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颗粒入垃圾焚烧炉焚烧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7072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泥颗粒入垃圾焚烧炉焚烧输送系统,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污泥颗粒入垃圾焚烧炉焚烧输送系统中,由于在焚烧炉特定区域将污泥颗粒注入,可确保污泥颗粒燃尽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垃圾焚烧炉掺烧污泥颗粒的焚烧破碎而导致焚烧炉、余热炉的灰分粘污和结焦。在进料斗上部设置一个小型除尘器,除去污泥颗粒卸料到进料斗时碰撞产生的灰尘,除尘器另一端设计一台风机,将灰尘输送至卸料通道,处理除尘的同时,冷却卸料喷口。这样,污泥颗粒碰撞产生的灰尘不会扩散飞扬而影响环境卫生,使得作业环境得以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泥颗粒入垃圾焚烧炉焚烧输送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泥颗粒入垃圾焚烧炉焚烧输送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降低垃圾焚烧协同处置污泥的焚烧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污水处理厂的提标升级及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深化,污泥产量大幅增加,同时浓缩在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增多,80%的污泥没有达到稳定化要求。污泥成分复杂、不稳定、易腐化、有恶臭,并且含有重金属、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及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因此,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处理。目前,焚烧法具有减量化、快速化、无害化、能源化等优点是极具应用前景的方法。污泥焚烧是污泥处理的一种工艺,它利用焚烧炉将脱水污泥加温干燥,再用高温氧化污泥中的有机物,使污泥成为少量灰烬。但是粉状污泥焚烧直接带来焚烧炉及余热炉的严重沾污,个别垃圾焚烧厂掺烧污泥粘污严重的每个月都需要停炉清焦、清灰,直接导致了垃圾焚烧发电的经济效益滑坡。为了使污泥更适应于垃圾焚烧炉的燃烧要求,在脱水干化后,采用造粒系统对污泥进行颗粒化处理,处理后的颗粒直径8mm,长度20-50mm不等。污泥造粒焚烧可极大降低焚烧炉与余热锅炉的沾污和结焦,缓解锅炉因污泥粉状焚烧而带来的停机清灰问题;污泥造粒可降低垃圾坑倾倒污泥干粉带来的粉尘污染,污泥粉尘中含有酸碱类腐蚀性物质,避免粉尘污染而引起设备腐蚀,垃圾吊等故障。污泥颗粒从垃圾坑随垃圾从垃圾斗进入焚烧炉,污泥颗粒在输送过程中因颗粒与颗粒、颗粒与垃圾相互挤压再次破碎,重新形成飞灰,由一次风带到炉膛和受热面上,造成粘污。减少污泥颗粒在焚烧炉内二次破碎,优化污泥颗粒燃尽率是污泥颗粒焚烧的又一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污泥颗粒入垃圾焚烧炉焚烧输送系统,能够降低污泥颗粒在输送过程、焚烧炉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破碎与焚烧炉、余热炉内结焦、粘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泥颗粒入垃圾焚烧炉焚烧输送系统,包括进料斗,进料斗底部的出口连接有第一绞龙输送机,第一绞龙输送机用于将从进料斗输出的污泥颗粒输送至垂直提升机中,垂直提升机将污泥颗粒提升至其上部并从其上部的出料通道输送至缓冲料斗中,缓冲料斗底部的出口连接有第二绞龙输送机,第二绞龙输送机用于将从缓冲料斗输出的污泥颗粒输送至刮板卸料机中,刮板卸料机与卸料通道连接,所述卸料通道将污泥颗粒卸放至焚烧炉内;所述卸料通道还通过除尘管道与设置在进料斗进口处的除尘风机管路连接。优选地,所述进料斗中设有第一雷达料位计。优选地,所述缓冲料斗中设有第二雷达料位计。优选地,所述缓冲料斗中设有高位料位计和低位料位计。优选地,所述高位料位计和低位料位计均为阻旋式料位开关。优选地,所述刮板卸料机上连接有多个卸料通道,每个卸料通道通过一根分支管道与所述除尘管道连接,每根分支管道上设有一个手动球阀。优选地,每个卸料通道上设有一个手动插板阀。优选地,所述除尘管道上还设有风机。更为优选地,所述除尘管道上还设有手动蝶阀,所述风机和手动蝶阀串联设置。如上所述,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污泥颗粒入垃圾焚烧炉焚烧输送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技术的一种污泥颗粒输送装置中,由于在焚烧炉内特定区域将污泥颗粒注入,可确保污泥颗粒燃尽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垃圾焚烧炉掺烧污泥颗粒的焚烧破碎而导致焚烧炉、余热炉的灰分粘污和结焦。