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顶管法隧道开洞的预制管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875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顶管法隧道开洞的预制管节结构,管节主体的侧壁设有孔洞;孔洞内设有预埋钢格板,预埋钢格板用于承载孔洞所在的管节主体侧壁的载荷;孔洞的侧壁设有预埋钢板;预埋钢板通过预埋钢板锚筋与管节主体的受力钢筋固定;预埋钢格板包括与孔洞相配的外边框,以及设置于外边框内的网格状承载部;预埋钢格板通过外边框与预埋钢板之间设置若干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孔洞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开洞时,移除预埋钢格板,开挖洞坑;然后,在预埋钢板上焊接若干现浇锚筋与若干现浇止水钢板,浇筑附属构筑物;在附属构筑物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临时钢支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混凝土切割开洞的缺点,降低开洞难度,对顶管原结构破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顶管法隧道开洞的预制管节结构
本技术涉及顶管法施工
,特别涉及用于顶管法隧道开洞的预制管节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地下空间开发需求越来越大;顶管法作为地下空间施工的非开挖方法,因其适用性广,所需施工场地较小等优势,成为一种常用工法,适用于建设车行通道、人行通道、地下管道等设施。顶管管节通常为预制混凝土结构,在工作井内采用液压千斤顶的动力方式,配合顶管机头切削土体,逐节压入土体,最终形成完整的地下结构。预制管节外形规则,尺寸定型,常由于建筑使用的需求(如设置集水坑、电梯坑、机电箱孔、逃生通道等),需在顶管侧壁开洞(否则需加大顶管管节尺寸,施工难度与造价将大大提升)。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混凝土管节开洞方法采用切割混凝土的方式,施工风险高,作业环境差,对既有管节破坏较大,同时原有顶管管片与后浇的附属设施的连接与止水效果较差。传统顶管管节开洞方法主要有以下缺点:1.施工风险大,难度高,开洞精确度低,需后续修补。2.凿挖易造成结构承载能力受损,甚至结构坍塌。<br>3.原有顶管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顶管法隧道开洞的预制管节结构,包括管节主体(1),且所述管节主体(1)的侧壁设有孔洞(2);其特征在于:/n所述孔洞(2)内设有预埋钢格板(5),所述预埋钢格板(5)用于承载所述孔洞(2)所在的所述管节主体(1)侧壁的载荷;/n所述孔洞(2)的侧壁设有预埋钢板(3);所述预埋钢板(3)通过预埋钢板锚筋(4)与所述管节主体(1)的受力钢筋固定;/n所述预埋钢格板(5)包括与所述孔洞(2)相配的外边框(6),以及设置于所述外边框(6)内的网格状承载部;/n所述预埋钢格板(5)通过所述外边框(6)与所述预埋钢板(3)之间设置若干螺栓连接的方式与所述孔洞(2)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顶管法隧道开洞的预制管节结构,包括管节主体(1),且所述管节主体(1)的侧壁设有孔洞(2);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洞(2)内设有预埋钢格板(5),所述预埋钢格板(5)用于承载所述孔洞(2)所在的所述管节主体(1)侧壁的载荷;
所述孔洞(2)的侧壁设有预埋钢板(3);所述预埋钢板(3)通过预埋钢板锚筋(4)与所述管节主体(1)的受力钢筋固定;
所述预埋钢格板(5)包括与所述孔洞(2)相配的外边框(6),以及设置于所述外边框(6)内的网格状承载部;
所述预埋钢格板(5)通过所述外边框(6)与所述预埋钢板(3)之间设置若干螺栓连接的方式与所述孔洞(2)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顶管法隧道开洞的预制管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钢板(3)与所述孔洞(2)的侧壁之间设有预埋钢板止水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印昌郑康成王晓波王明卓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