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702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内窥镜用罩(10)具有在筒状的压入固定部(10b)的前端向内窥镜(1)的观察视野方向突出的突出部(10c),该压入固定部(10b)以在圆周方向的安装位置被定位在适当的方向上的状态,通过压入安装在内窥镜插入部(5)的顶端(2)上。并且设置了安装状态确认单元,当将上述压入固定部(10b)安装在具有与可以正确安装的第1内窥镜插入部(5a)不同大小的第2内窥镜插入部(5b)的顶端时,增大上述突出部(10c)反映在内窥镜观察图像内的区域,并对不正确的安装状态发出警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通过压入而进行安装的内窥镜用罩
技术介绍
为了易于进行内窥镜观察图像的对焦,同时为了稳定地观察指定的位置,有时在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安装筒状的内窥镜用罩进行观察。在日本专利特开2001-224550号公报中,公开了防止这种罩的主体在前端侧的观察视野方向突出的突出部映射在内视观察图像上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罩所采用的形状是,使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沿着观察视野的外缘成方形形状,或者为防止遮挡观察视野,对一部分前端进行切削。内窥镜用罩一般使用橡胶等柔软的材料制成罩主体。这种罩通过使筒状的罩主体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将罩主体的嵌合孔压入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进行固定。因此,有时会发生可以安装外嵌在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的罩主体的嵌合孔(内周面)的内径尺寸为按照合适于插入部的顶端的外径尺寸的尺寸进行设定的合适大小的罩以外的、不合适大小的罩的情况。比如,即使在安装了罩的插入部的顶端的外径比合适的尺寸过大或者过小时,因为罩使用的材料为弹性可变形的材料,所以都可以安装在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如上所述,当内窥镜相对于罩口径过大时,在例如进行罩的安装作业时,罩主体就要承受来自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的过度的力。而在罩安装的状态下,对罩主体的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的压力就强,取下罩就困难。因此,将罩从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取下时,有可能要对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施加较大的力。而当内窥镜的口径过小时,因为罩主体对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的紧固力就弱,所以使用内窥镜时就有罩从内窥镜插入部脱落的可能。另外,当罩(hood)发生弹性变形,将罩安装在与具有合适外径的内窥镜插入部不同的外径(机种)的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时,考虑到罩的变形量,对是否是可以安装的内窥镜插入部外径进行判断就变得困难。而且,即使作为指定的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用而制作的罩,也可能会适合其他的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对任意的内窥镜插入部判断罩的合适性是十分困难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辨识罩本体是否安装在具有许可范围内的外径的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的内窥镜用罩。技术方案内窥镜用罩包括以安装位置被定位在指定的方向上的状态安装在上述插入部的顶端的筒状安装部,形成在该安装部的前端一侧、从上述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向前方一侧突出的筒状突出部,根据上述突出部映在上述内窥镜的观察图像内的面积判断上述安装部安装在上述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的状态是否合适并提出警告的安装状态确认单元。并且,内窥镜用罩包括具有适合安装到指定位置的外径、能够安装在第1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上,同时具有与第1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不同的外径、可以安装在第2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这样的筒状安装部;以及该安装部的前端侧形成的、从上述第1以及第2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向观察视野方向突出,并且映在上述第2内窥镜的观察图像内的面积比映在第1内窥镜的观察图像内的面积大的突出部。