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态浮床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6596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3
一种用于生态浮床的固定装置。它包括连接组件和固定组件,其特征连接组件由上、下管卡形成,上、下管卡均呈弧形状,上管卡左端部向外延伸一上长臂,其上设导轨孔A及连接孔B,右端部向外延伸一上短臂,其上设连接孔C,下管卡左端部向外延伸一下长臂,其上设导轨孔a及连接孔b,右端部向外延伸一下短臂,其上设连接孔c,固定组件由角铁和导轨构成,角铁一侧壁内端面设上固定孔、中固定孔及下固定孔,上管卡上导轨孔A、连接孔B及连接孔C与下管卡上导轨孔a、连接孔b及连接孔c均相对并相配,导轨孔A与导轨孔a均串装在导轨上,呈横向“U”字形状的导轨两端均与角铁一侧壁内端面上下端端部处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于各种驳岸的河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生态浮床的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定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生态浮床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追求越来越高。伴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各类环境治理工艺相继出现,其中生态浮床治理就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工艺,但如何在不影响河道正常通航、行洪的前提下,对生态浮床安装和固定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生态浮床的安装基本上都是利用绳子、镀锌钢管或水下打桩进行固定,这对于水位不变化或变化较小的项目水体是可行的,但对于水位变化较大、水体驳岸存在一定坡比的水体就会存在较大的问题,会导致生态浮床随水位变化出现搁浅、随水流左右移动、甚至浮板被掀翻等现象出现,从而影响水面景观和降低水质净化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生态浮床的固定装置,它既能与生态浮床固定联接成一体,又能随项目水位变动上下浮动,同时结构简洁,安装操作也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设计方案:本技术的用于生态浮床的固定装置包括连接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由上管卡和下管卡所形成,所述上管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生态浮床的固定装置,它包括连接组件和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由上管卡(1)和下管卡(2)所形成,所述上管卡(1)呈弧形状,所述呈弧形状的上管卡(1)的左端部处向外延伸有一上长臂,右端部处向外延伸有一上短臂,所述上长臂上从左向右依次设有导轨孔A(11)及连接孔B(12),所述上短臂上设有连接孔C(13),所述下管卡(2)呈弧形状,所述呈弧形状的下管卡(2)的左端部处向外延伸有一下长臂,右端部处向外延伸有一下短臂,所述下长臂上从左向右依次设有导轨孔a(21)及连接孔b(22),所述下短臂上设有连接孔c(23),所述固定组件由角铁(3)和导轨(4)所构成,所述角铁(3)一侧壁的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态浮床的固定装置,它包括连接组件和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由上管卡(1)和下管卡(2)所形成,所述上管卡(1)呈弧形状,所述呈弧形状的上管卡(1)的左端部处向外延伸有一上长臂,右端部处向外延伸有一上短臂,所述上长臂上从左向右依次设有导轨孔A(11)及连接孔B(12),所述上短臂上设有连接孔C(13),所述下管卡(2)呈弧形状,所述呈弧形状的下管卡(2)的左端部处向外延伸有一下长臂,右端部处向外延伸有一下短臂,所述下长臂上从左向右依次设有导轨孔a(21)及连接孔b(22),所述下短臂上设有连接孔c(23),所述固定组件由角铁(3)和导轨(4)所构成,所述角铁(3)一侧壁的内端面上端部处上分别设有上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双连胡婷杜康张志慧李天助唐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水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