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6596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改善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生态修复组件和垃圾收集组件,生态修复组件包括浮床及生态修复架,生态修复架的外侧罩设有隔离网,生态修复架内部由多孔板分隔为上区域和下区域,多孔板的顶部由隔离网分隔为挺水植物生长区和沉水植物生长区,沉水植物生长区及挺水植物生长区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于生长的植物床,下区域内设置有生物膜基质层;垃圾收集组件包括水泵、抽水管及若干垃圾收集箱,每个垃圾收集箱的顶部均设置有进水口,垃圾收集箱的底部共同与水泵通过抽水管贯通连接,且每个垃圾收集箱内均设置有滤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实现了对水环境生态的修复,而且实现了边修复边收集垃圾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态修复装置
,具体来说是一种改善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工业化城市的迅猛发展,水资源被过度使用,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废水排入河流,使得大多数河流水体水质超标,水生态功能退化。尤其是城市河流,水环境污染严重,河道硬质化,甚至有恶臭现象,影响景观环境,不仅如此,水中的垃圾更是数不胜数,直接的导致了生态破坏,目前改善水环境,清除水上垃圾已成重中之重。现有技术中的生态修复装置大多数情况下仅考虑到对水质的净化,并未考虑到塑料等垃圾及对水面浮生植物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对水生态环境修复时,我们往往看到大量的垃圾或水面浮生植物聚集于生态修复装置周围,不仅威胁到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且影响到环境的美观,因此在进行水生态修复的同时,需将垃圾和水面浮生植物进行同时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改善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装置,本技术不仅实现了对水环境生态的修复,而且实现了边修复边收集垃圾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善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生态修复组件和垃圾收集组件,所述生态修复组件上固定连接有所述垃圾收集组件;所述生态修复组件包括浮床及生态修复架,所述浮床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生态修复架,所述生态修复架的外侧罩设有隔离网,所述生态修复架内部由多孔板分隔为上区域和下区域,所述多孔板的顶部由多孔隔离板分隔为挺水植物生长区和沉水植物生长区,所述沉水植物生长区及所述挺水植物生长区内分别设置有用于生长的植物床,所述下区域内设置有生物膜基质层;所述垃圾收集组件包括水泵、抽水管及若干垃圾收集箱,每个所述垃圾收集箱的顶部均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垃圾收集箱侧壁上方与所述浮床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垃圾收集箱的底部共同与所述水泵通过所述抽水管贯通连接,且每个所述垃圾收集箱内均设置有滤袋。优选的,位于所述下区域的所述隔离网上设置有基质层更换口,所述基质层更换口上可拆卸连接有更换门。优选的,所述生态修复架的侧壁上设置有推进器。优选的,所述浮床的顶部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太阳能供电装置及警示灯,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与所述水泵、所述警示灯及所述推进器电性连接,且所述推进器与遥控器无线连接。优选的,所述挺水植物生长区和所述沉水植物生长区并排且交替设置,所述沉水植物生长区的底部设置有沉水植物床,所述沉水植物床包括卵石层和沙壤土层,所述卵石层位于外侧,所述沙壤土层位于所述卵石层中间,所述挺水植物生长区的底部设置有挺水植物床,所述挺水植物床包括填料层及土壤层,所述填料层为沸石层或方解石,所述土壤层位于所述填料层的上方。优选的,所述生物膜基质层包括混合发酵菌种及若干无纺布载体,若干所述无纺布载体并排设置且相互抵接,并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无纺布载体之间填充有所述混合发酵菌种。优选的,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抽水管通过多通管贯通连接。优选的,所述浮床的顶部环绕设置有垃圾隔离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置有生态修复组件,且在生态修复组件中包含有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及生物膜基质,挺水植物实现了通过根系吸收、吸附等作用,消减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沉水植物实现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体中的溶氧,净化水质,通过附着其上的微生物降低水体的富营养程度,同时,沉水植物生长过程中本身吸附氮、磷等富营养化成分并能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从而改善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生物膜基质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先由好氧菌将其分解,再进入通过厌氧菌进行厌氧分解,然后通过流动的水层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生长新的生物膜,达到净水的目的。