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快装便携式井盖提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6557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快装便携式井盖提升装置,包括行走架、支腿和起重箱,行走架下端面左右两侧设置有支腿,行走架上端面前后两侧上均设置有一个供起重箱行走的导轨,两个导轨之间设置有一个能够穿过起重绳的贯穿槽,导轨与贯穿槽平行设置且等长,行走架上端面左右两侧设置有利用转动轴与行走架连接的可自由转动的标板,起重箱下面设置有滑轮,起重箱通过滑轮与导轨连接,起重箱内部设置有微控制器、卷绳、用于缠绕卷绳的卷绳筒、控制卷绳筒转动的第一电机和控制滑轮转动的第二电机,卷绳上远离卷绳筒的一端端头设置有圆柱形的可自由伸缩的挂重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容易,携带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移动快装便携式井盖提升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井盖提升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移动快装便携式井盖提升装置。
技术介绍
在井下检修、检测工作中,工作人员因移动井盖,多次发生人身伤害事件,井盖笨重,没有固定把手,很容易造成人身伤害,如何制作一个方便快捷的井盖专用提升工具,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折叠,不需要人工提升井盖的可移动快装便携式井盖提升装置。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快装便携式井盖提升装置,包括行走架、支腿和起重箱,所述行走架下端面左右两侧设置有所述支腿,所述行走架上端面前后两侧上均设置有一个供所述起重箱行走的导轨,两个导轨之间设置有一个能够穿过起重绳的贯穿槽,所述导轨与所述贯穿槽平行设置且等长,所述行走架上端面左右两侧设置有利用转动轴与所述行走架连接的可自由转动的标板,所述起重箱下面设置有滑轮,所述起重箱通过所述滑轮与所述导轨连接,所述起重箱内部设置有微控制器、卷绳、用于缠绕所述卷绳的卷绳筒、控制卷绳筒转动的第一电机和控制滑轮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卷绳上远离所述卷绳筒的一端端头设置有圆柱形的可自由伸缩的挂重索。所述挂重索包括挂重索本体,挂重索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左端与所述挂重索本体外部的弹出键连接,右端通过压缩的第二弹簧与第三支杆的一端连接,第三支杆另一端与第一挡板贴合,所述第一支杆另外通过倒U型的第二支杆直接与所述第三支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杆的上端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挂重索本体的上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杆的下端连接有第四支杆,所述第四支杆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上分别设置有压缩的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分别将第五支杆和第六支杆紧紧压合在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上,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挂重索本体内部,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三挡板之间设置有第七支杆,第七支杆与所述挂重索外部的收缩键连接,所述弹出键设置在所述挂重索本体外部的扳动槽上,所述挂重索本体靠近下端面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供所述第五支杆和第六支杆伸出所述挂重索本体内部的弹出槽。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七支杆的长度加上收缩键的行程长度,所述第一弹簧的拉力行程不小于所述第五支杆或第六支杆到达弹出槽的行程。所述卷绳筒包括卷轴和支撑板,所述卷轴与第一电机连接,用于转动所述卷绳筒,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卷轴的两端,用于支撑卷轴和防止卷绳卷过界。所述滑轮上设置有带动其转动的主轴,主轴由所述第二电机控制,所述起重箱外部设置有红外测距仪,红外测距仪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所述微控制器通过所述红外测距仪采集的数据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的正转与反转,所述第二电机的正转与反转由手动按键控制。所述支腿包括两个分支腿,两个分支退与地面组成三角结构,分支腿上设置有行走轮,行走轮上设置有刹车片。所述支腿与所述行走架之间是铰接连接,所述起重箱与所述行走架能够分离。本技术的积极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设置有红外测距仪,能够检测起重箱与标板之间的距离,到达一定距离后,红外测距仪将数据实时传送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根据传送回来的数据控制第二电机的正转与反转,从而达到精确起重,安全运行的目的。2、本技术中挂重索的设置,能够解决有的井盖孔径小,挂钩不容易进去的问题,本技术中采用圆柱形结构的挂重索,应用范围广,且只需要将弹出键向下拉动,就可将第五支杆和第六支杆弹出弹出槽,充当挂钩使用,操作方便。3、本技术中支腿与行走架之间是铰接连接,能够将支腿折合后放置到行走架的下端,起重箱与行走架能够分离,在不用的时候,可以将起重箱从行走架上拿掉,方便携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可移动快装便携式井盖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挂重索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参见图1和图2,图中:1-行走架,2-支腿,3-起重箱,4-导轨,5-贯穿槽,6-转动轴,7-标板,8-挂重索,9-起重绳,10-挂重索本体,11-第一支杆,12-第二支杆,13-第三支杆,14-第四支杆,15-第五支杆,16-第六支杆,17-第七支杆,18-第一弹簧,19-第二弹簧,20-第三弹簧,21-第四弹簧,22-第一挡板,23-第二挡板,24-第三挡板,25-弹出键,26-收缩键,27-扳动槽,28-弹出槽,29-红外测距仪,30-手动按键,31-行走轮,32-刹车片。