同时在卸料通道和进料斗之间设置了除尘管道,除尘风机管道将进料斗中污泥碰撞产生的灰尘输送到卸料通道,不仅可以净化进料斗处的环境又可以冷却入炉卸料口,防止入炉卸料口的烧损与结焦,同时又保证了卸料通道的通畅。刮板卸料机上的5个开口优化设计可确保,入炉污泥颗粒在5个卸料口能均匀、稳定的卸料。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的一种污泥颗粒输送装置的系统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进料斗2第一绞龙输送机3垂直提升机4出料通道5缓冲料斗6第二绞龙输送机7刮板卸料机8卸料通道9除尘管道10除尘器11第一雷达料位计12第二雷达料位计13高位料位计14低位料位计15手动蝶阀16分支管道17手动球阀18手动插板阀19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泥颗粒入垃圾焚烧炉焚烧输送系统,包括进料斗1,进料斗1底部的出口连接有第一绞龙输送机2,第一绞龙输送机2用于将从进料斗1输出的污泥颗粒输送至垂直提升机3中,垂直提升机3将污泥颗粒提升至其上部并从其上部的出料通道4输送至缓冲料斗5中,缓冲料斗5底部的出口连接有第二绞龙输送机6,第二绞龙输送机6用于将从缓冲料斗5输出的污泥颗粒输送至刮板卸料机7中,刮板卸料机7与卸料通道8连接,所述卸料通道8将污泥颗粒卸放至垃圾焚烧炉内;所述卸料通道8还通过除尘管道9与设置在进料斗1进口处的除尘器10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污泥颗粒入垃圾焚烧炉焚烧输送系统中,由于在卸料通道8和进料斗1之间设置了除尘管道9,除尘管道9将进料斗1卸料时污泥颗粒碰撞产生的灰尘通过除尘器10和风机19输送到卸料通道8中,这样,污泥颗粒碰撞产生的灰尘不会扩散飞扬而影响环境卫生,使得作业环境得以改善。在本技术的一种污泥颗粒输送装置中,污泥颗粒自进入进料斗1中至从卸料通道8中输出的过程中均处于密封的通道中,也即进料斗1、第一绞龙输送机2、垂直提升机3、出料通道4、第二绞龙输送机6、刮板卸料机7和卸料通道8拼成密封的通道,污泥颗粒在这段密封的通道中输送,这样可以防止污泥颗粒产生的灰尘扩散出来污染环境。为了防止污泥颗粒堵塞进料斗1,如图1所示,可以在进料斗1中设置第一雷达料位计11,通过第一雷达料位计11可以监测进料斗1中的污泥颗粒的料位,防止进料斗1中发生堵塞而致使污泥颗粒料位过高。为了便于检测缓冲料斗5中的污泥颗粒料位,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缓冲料斗5中设有第二雷达料位计12。如图1所示,在缓冲料斗5中还设有高位料位计13和低位料位计14,通过高位料位计13和低位料位计14可以检测缓冲料斗5中的污泥颗粒料位情况,污泥颗粒的料位保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颗粒入垃圾焚烧炉焚烧输送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进料斗,进料斗底部的出口连接有第一绞龙输送机,第一绞龙输送机用于将从进料斗输出的污泥颗粒输送至垂直提升机中,垂直提升机将污泥颗粒提升至其上部并从其上部的出料通道输送至缓冲料斗中,缓冲料斗底部的出口连接有第二绞龙输送机,第二绞龙输送机用于将从缓冲料斗输出的污泥颗粒输送至刮板卸料机中,刮板卸料机与卸料通道连接,所述卸料通道将污泥颗粒卸放至垃圾焚烧炉内;所述卸料通道还通过除尘管道与设置在进料斗进口处的除尘风机管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颗粒入垃圾焚烧炉焚烧输送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进料斗,进料斗底部的出口连接有第一绞龙输送机,第一绞龙输送机用于将从进料斗输出的污泥颗粒输送至垂直提升机中,垂直提升机将污泥颗粒提升至其上部并从其上部的出料通道输送至缓冲料斗中,缓冲料斗底部的出口连接有第二绞龙输送机,第二绞龙输送机用于将从缓冲料斗输出的污泥颗粒输送至刮板卸料机中,刮板卸料机与卸料通道连接,所述卸料通道将污泥颗粒卸放至垃圾焚烧炉内;所述卸料通道还通过除尘管道与设置在进料斗进口处的除尘风机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颗粒入垃圾焚烧炉焚烧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中设有第一雷达料位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颗粒入垃圾焚烧炉焚烧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料斗中设有第二雷达料位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颗粒入垃圾焚烧炉焚烧输送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良洪黄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焓净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