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挂锁锁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684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电子挂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挂锁锁定装置,包括外框、上盖、锁梁、卡闩、电机以及电机固定框,所述电机固定框的内侧固定于所述外框的顶部内壁上,所述电机的端部设有穿过所述电机固定框右侧壁的电机蜗杆;所述电机固定框的后壁与所述外框的后侧内壁以及所述上盖的内壁之间围成与所述卡闩匹配滑动的滑槽;所述卡闩的右侧底部设有呈环形的卡闩涡轮,所述卡闩涡轮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电机蜗杆上外螺纹匹配啮合的内螺纹,所述卡闩的右端设有第一卡闩锁止块,所述锁梁的右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闩锁止块匹配卡合的第一锁梁锁止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防止出现未授权使用的情况,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被锁设备的安全可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挂锁锁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智能电子挂锁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挂锁锁定装置。
技术介绍
挂锁,是锁具世界中最古老、最庞大的家族。挂锁的锁体上装有可以扣接的环状或“一”字形状的金属梗,即“锁梁”,使挂锁通过锁梁直接与锁体扣接成为封闭形锁具。传统锁具一般配备金属锁芯及钥匙,锁具与钥匙一一配对,必须使用正确的钥匙才可以开锁,这种特性保证了锁具的安全性,但也带来一些问题。现有普通挂锁一旦钥匙遗失,则需要暴力开锁或技术开锁,锁体基本都会破坏,无法再次使用,且机械锁具还存在其他诸多待解决的问题,如钥匙遭复制、盗取等。甚至仅凭一张钥匙照片即可配出相应的钥匙,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且金属锁具无记录功能,不适用于需要管控的场合,无法保证锁具的授权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子挂锁锁定装置,能够防止出现未授权使用的情况,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被锁设备的安全可控。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挂锁锁定装置,包括外框、上盖、锁梁、卡闩、电机以及电机固定框,所述外框呈顶部开口的中空方形结构,所述上盖设置于所述外框的顶部开口处;所述外框的前侧内壁左侧上设有传感器小板;所述锁梁呈“U”型结构,所述锁梁的左臂长度大于右臂,所述外框的后壁两侧设有用于所述锁梁两端穿过的锁梁孔;所述电机固定框的内侧固定于所述外框的顶部内壁上,所述电机固定框的内侧形成与所述电机形状相匹配的电机固定槽,所述电机的端部设有穿过所述电机固定框右侧壁的电机蜗杆,所述电机蜗杆的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电机固定框的前方设有固定于所述外框内的电路板以及电池,所述电路板、电池、传感器小板以及电机依次相连;所述电机固定框的后壁与所述外框的后侧内壁以及所述上盖的内壁之间围成与所述卡闩匹配滑动的滑槽;所述卡闩的右侧底部设有呈环形的卡闩涡轮,所述卡闩涡轮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电机蜗杆上外螺纹匹配啮合的内螺纹,所述卡闩的右端设有第一卡闩锁止块,所述锁梁的右端左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闩锁止块匹配卡合的第一锁梁锁止槽;所述锁梁的左端端部与所述传感器小板接触时,电机输出端的电机蜗杆转动,与之啮合的卡闩涡轮向右移动,直至第一卡闩锁止块与所述第一锁梁锁止槽卡合。