(平面)直接将主线与支线(圆柱)压接在一起,此类工艺无论将压接面做成何形状,均不能保证充分的压接面积。另外,线缆压接件多是钢制材料,其硬度、电阻与铜导线材质差别较大,长期高压受力易出现疲劳松动。当过电流量较大时易使压接点过热甚至造成事故。还有的线缆“T”形跨接工艺,要么是过流量少,要么是跨接工艺复杂,“T”形接线箱更是箱体外观强硬、组件复杂、体积庞大,跨接时接线箱需单独安装并需要专用的安装空间,跨接成本高且安装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大线径电缆的简易跨接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直径线缆跨接效率不高、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线径电缆的简易跨接组件,包括跨接件和护套件,护套件与跨接件相配合且包裹在跨接件外部;所述跨接件包括用于卡接主干线的主干卡环和用于卡接支干线的支干卡环,主干卡环和支干卡环为一体成型的导电件,且支干卡环与主干卡环成T型设置。所述跨接件为紫铜板冲压件,护套件为绝缘注射件。所述主干卡环包括锁紧柄、包裹环和连接柄,包裹环位于锁紧柄和连接柄之间,连接柄与支干卡环相连接,锁紧柄通过紧固件与连接柄相连接。所述锁紧柄上设有椭圆孔,连接柄上设有正圆孔,椭圆孔与正圆孔相对应;所述紧固件为锁紧螺栓,锁紧螺栓依次穿过椭圆孔与正圆孔并通过锁紧螺母固定。所述锁紧螺栓与椭圆孔连接段上设有逆向防滑倒刺;所述锁紧柄与连接柄之间留有夹紧间隙,主干卡环处于夹紧状态时,夹紧间隙的宽度为2mm~5mm。所述支干卡环包括用于压接支干线的压接套管,压接套管与连接柄一体成型且圆弧过渡连接;所述压接套管与锁紧螺母相对的一端设有斜坡口。所述护套件为绝缘阻燃的PVC制件,护套件包括主干护套和支干护套,主干护套与支干护套卡扣连接,且主干护套和支干护套成T型设置。所述支干护套包括长半套管和短半套管,短半套管的一侧与长半套管相连接、另一侧与长半套管卡接;主干护套与短半套管接触卡接。所述短半套管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挡,长半套管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卡孔,第一卡挡与第一卡孔卡接;所述短半套管朝向主干线的一端设有卡环槽,长半套管朝向主干线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挡。所述主干护套包括弹性连接的左卡接套和右卡接套,左卡接套的内端面上设有卡接环,卡接环与卡环槽卡接,右卡接套的外端面上设有第二卡孔,第二卡挡与第二卡孔卡接。本技术采用跨接件和护套件对大线径电缆进行快速、安全跨接;一体成型的跨接件采用卡接连接形式,实现端接面积最大化,有效解决大线径线缆T形跨接点压接面接触面积不足的问题,且跨接件采用同一紫铜材料触面,使其电阻值与线缆一致,有效避免现有不同材质跨接点带来的跨接不稳定的问题。护套件采用卡扣设计,内部形成与跨接件相匹配的空腔,将跨接件完全的包裹在一个封闭的腔体中,使牢牢的固定在主干线上,对跨接件进行有效固定和保护,提高跨接安全系数。本技术跨接使用的材料数量及材料种类少,结构简单,成本低;跨接组件体积小,安装时携带方便,维护简单。无需为线缆的跨接装置规划安装位置及设计其它安装工艺措施,满足各类多芯或单芯大线径电缆的中间跨接,可使各种规格线缆的跨接工艺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弥补了目前的技术空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跨接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护套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护套件三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主干护套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支干护套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整体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6所示,实施例1,一种大线径电缆的简易跨接组件,包括跨接件1和护套件2,护套件2与跨接件1相配合且包裹在跨接件1外部,跨接件1为导电件,护套件为绝缘件;护套件包裹在跨接件1外部起到绝缘防护作用。所述跨接件1包括用于卡接主干线100的主干卡环11和用于卡接支干线200的支干卡环12,主干卡环11和支干卡环12为一体成型的导电件,可实现端接面积最大化,有效解决大线径线缆“T”形跨接点压接面接触面积不足的问题。支干卡环12与主干卡环11成T型设置,主干卡环11的主过线孔110和支干卡环12的支过线孔120垂直设置,无需为线缆的跨接装置规划安装位置及设计其它安装工艺措施,可使各种规格线缆的跨接工艺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优选地,所述跨接件1为紫铜板冲压件,护套件2为绝缘注射件。即从主干线缆到支线电缆的端接均采用紫铜材料触面,使其电阻值与线缆一致,可满足各类多芯或单芯大线径电缆的中间跨接,弥补了目前的技术空白。进一步,所述主干卡环11为紫铜板件,包括一体成型的锁紧柄11-1、包裹环11-2和连接柄11-3,包裹环11-2位于锁紧柄11-1和连接柄11-3之间,形成开口销形,包裹环是主干线的主要包裹部,包裹环的直径可按跨接主干线缆的直径大小制做,连接柄11-3与支干卡环12相连接,锁紧柄11-1通过紧固件11-4与连接柄11-3相连接,用于对位于包裹环内的主干线的锁紧和固定。紫铜板的厚度、主干包裹卡环的宽度以及支干压接套管的直径均取决于主干线缆和跨接支干线缆的线径,根据需要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线径电缆的简易跨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跨接件(1)和护套件(2),护套件(2)与跨接件(1)相配合且包裹在跨接件(1)外部;所述跨接件(1)包括用于卡接主干线的主干卡环(11)和用于卡接支干线的支干卡环(12),主干卡环(11)和支干卡环(12)为一体成型的导电件,且支干卡环(12)与主干卡环(11)成T型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线径电缆的简易跨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跨接件(1)和护套件(2),护套件(2)与跨接件(1)相配合且包裹在跨接件(1)外部;所述跨接件(1)包括用于卡接主干线的主干卡环(11)和用于卡接支干线的支干卡环(12),主干卡环(11)和支干卡环(12)为一体成型的导电件,且支干卡环(12)与主干卡环(11)成T型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线径电缆的简易跨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件(1)为紫铜板冲压件,护套件(2)为绝缘注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线径电缆的简易跨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干卡环(11)包括锁紧柄(11-1)、包裹环(11-2)和连接柄(11-3),包裹环(11-2)位于锁紧柄(11-1)和连接柄(11-3)之间,连接柄(11-3)与支干卡环(12)相连接,锁紧柄(11-1)通过紧固件(11-4)与连接柄(11-3)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线径电缆的简易跨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柄(11-1)上设有椭圆孔,连接柄(11-3)上设有正圆孔,椭圆孔与正圆孔相对应;所述紧固件(11-4)为锁紧螺栓,锁紧螺栓依次穿过椭圆孔与正圆孔并通过锁紧螺母(11-5)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线径电缆的简易跨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栓与椭圆孔连接段上设有逆向防滑倒刺;所述锁紧柄(11-1)与连接柄(11-3)之间留有夹紧间隙(11-7),主干卡环(11)处于夹紧状态时,夹紧间隙(11-7)的宽度为2mm~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线径电缆的简易跨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干卡环(12)包括用于压接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云彬莫未远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捷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