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梯吊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545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梯吊顶,包括框架和吊顶板,所述框架的顶部开设有通风孔,所述吊顶板的两端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内壁上下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框架对应第一容纳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和插接杆,在通过按压插接杆和第一活动杆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第一活动杆与第一容纳槽的插接或分离,插接杆分别与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的插接和分离,从而实现吊顶板的拆卸和安装,不像螺钉或螺栓的安装拆卸还需要扳手工具,更加的方便,从而方便安装工人对吊顶板的安装或拆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梯吊顶
本技术属于电梯吊顶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梯吊顶。
技术介绍
电梯轿厢一般由用于运送乘客以及物品的电梯轿厢室以及支撑该电梯轿厢室,电梯轿厢内通常还设有吊顶。电梯轿厢中的吊顶板通常采用螺钉或螺栓固定安装在框架上,拆装还需要借助扳手,不是十分方便,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专利技术了一种不用借助扳手等工具直接可手动拆装的吊顶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梯吊顶,包括框架和吊顶板,所述框架的顶部开设有通风孔,所述吊顶板的两端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内壁上下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框架对应第一容纳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机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的上下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相远离的一侧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上下侧,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活动杆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上开设有第三开孔,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和所述第三开孔内插接有一个插接杆,所述插接杆远离所述吊顶板的一端通过第二伸缩机构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二活动杆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块相远离的一侧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活动杆的底端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通风孔内设置有空气过滤网。优选的,所述插接杆的形状为L型。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形状均为矩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和插接杆,在通过按压插接杆和第一活动杆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第一活动杆与第一容纳槽的插接或分离,插接杆分别与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的插接和分离,从而实现吊顶板的拆卸和安装,不像螺钉或螺栓的安装拆卸还需要扳手工具,更加的方便,从而方便安装工人对吊顶板的安装或拆卸工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伸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二伸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框架、2通风孔、3吊顶板、4第一容纳槽、5第一开孔、6第二开孔、7第二容纳槽、8第一伸缩机构、81第一壳体、82第一活动杆、83第一滑块、84第一弹簧、85第三开孔、9插接杆、10第二伸缩机构、101第二壳体、102第二活动杆、103第二滑块、104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梯吊顶,包括框架1和吊顶板3,框架1的顶部开设有通风孔2,吊顶板3的两端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纳槽4,第一容纳槽4的内壁上下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孔5和第二开孔6,框架1对应第一容纳槽4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容纳槽7,第一容纳槽4和第二容纳槽7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机构8;第一伸缩机构8包括第一壳体81,第一壳体81的一端与第二容纳槽7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壳体81内设置有第一活动杆82,第一活动杆82的上下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83,两个滑块83相远离的一侧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壳体81的内壁上下侧,第一壳体81的内壁通过第一弹簧84与第一活动杆82靠近第一壳体81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活动杆82上开设有第三开孔85,第一开孔5、第二开孔6和第三开孔85内插接有一个插接杆9,插接杆9远离吊顶板3的一端通过第二伸缩机构10与第二容纳槽7的底壁固定连接;第二伸缩机构10包括第二壳体101,第二壳体101的底端与第二容纳槽7的底壁固定连接,第二壳体101内设置有第二活动杆102,第二活动杆102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103,两个第二滑块103相远离的一侧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二壳体101的内壁左右两侧,第二活动杆102的底端通过第二弹簧104与第二壳体101的底壁固定连接。具体的,通风孔2内设置有空气过滤网,通风孔2用来通风,空气过滤网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避免吊顶板3的顶面被灰尘附着。具体的,插接杆9的形状为L型。具体的,第一壳体81和第二壳体101的形状均为矩形。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需要拆卸吊顶板3时,首先一只手向下按压插接杆9,第二活动杆102向下运动,第二弹簧104被压缩,使插接杆9依次与第二开孔6、第三开孔83和第一开孔5分离,此时扶住插接杆9保持不动,再用另一只手按压第二活动杆82远离第一容纳槽4运动,第一弹簧84被压缩,待第一活动杆82与第一容纳槽4分离后,即可将吊顶板3拆下;当需要安装吊顶板3时,首先一只手向下按压插接杆9,第二活动杆102向下运动,第二弹簧104被压缩,使插接杆9的顶端位于吊顶板3安装位置的下方,此时扶住插接杆9保持不动,再用另一只手按压第二活动杆82进入第一壳体81,第一弹簧84被压缩,待第一活动杆82进入第一壳体81内后,即可将吊顶板3放置在框架1内,并且使第一容纳槽4与第一活动杆82的位置相对应,此时松开第一活动杆82,第一弹簧84便会利用自身弹力将第一活动杆82推入第一容纳槽4内,此时再松开插接杆9,第二弹簧104便会利用自身弹力向上推动第二活动杆102,从而使插接杆9向上运动并依次插入第一开孔5、第三开孔85和第二开孔6内,这时吊顶板3便已安装完毕。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梯吊顶,包括框架(1)和吊顶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顶部开设有通风孔(2),所述吊顶板(3)的两端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纳槽(4),所述第一容纳槽(4)的内壁上下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孔(5)和第二开孔(6),所述框架(1)对应第一容纳槽(4)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容纳槽(7),所述第一容纳槽(4)和所述第二容纳槽(7)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机构(8);/n所述第一伸缩机构(8)包括第一壳体(81),所述第一壳体(8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纳槽(7)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81)内设置有第一活动杆(82),所述第一活动杆(82)的上下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83),两个所述第一滑块(83)相远离的一侧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81)的内壁上下侧,所述第一壳体(81)的内壁通过第一弹簧(84)与所述第一活动杆(82)靠近所述第一壳体(81)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82)上开设有第三开孔(85),所述第一开孔(5)、所述第二开孔(6)和所述第三开孔(85)内插接有一个插接杆(9),所述插接杆(9)远离所述吊顶板(3)的一端通过第二伸缩机构(10)与所述第二容纳槽(7)的底壁固定连接;/n所述第二伸缩机构(10)包括第二壳体(101),所述第二壳体(101)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容纳槽(7)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101)内设置有第二活动杆(102),所述第二活动杆(102)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103),两个所述第二滑块(103)相远离的一侧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101)的内壁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活动杆(102)的底端通过第二弹簧(104)与所述第二壳体(101)的底壁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梯吊顶,包括框架(1)和吊顶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顶部开设有通风孔(2),所述吊顶板(3)的两端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纳槽(4),所述第一容纳槽(4)的内壁上下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孔(5)和第二开孔(6),所述框架(1)对应第一容纳槽(4)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容纳槽(7),所述第一容纳槽(4)和所述第二容纳槽(7)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机构(8);
所述第一伸缩机构(8)包括第一壳体(81),所述第一壳体(8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纳槽(7)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81)内设置有第一活动杆(82),所述第一活动杆(82)的上下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83),两个所述第一滑块(83)相远离的一侧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81)的内壁上下侧,所述第一壳体(81)的内壁通过第一弹簧(84)与所述第一活动杆(82)靠近所述第一壳体(81)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82)上开设有第三开孔(85),所述第一开孔(5)、所述第二开孔(6)和所述第三开孔(85)内插接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诺华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