所述卡闩的侧壁左侧设有用于所述锁梁的左臂穿过的长条形通孔,所述长条形通孔的最大长度不小于所述锁梁的左臂的外径与所述第一锁梁锁止槽的宽度之和。所述卡闩的左侧端部设有与之垂直连接的纵向板,所述纵向板的前端右侧设有第二卡闩锁止块;所述锁梁左臂的外壁上设有呈环形的第二锁梁锁止槽,所述第二卡闩锁止块与所述第二锁梁锁止槽能够匹配卡合。所述第二锁梁锁止槽的前端设有锁梁限位环;所述外框的左侧内壁上设有弹簧限位台,所述弹簧限位台的中部设有用于所述锁梁的左臂穿过的弹簧限位台孔,所述弹簧限位台与所述锁梁限位环之间设有套装于所述左臂上的压缩弹簧。所述卡闩的纵向板前方与所述锁梁限位环之间设有固定于所述外框的左侧内壁上的锁梁限位片。所述电路板为玻纤PCB电路板,其上有处理器、芯片、电机驱动器。所述外框为锌合金制成。所述锁梁为钢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避免了复杂的锁定结构,无需使用钥匙,规避了钥匙遗失、非法复制的问题,且可记录使用时间及地点,防止了挂锁的未授权使用。2)本技术使用涡轮蜗杆驱动结构,结构简单,动作可靠由于传动比很大,因此输出力矩较大。且传动平稳、噪音很小。涡轮蜗杆还具有自锁性,当蜗杆的导程角小于啮合轮齿间的当量摩擦角时,机构具有自锁性,可实现反向自锁,即只能蜗杆带动蜗轮,而不能由涡轮带动蜗杆,因此无法从外部拨动卡闩,只能由锁定电机驱动开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3)本技术可对锁梁的左、右臂同时锁定,保证了锁定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挂锁锁闭时的结构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中挂锁开锁时的结构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中挂锁锁闭时整体结构图。在图中:1外框,11上盖,12锁梁限位片,13弹簧限位台,14锁梁孔,15电机固定框,2锁梁,21第一锁梁锁止槽,22第二锁梁锁止槽,23锁梁限位环,3压缩弹簧,4卡闩,41第一卡闩锁止块,42第二卡闩锁止块,43卡闩涡轮,44长条形通孔,5电路板,51传感器小板,6电机,61电机蜗杆,7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挂锁锁定装置,包括外框1、上盖11、锁梁2、卡闩4、电机6以及电机固定框15,所述外框1呈顶部开口的中空方形结构,所述上盖11设置于所述外框1的顶部开口处;所述外框1的前侧内壁左侧上设有传感器小板51;所述锁梁2呈“U”型结构,所述锁梁2的左臂长度大于所述右臂,所述外框1的后壁两侧设有用于所述锁梁2两端穿过的锁梁孔14;所述电机固定框15的内侧固定于所述外框1的顶部内壁上,所述电机固定框15的内侧形成与所述电机6形状相匹配的电机固定槽,所述电机6的端部设有穿过所述电机固定框15右侧壁的电机蜗杆61,所述电机蜗杆61的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电机固定框15的前方设有固定于所述外框1内的电路板5以及电池7,所述电路板5、电池7、传感器小板51以及电机依次相连,所述电机固定框15的后壁与所述外框1的后侧内壁以及所述上盖11的内壁之间围成与所述卡闩4匹配滑动的滑槽,确保卡闩4能够沿着滑槽方向进行位移,实现卡闩4与锁梁2的锁定与解锁;所述卡闩4的右侧底部设有呈环形的卡闩涡轮43,所述卡闩涡轮43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电机蜗杆61上外螺纹匹配啮合的内螺纹,所述卡闩4的右端设有第一卡闩锁止块41,所述锁梁2的右端左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闩锁止块41匹配卡合的第一锁梁锁止槽21,由于电机6固定不动,其输出端的电机蜗杆61转动后,不能发生位移,与之啮合的卡闩涡轮43即可沿着滑槽方向发生移动,从而实现卡闩4与锁梁2的锁定与解锁;所述锁梁2的左端端部与所述传感器小板51接触时,电机6输出端的电机蜗杆61转动,与之啮合的卡闩涡轮43向右移动,直至第一卡闩锁止块41与所述第一锁梁锁止槽21卡合,所述电路板5为玻纤PCB电路板,其上有处理器、芯片、电机驱动器,传感器小板51与锁梁2的左臂端部接触时,传输信号至处理器,处理器控制电机驱动器驱动电机6运行;开锁时,本案通过经授权的蓝牙设备包含手持控制机、手机等设备连接挂锁传输信号至处理器。