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跨异型基坑交改车道板支撑受力体系转换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跨异型基坑交改车道板支撑受力体系转换结构,属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
技术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是市政工程的组成部分,是交通分流的主要途径,也是大中城市解决人员通行的首选。受城市道路交通的限制,城区地铁车站建设中,采用交通道改来缓解交通压力已成为建设地铁车站的常见方案,该方案存在交通疏解难度大、道改次数多、增加工程造价、施工工期延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大跨异型基坑交改车道板支撑受力体系转换结构,以解决目前采用交通道改来缓解交通压力的方法存在交通疏解难度大、道改次数多、增加工程造价、施工工期延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拟采用这样一种大跨异型基坑交改车道板支撑受力体系转换结构,包括钢管柱,格构柱的相对两侧分别施工有钢管柱,所述钢管柱沿竖向支撑设置于车站结构顶板和车行盖板之间,以替代格构柱支撑车行盖板。前述结构中,所述钢管柱沿车行盖板的主梁方向分布设置,钢管柱设置于车行盖板的主梁与车站结构顶板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 ...
【技术保护点】
1.大跨异型基坑交改车道板支撑受力体系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柱(1),格构柱(3)的相对两侧分别施工有钢管柱(1),所述钢管柱(1)沿竖向支撑设置于车站结构顶板(4)和车行盖板(5)之间,以替代格构柱(3)支撑车行盖板(5)。/n
【技术特征摘要】
1.大跨异型基坑交改车道板支撑受力体系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柱(1),格构柱(3)的相对两侧分别施工有钢管柱(1),所述钢管柱(1)沿竖向支撑设置于车站结构顶板(4)和车行盖板(5)之间,以替代格构柱(3)支撑车行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仁良,熊杰,赵德民,李德明,舒鹏为,陈秋,任晨晨,苏培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