2、本技术设置了垃圾收集组件,且垃圾收集组件固定连接在浮床上,使得随浮床的移动通过垃圾收集组件来对浮床周围的垃圾进行收集,水泵将进水口上方的水进行抽取,水中的垃圾随水的流动进入至垃圾收集箱内,然后通过水泵将过滤后的清水排出,此时垃圾稳定位于垃圾收集箱内,便于对水面上垃圾的清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改善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装置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改善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改善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装置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生态修复组件;2、垃圾收集组件;3、浮床;4、生态修复架;5、多孔板;6、挺水植物生长区;7、沉水植物生长区;8、沉水植物床;9、挺水植物床;10、无纺布载体;11、水泵;12、抽水管;13、垃圾收集箱;14、滤袋;15、隔离网;16、更换门;17、推进器;18、支架;19、太阳能供电装置;20、多通管;21、警示灯;22、隔离板;23、多孔隔离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1-3配合详细的说明。一种改善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生态修复组件1和垃圾收集组件2,所述生态修复组件1上固定连接有所述垃圾收集组件2;生态修复组件1通过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及混合发酵菌种对水体进行修复,垃圾收集组件2用于在生态修复装置在水体中漂浮移动时对水体进内的行垃圾收集,既实现了对水体的修复又实现了对水体内垃圾的清理,避免垃圾对水体产生影响。所述生态修复组件1包括浮床3及生态修复架4,所述浮床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生态修复架4,所述生态修复架4的外侧罩设有隔离网15,浮床3漂浮于水体上方,浮床3采用泡沫塑料,所述生态修复架4便于种植沉水植物及挺水植物,同时为混合发酵菌种提供载体,所述生态修复架4内部由多孔板5分隔为上区域和下区域,所述多孔板5的顶部由多孔隔离板23分隔为挺水植物生长区6和沉水植物生长区7,多孔隔离板23将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分隔开来,所述沉水植物生长区7及所述挺水植物生长区6内分别设置有用于生长的植物床,所述挺水植物生长区6和所述沉水植物生长区7并排且交替设置,所述沉水植物生长区7的底部设置有沉水植物床8,所述沉水植物床8包括卵石层和沙壤土层,所述卵石层位于外侧,所述沙壤土层位于所述卵石层中间,卵石层避免了沙壤土层的流失,为沉水植物提供了稳定的生长环境,所述挺水植物生长区6的底部设置有挺水植物床9,所述挺水植物床9包括填料层及土壤层,所述填料层为沸石层或方解石,所述土壤层位于所述填料层的上方,填料层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并为挺水植物提供营养,所述下区域内设置有生物膜基质层,所述生物膜基质层包括混合发酵菌种及若干无纺布载体10,若干所述无纺布载体10并排设置且相互抵接,并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无纺布载体10之间填充有所述混合发酵菌种,无纺布载体10避免了混合发酵菌种随水体的流动而流失的现象,为混合发酵菌种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且位于所述下区域的所述隔离网15上设置有基质层更换口,所述基质层更换口上可拆卸连接有更换门16,通过更换门16便于将老化的基质层进行更换。所述垃圾收集组件2包括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善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修复组件(1)和垃圾收集组件(2),所述生态修复组件(1)上固定连接有所述垃圾收集组件(2);/n所述生态修复组件(1)包括浮床(3)及生态修复架(4),所述浮床(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生态修复架(4),所述生态修复架(4)的外侧罩设有隔离网(15),所述生态修复架(4)内部由多孔板(5)分隔为上区域和下区域,所述多孔板(5)的顶部由多孔隔离板(23)分隔为挺水植物生长区(6)和沉水植物生长区(7),所述沉水植物生长区(7)及所述挺水植物生长区(6)内分别设置有用于生长的植物床,所述下区域内设置有生物膜基质层;/n所述垃圾收集组件(2)包括水泵(11)、抽水管(12)及若干垃圾收集箱(13),每个所述垃圾收集箱(13)的顶部均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垃圾收集箱(13)侧壁上方与所述浮床(3)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垃圾收集箱(13)的底部共同与所述水泵(11)通过所述抽水管(12)贯通连接,且每个所述垃圾收集箱(13)内均设置有滤袋(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修复组件(1)和垃圾收集组件(2),所述生态修复组件(1)上固定连接有所述垃圾收集组件(2);
所述生态修复组件(1)包括浮床(3)及生态修复架(4),所述浮床(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生态修复架(4),所述生态修复架(4)的外侧罩设有隔离网(15),所述生态修复架(4)内部由多孔板(5)分隔为上区域和下区域,所述多孔板(5)的顶部由多孔隔离板(23)分隔为挺水植物生长区(6)和沉水植物生长区(7),所述沉水植物生长区(7)及所述挺水植物生长区(6)内分别设置有用于生长的植物床,所述下区域内设置有生物膜基质层;
所述垃圾收集组件(2)包括水泵(11)、抽水管(12)及若干垃圾收集箱(13),每个所述垃圾收集箱(13)的顶部均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垃圾收集箱(13)侧壁上方与所述浮床(3)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垃圾收集箱(13)的底部共同与所述水泵(11)通过所述抽水管(12)贯通连接,且每个所述垃圾收集箱(13)内均设置有滤袋(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修复架(4)的侧壁上设置有推进器(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善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3)的顶部设置有支架(18),所述支架(18)上设置有太阳能供电装置(19)及警示灯(21),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19)与所述水泵(11)、所述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岩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