所述卡闩4的侧壁左侧设有用于所述锁梁2的左臂穿过的长条形通孔44,所述长条形通孔44的最大长度不小于所述锁梁2的左臂的外径与所述第一锁梁锁止槽21的宽度之和,确保锁梁2穿过卡闩4后,不影响卡闩4沿着滑槽滑动,确保挂锁的正常运行。所述卡闩4的左侧端部设有与之垂直连接的纵向板,所述纵向板的前端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挂锁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1)、上盖(11)、锁梁(2)、卡闩(4)、电机(6)以及电机固定框(15),/n所述外框(1)呈顶部开口的中空方形结构,所述上盖(11)设置于所述外框(1)的顶部开口处;所述外框(1)的前侧内壁左侧上设有传感器小板(51);/n所述锁梁(2)呈“U”型结构,所述锁梁(2)的左臂长度大于右臂,所述外框(1)的后壁两侧设有用于所述锁梁(2)两端穿过的锁梁孔(14);/n所述电机固定框(15)的内侧固定于所述外框(1)的顶部内壁上,所述电机固定框(15)的内侧形成与所述电机(6)形状相匹配的电机固定槽,所述电机(6)的端部设有穿过所述电机固定框(15)右侧壁的电机蜗杆(61),所述电机蜗杆(61)的外部设有外螺纹;/n所述电机固定框(15)的前方设有固定于所述外框(1)内的电路板(5)以及电池(7),所述电路板(5)、电池(7)、传感器小板(51)以及电机依次相连;/n所述电机固定框(15)的后壁与所述外框(1)的后侧内壁以及所述上盖(11)的内壁之间围成与所述卡闩(4)匹配滑动的滑槽;/n所述卡闩(4)的右侧底部设有呈环形的卡闩涡轮(43),所述卡闩涡轮(43)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电机蜗杆(61)上外螺纹匹配啮合的内螺纹,所述卡闩(4)的右端设有第一卡闩锁止块(41),所述锁梁(2)的右端左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闩锁止块(41)匹配卡合的第一锁梁锁止槽(21);/n所述锁梁(2)的左端端部与所述传感器小板(51)接触时,电机(6)输出端的电机蜗杆(61)转动,与之啮合的卡闩涡轮(43)向右移动,直至第一卡闩锁止块(41)与所述第一锁梁锁止槽(21)卡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挂锁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1)、上盖(11)、锁梁(2)、卡闩(4)、电机(6)以及电机固定框(15),
所述外框(1)呈顶部开口的中空方形结构,所述上盖(11)设置于所述外框(1)的顶部开口处;所述外框(1)的前侧内壁左侧上设有传感器小板(51);
所述锁梁(2)呈“U”型结构,所述锁梁(2)的左臂长度大于右臂,所述外框(1)的后壁两侧设有用于所述锁梁(2)两端穿过的锁梁孔(14);
所述电机固定框(15)的内侧固定于所述外框(1)的顶部内壁上,所述电机固定框(15)的内侧形成与所述电机(6)形状相匹配的电机固定槽,所述电机(6)的端部设有穿过所述电机固定框(15)右侧壁的电机蜗杆(61),所述电机蜗杆(61)的外部设有外螺纹;
所述电机固定框(15)的前方设有固定于所述外框(1)内的电路板(5)以及电池(7),所述电路板(5)、电池(7)、传感器小板(51)以及电机依次相连;
所述电机固定框(15)的后壁与所述外框(1)的后侧内壁以及所述上盖(11)的内壁之间围成与所述卡闩(4)匹配滑动的滑槽;
所述卡闩(4)的右侧底部设有呈环形的卡闩涡轮(43),所述卡闩涡轮(43)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电机蜗杆(61)上外螺纹匹配啮合的内螺纹,所述卡闩(4)的右端设有第一卡闩锁止块(41),所述锁梁(2)的右端左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闩锁止块(41)匹配卡合的第一锁梁锁止槽(21);
所述锁梁(2)的左端端部与所述传感器小板(51)接触时,电机(6)输出端的电机蜗杆(61)转动,与之啮合的卡闩涡轮(43)向右移动,直至第一卡闩锁止块(41)与所述第一锁梁锁止槽(21)卡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慧张荣连熊海斌胡吕君吴漭涛刘欢丁尼
申请(专利权)人:建投物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