实施例:一种可移动快装便携式井盖提升装置,包括行走架1、支腿2和起重箱3,行走架1下端面左右两侧设置有支腿2,行走架1上端面前后两侧上均设置有一个供起重箱3行走的导轨4,两个导轨4之间设置有一个能够穿过起重绳9的贯穿槽5,导轨4与贯穿槽5平行设置且等长,行走架1上端面左右两侧设置有利用转动轴6与行走架1连接的可自由转动的标板7,起重箱3下面设置有滑轮,起重箱3通过滑轮与导轨4连接,起重箱3内部设置有微控制器、卷绳、用于缠绕卷绳的卷绳筒、控制卷绳筒转动的第一电机和控制滑轮转动的第二电机,卷绳上远离卷绳筒的一端端头设置有圆柱形的可自由伸缩的挂重索8。挂重索8包括挂重索本体10,挂重索本体10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杆11,第一支杆11左端与挂重索本体10外部的弹出键25连接,右端通过压缩的第二弹簧19与第三支杆13的一端连接,第三支杆13另一端与第一挡板22贴合,第一支杆11另外通过倒U型的第二支杆12直接与第三支杆13连接,第一支杆11的上端通过第一弹簧18与挂重索本体10的上端部连接,第一支杆11的下端连接有第四支杆14,第四支杆14上远离第一支杆11的一端上分别设置有压缩的第三弹簧20和第四弹簧21,第三弹簧20和第四弹簧21分别将第五支杆15和第六支杆16紧紧压合在第二挡板23和第三挡板24上,第二挡板23和第三挡板24分别设置在挂重索本体10内部,第一挡板22与第三挡板24之间设置有第七支杆17,第七支杆17与挂重索外部的收缩键26连接,弹出键25设置在挂重索本体10外部的扳动槽27上,挂重索本体10靠近下端面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供第五支杆15和第六支杆16伸出挂重索本体10内部的弹出槽28。第一挡板22和第二挡板23的宽度不大于第七支杆17的长度加上收缩键26的行程长度,第一弹簧18的拉力行程不小于第五支杆15或第六支杆16到达弹出槽28的行程。卷绳筒包括卷轴和支撑板,卷轴与第一电机连接,用于转动卷绳筒,支撑板设置在卷轴的两端,用于支撑卷轴和防止卷绳卷过界。滑轮上设置有带动其转动的主轴,主轴由第二电机控制,起重箱3外部设置有红外测距仪29,红外测距仪29与微控制器连接,微控制器通过红外测距仪29采集的数据控制第一电机的正转与反转,第二电机的正转与反转由手动按键30控制。支腿2包括两个分支腿,两个分支退与地面组成三角结构,分支腿上设置有行走轮31,行走轮31上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快装便携式井盖提升装置,包括行走架、支腿和起重箱,其特征是:所述行走架下端面左右两侧设置有所述支腿,所述行走架上端面前后两侧上均设置有一个供所述起重箱行走的导轨,两个导轨之间设置有一个能够穿过起重绳的贯穿槽,所述导轨与所述贯穿槽平行设置且等长,所述行走架上端面左右两侧设置有利用转动轴与所述行走架连接的可自由转动的标板,所述起重箱下面设置有滑轮,所述起重箱通过所述滑轮与所述导轨连接,所述起重箱内部设置有微控制器、卷绳、用于缠绕所述卷绳的卷绳筒、控制卷绳筒转动的第一电机和控制滑轮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卷绳上远离所述卷绳筒的一端端头设置有圆柱形的可自由伸缩的挂重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快装便携式井盖提升装置,包括行走架、支腿和起重箱,其特征是:所述行走架下端面左右两侧设置有所述支腿,所述行走架上端面前后两侧上均设置有一个供所述起重箱行走的导轨,两个导轨之间设置有一个能够穿过起重绳的贯穿槽,所述导轨与所述贯穿槽平行设置且等长,所述行走架上端面左右两侧设置有利用转动轴与所述行走架连接的可自由转动的标板,所述起重箱下面设置有滑轮,所述起重箱通过所述滑轮与所述导轨连接,所述起重箱内部设置有微控制器、卷绳、用于缠绕所述卷绳的卷绳筒、控制卷绳筒转动的第一电机和控制滑轮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卷绳上远离所述卷绳筒的一端端头设置有圆柱形的可自由伸缩的挂重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快装便携式井盖提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挂重索包括挂重索本体,挂重索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左端与所述挂重索本体外部的弹出键连接,右端通过压缩的第二弹簧与第三支杆的一端连接,第三支杆另一端与第一挡板贴合,所述第一支杆另外通过倒U型的第二支杆直接与所述第三支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杆的上端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挂重索本体的上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杆的下端连接有第四支杆,所述第四支杆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上分别设置有压缩的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分别将第五支杆和第六支杆紧紧压合在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上,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挂重索本体内部,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三挡板之间设置有第七支杆,第七支杆与所述挂重索外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军郝福忠张永斌仝猛李明明王瑞琦郭威殷俊河万涛王东魏家鹏张翼薛黎敏黄恒硕雷晶张怀军池明武刘洋吴贺伟唐欣牛新萍刘路胡一帆刘宏伟李楠陈旭武啸龙马广原方新利张涛杨培培马鑫闫娇于昊胡建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驻马店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