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基因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642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基因检测设备,其涉及生物基因检测领域,其主体设置为检测箱,所述检测箱内设置有灭菌机构,灭菌机构包括负离子层,所述负离子层设置于检测箱内壁,负离子层可释放出负离子,根据负离子粒径小、活性高的特性,使得负离子可随空气散布于检测箱的各个角落,负离子与空气中的细菌或杂质接触,使其发生灭活或沉降,进而实现对检测箱杀菌的作用,减小细菌死角的存在,提高杀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基因检测设备
本技术涉及生物基因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基因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生物基因检测设备通过血液、其他体液、细胞对DNA进行检测,通过基因检测设备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信息作检测,预知身体患疾病的风险,分析它所含有的各种基因情况,从而使人们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从而通过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避免或延缓疾病的发生。现有的生物基因检测设备中,当基因检测工作完成后,检测液体中的细菌会残留在检测设备中,对下一次检测结果产生影响,且残留在设备中的细菌会在检测时进入检测液体中,导致检测结果的偏差。针对这一现状,出现了在生物基因检测设备中添加杀菌灯的装置,用来减小基因检测设备中细菌残留的余量,如公开号为CN208395158U所示的一种新型生物基因检测装置,在其检测箱内部设置用于杀菌的紫外线消毒灯。但紫外线灯射出的紫外线强度,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弱,因此消毒灭菌能力会不断减弱,另外紫外线穿透力弱,容易被生产设备阻挡,因此检测箱中会存在死角,影响杀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基因检测设备,解决了现有市场上的生物基因检测设备中杀菌不彻底,容易存在死角的问题,可进一步提高检测箱中的杀菌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物基因检测设备,其主体设置为检测箱,所述检测箱中设置有灭菌机构,所述灭菌机构包括负离子层,所述负离子层设置于检测箱内壁,所述负离子层设置于检测箱内壁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箱内壁表面的负离子层会释放出负离子,由于负离子具有粒径小、活性高的特性,利用空气的弥漫性可扩散至检测箱内的各个角落,与空气中的细菌及污染物接触,使得细菌等微生物灭活,并可吸附沉降或分解空气中的杂质,降低死角的存在几率,对人体也较为安全。优选的,所述灭菌机构还包括微波杀菌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波杀菌机构可产生微波,利用微波杀菌,可进一步提高杀菌效果。优选的,所述检测箱上设置有防护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装置的设置可有效保护检测箱及人体的安全。优选的,所述微波杀菌机构设置有微波调控件,所述微波调控件包括金属螺旋桨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波经过金属螺旋桨叶表面会发生发射,经过发射后的微波可作用于检测箱内部,并对检测箱内部进行杀菌。优选的,所述微波调控件设置有第一角度调控件,所述第一角度调控件与金属螺旋桨叶连接并带动金属螺旋桨叶运转。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螺旋桨叶在第一角度调控件的带动下,可改变其旋转方向,使其在竖直方向内转动,进而对微波发射的角度具有调节作用。优选的,所述第一角度调控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电机驱动金属螺旋桨叶实现转动。优选的,所述第一角度调控件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一驱动电机与金属螺旋桨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件可实现金属螺旋桨叶与第一驱动电机的同步运转。优选的,所述微波调控件还设置有第二角度调控件,所述第二角度调控件与第一角度调控件相连,所述第二角度调控件与第一角度调控件可同时调节金属螺旋桨叶的运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角度调控件可实现金属螺旋桨叶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并且金属螺旋桨叶在第一角度调控件与第二角度调控件的共同作用下,其转动角度更为灵活。优选的,所述检测箱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于微波调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器与微波调控件的连接,使得微波调控件的运行可控。优选的,所述第二角度调控件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使得第二角度调控件与第一角度调控件相连,并同时对金属螺旋桨叶实现角度的调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通过在生物基因检测设备的检测箱中设置负离子层,利用负离子层释放的负离子,分布于检测箱中的各个角落,来减小灭菌死角的存在,提高灭菌效果;(2)在检测箱中新增微波杀菌机构,对检测箱进一步杀菌消毒,降低微生物活性;(3)利用微波杀菌机构中的微波调控件,可实现对微波反射角度的调节,使得微波可反射到检测箱内的各个角落;(4)控制器与微波调控件的控制连接,可实现对微波调控件运转方向的控制,方便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角度,更便于杀菌。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检测箱;110-盛放箱;2-负离子层;3-微波杀菌机构;310-微波调控件;311-金属螺旋桨叶;312-第一角度调控件;3121-第一驱电机;3122-第一连接件;3123-第一连接轴;3124-第一L型连接板;313-第二角度调控件;3131-第二连接件;3132-第二驱动电机;3133-第二连接轴;3134-第二L型连接板;320-变压器;330-磁控管;340-弹波管;4-防护装置;410-防辐射门;420-电子锁;5-控制器;6-支撑板;7-安装轴;8-定位块;9-连杆;10-透气口;11-风扇;12-通风管;13-显示屏;14-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生物基因检测设备,其主体设置为检测箱1,所述检测箱1中设置有盛放箱110,盛放箱110用于放置待检测液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箱1内设置有灭菌机构,灭菌机构位于盛放箱110中,灭菌机构可对盛放箱110中残留的检测液中的细菌实现灭活,降低残留的检测液体对下一次检测的影响,进而提高下一次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体的,所述灭菌机构包括负离子层2,负离子层2设置于检测箱1内壁表面,如图1所示,负离子层2可释放出大量的负离子,由于负离子具有粒径小、活性高的特性,因此利用空气的弥漫性,负离子可扩散至盛放箱110中的各个角落,当负离子与空气中的细菌接触时,负离子可破坏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分子蛋白结构,使其灭活,相对于紫外线灯照射杀菌而言,检测箱1中残留细菌的死角会大大减小,另外,负离子还可除去空气中的杂质,通过吸附、电性中和或者化学反应来达到降尘、去味、净化的效果,并且负离子灭菌相对于紫外线灭菌,对人体的危害也相对较弱。所述灭菌机构还设置有微波灭菌机构3,微波灭菌机构3利用其发射的微波对盛放箱110内部空间进行进一步的杀菌消毒,微波灭菌的时间短,速度快,杀菌效果好。进一步的,所述微波灭菌机构3包括变压器320、磁控管330和弹波管340,其中,变压器320可接入电路中,磁控管330与变压器320电连接,变压器320传出的电压经过磁控管330,磁控管330将电能转化为微波,微波进入与磁控管330对应设置的弹波管340,微波在弹波管340中可实现反射,并最终从弹波管340的另一端射出,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基因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主体设置为检测箱(1),所述检测箱(1)中设置有灭菌机构,所述灭菌机构包括负离子层(2),所述负离子层(2)设置于检测箱(1)内壁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基因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主体设置为检测箱(1),所述检测箱(1)中设置有灭菌机构,所述灭菌机构包括负离子层(2),所述负离子层(2)设置于检测箱(1)内壁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基因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机构还包括微波杀菌机构(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基因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箱(1)上设置有防护装置(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基因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杀菌机构(3)设置有微波调控件(310),所述微波调控件(310)包括金属螺旋桨叶(3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基因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调控件(310)设置有第一角度调控件(312),所述第一角度调控件(312)与金属螺旋桨叶(311)连接并带动金属螺旋桨叶(311)运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基因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巍冯建国徐晓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