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概略地表示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的罩安装在内窥镜顶端上的状态的部分剖面2从顶端方向观察的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的罩的内窥镜顶端的概略正视3表示从图1所示的内窥镜的顶端观察图像的监视器装置的概略4用实线箭头表示具有任意内径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的内窥镜用罩安装在具有合适外径的内窥镜插入部上,并且用虚线箭头表示安装具有不合适的各种不同外径的内窥镜插入部上的侧视概略5A及图5B 图4中用虚线箭头表示的具有各种不同外径的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的正视6表示用物镜从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的罩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进行观察时,罩的突出部的边缘部映在观察图像表示部的状态的观察图像的监视器装置的概略7A概略表示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的罩的位置对齐构件与内窥镜插入部的操作器具插入槽相对的状态的部分剖面7B概略表示用图7A所示的罩的位置对齐构件将罩安装在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的状态的部分剖面图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形态图1表示从正向直视的直视型内窥镜1的顶端部分。并且,图2表示具有合适大小的后述罩10恰当地安装在图1所示的内窥镜1上时的内窥镜(以下,有时也将其称为第1内窥镜1a)的顶端部分。第1内窥镜1a的后述插入部5a具有与后述插入部5相同的结构。为了说明简略化,后述第2以及第3内窥镜1b、1c的插入部5b、5c虽然配置位置不同,但认为具有与插入部5相同的结构元件。如图1所示,内窥镜1的插入部5从其前端侧开始顺序具有硬质的顶端2、与该顶端2的根部连接的可以弯曲的弯曲部3、与该弯曲部3的根部连接并具有弯曲性的软性部4。顶端2的端面,即插入部5的前端面2a相对于顶端2的轴方向正交,形成平坦的形状。顶端2与弯曲部3通过环状的第1连接部7连接,弯曲部3与软性部4同样通过环状的第2连接部8连接。在这样的插入部5中,插入有图1中用虚线表示的操作器具插入槽6、照明光学系统、观察光学系统、送气·送水通道等多个元件。在操作器具插入槽6中,插入有例如固定钳等各种各样的操作器具。照明光学系统从插入部的根部侧的光源装置(没有图示)导入光至内窥镜1的顶端。观察光学系统通过内窥镜1的插入部5的顶端2a对被照明光学系统照明的被检体进行观察。顶端2a的观察图像映在连接在插入部的根部侧的图3所示的监视器装置13上所设置的观察图像表示部14中。如图2所示,在第1内窥镜1a的顶端2的前端面2a上,在比前端面2a的中心稍微向下的方向侧开有在该前端面2a上一般为最大的元件即操作器具插入槽6的开口部。在该前端面2a上配设有在照明光学系统的前端设置的一对照明透镜19、在对物光学系统的前端设置的圆形的物镜9。在图2中,照明透镜19在前端面2a的中心的左右方向、并且比操作器具插入槽6靠上方侧各配设一个。在该物镜9中设置了为确保图2中虚线表示的略正方形状的视野区域的蔽光体(mask)9a。即,圆形状的物镜9周围被覆盖,以确保其中央的略正方形状的视野区域。如图1所示,该物镜9的视角在对应监视器装置13的观察图像显示部14的对边方向为A1,在对角方向为A2。这些视角A1、A2的可视区域各自不同(A1<A2)。其中,例如使这种内窥镜1(第1内窥镜1a)的物镜9的对边方向的最大视角A1为140°。使物镜9的中心与顶端2的外周部之间的距离为例如3.2mm。通过上述的蔽光体9a,使得在图3所示的监视器装置13中,内窥镜1的观察图像显示部14形成略正方形等略矩形形状。在该观察图像显示部14中显示的物镜9的视野区域的形状是例如将正方形的四个角切去后的形状。观察图像显示部14的视野区域,比如对边方向的长度为L1,将四角切去后的对角方向的长度为L2。这些长度L1、L2相互之间是不同的(L1<L2)。最好在该监视器装置13中安装图像处理装置(没有图示)。该图像处理装置最好能够自动地对监视器装置13的后述观察图像显示部14中显示出的图像进行二进制处理等,计算出该处理图像的面积比。如图2所示,在前端面2a上突出设置送气·送水用喷头20并连接在上述送气·送水通道上。该送气·送水用喷头20吹去附着在物镜9上的灰尘等,对物镜9进行洗净。在图1中,因为要避免图示的复杂化,而省略了送气·送水用喷头20,没有进行图示。如图1所示,为了适当地保持与被检体之间的焦点距离,在内窥镜插入部5的顶端2上安装内窥镜用罩10而使用内窥镜1。该罩10由橡胶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装在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的内窥镜用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安装部,以安装位置被定位在指定的朝向的状态安装在上述插入部的顶端;筒状突出部,形成在该安装部的前端侧;从上述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向前方侧突出;以及安装状 态确认部,构成上述突出部,在被安装在不同组合的内窥镜上时,根据映在上述内窥镜的观察图像内的面积,操作者可以识别上述安装部安装在上述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的安装状态是不合适的情况。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山宏树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