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式超高压潜液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905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串联式超高压潜液泵,属于低温液体输送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低温液体输送中存在的轴悬臂较长、刚性要求过高容易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电机,还包括:串接在电机上侧的高压泵段和串接在电机下侧的低压泵段,所述高压泵段和所述低压泵段内均设有多层机构的叶轮;电机的中心设有泵轴,所述泵轴向上深入到高压泵段,向下深入到低压泵段内,所述泵轴分别与高压泵段和低压泵段连接,泵轴在电机内侧的上下两端均套装有轴承进行连接;所述电机的外侧设有多组连通高压泵段和低压泵段的连接管;所述高压泵段的壳体采用双层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串联式超高压潜液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串联式超高压潜液泵,属于低温液体输送设备

技术介绍
将液化天然气增压、气化、外输,是天然气管网中天然气的重要来源。液化天然气增压环节需要采用潜液泵。根据天然气管网的压力等级划分,4.0~6.3MPa属于超高压管网,该场合潜液泵的出口压力应不小于管网所需压力,需采用双壳体多级潜液泵。现有的超高压潜液泵的一般结构如图3所示:电机位于上部,电机两端各有一个轴承,叶轮在电机下部顺序布置;由于叶轮级数较多,轴悬臂较长,转子刚性差,容易产生支撑不稳或端部叶轮摆动过大的问题,所以下轴端还需加装一个轴承;出于承压需要,泵整体采用双层壳体,泵体积及重量均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超高压千叶泵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串联式超高压潜液泵,通过在电机两侧进行设置低压泵段和高压泵段的方式,实现了低温液体进入超高压管网的压力要求。本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串联式超高压潜液泵,包括电机,还包括串接在电机上侧的高压泵段和串接在电机下侧的低压泵段,所述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串联式超高压潜液泵,包括电机(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串接在电机(2)上侧的高压泵段(3)和串接在电机(2)下侧的低压泵段(1),所述高压泵段(3)和所述低压泵段(1)内均设有多层机构的叶轮;/n电机(2)的中心设有泵轴(5),所述泵轴(5)向上深入到高压泵段(3),向下深入到低压泵段(1)内,所述泵轴(5)分别与高压泵段(3)和低压泵段(1)连接,泵轴(5)在电机(2)内侧的上下两端均套装有轴承进行连接;/n所述电机(2)的外侧设有多组连通高压泵段(3)和低压泵段(1)的连接管(4);/n所述高压泵段(3)的壳体采用双层壳体,包括内壳体(6)和外壳体(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联式超高压潜液泵,包括电机(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串接在电机(2)上侧的高压泵段(3)和串接在电机(2)下侧的低压泵段(1),所述高压泵段(3)和所述低压泵段(1)内均设有多层机构的叶轮;
电机(2)的中心设有泵轴(5),所述泵轴(5)向上深入到高压泵段(3),向下深入到低压泵段(1)内,所述泵轴(5)分别与高压泵段(3)和低压泵段(1)连接,泵轴(5)在电机(2)内侧的上下两端均套装有轴承进行连接;
所述电机(2)的外侧设有多组连通高压泵段(3)和低压泵段(1)的连接管(4);
所述高压泵段(3)的壳体采用双层壳体,包括内壳体(6)和外壳体(7)。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鲁涛岳军宗秀山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博山绿源燃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