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544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厢,包括轿厢架及安装于轿厢架内的轿厢,所述轿厢架包括横梁、底梁及两根竖梁,所述横梁安装于所述轿厢顶部正中心,所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正中心设有一条形通槽,所述条形通槽的左侧及右侧分别设有一轿顶轮,所述轿顶轮的两端经转轴分别安装于一连接机构上;两组所述连接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横梁下方的前侧及后侧,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副梁及减震机构,所述副梁平行设置于所述横梁与所述轿厢顶部之间,所述副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朝下开口的U型螺栓,所述转轴的端部经U型螺栓锁紧安装于所述副梁的顶面上;所述减震机构设置于所述副梁与所述横梁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轿厢使用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厢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尤其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厢。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无机房电梯的轿厢一般设置为轿底轮,但是这样会导致底坑的空间占用较大,而如果采用轿顶轮的话,轿顶轮直接安装在轿顶架的横梁上面,这样轿顶轮在转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会直接传递到轿厢上面,严重影响轿厢运行过程中的舒适性。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厢,通过使用该结构,减小轿厢的振动,提高电梯使用的舒适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厢,包括轿厢架及安装于轿厢架内的轿厢,所述轿厢架包括横梁、底梁及两根竖梁,所述横梁安装于所述轿厢顶部正中心的上方,所述底梁安装于所述轿厢底部正中心,两根竖梁分别设置于所述轿厢左侧外壁及右侧外壁上,且两根竖梁的顶部及底部分别与所述横梁及底梁的两端相连,所述横梁正中心设有一条形通槽,所述条形通槽的左侧及右侧分别设有一轿顶轮,所述轿顶轮的中部设有一转轴,两组所述轿顶轮转轴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一连接机构上,且所述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轿厢顶部与所述横梁之间;两组所述连接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横梁下方的前侧及后侧,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副梁及减震机构,所述副梁平行设置于所述横梁与所述轿厢顶部之间,所述副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朝下开口的U型螺栓,所述转轴的端部经U型螺栓锁紧安装于所述副梁的顶面上;所述减震机构设置于所述副梁与所述横梁之间,所述减震机构的顶面抵于所述横梁的底面上,所述减震机构的底面抵于所述副梁的顶面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两组柱型减震垫及两组方形减震垫,所述柱型减震垫及方形减震垫的底面抵于所述副梁的顶面上,所述柱型减震垫及方形减震垫的顶面抵于所述横梁的底面上,每组所述U型螺栓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组柱型减震垫及一组方形减震垫所述柱型减震垫设置于对应U型螺栓的外侧,所述方形减震垫设置于所述U型螺栓的内侧,且两组所述方形减震垫间隔设置。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副梁的中部还设有一防脱螺栓,所述横梁前端及后端分别设有一延伸板,所述延伸板设置于所述U型螺栓的正上方,每组所述延伸板的中部设有一通孔,每组所述通孔正对一组所述防脱螺栓设置,所述防脱螺栓的顶部穿过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通孔的上方。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脱螺栓的顶部螺接有一螺母,所述柱型减震垫及方形减震垫正常状态下,所述螺母抵于所述延伸板的顶面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每组所述U型螺栓上方的延伸板上分别设有一让位槽,所述让位槽正对所述U型螺栓设置。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减震机构压缩状态下,所述U型螺栓的顶部插设于所述让位槽内;所述减震机构伸出状态下,所述U型螺栓的顶部设置于所述让位槽的下方。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中通过将轿顶轮设置在轿厢的上方,轿顶轮两侧经过连接机构设置在横梁与轿厢顶部之间,连接机构不与轿厢顶部直接接触,连接机构的顶部则通过减震机构与横梁的底面接触,这样在轿顶轮转动运行过程中,能够通过减震机构减小振动,减小轿厢的振动,提高轿厢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横梁处的俯视图。其中:1、轿厢;2、横梁;3、底梁;4、竖梁;5、条形通槽;6、轿顶轮;7、转轴;8、副梁;9、U型螺栓;10、柱型减震垫;11、方形减震垫;12、防脱螺栓;13、延伸板;14、螺母;15、让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2所示,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厢,包括轿厢架及安装于轿厢架内的轿厢1,所述轿厢架包括横梁2、底梁3及两根竖梁4,所述横梁安装于所述轿厢顶部正中心的上方,所述底梁安装于所述轿厢底部正中心,两根竖梁分别设置于所述轿厢左侧外壁及右侧外壁上,且两根竖梁的顶部及底部分别与所述横梁及底梁的两端相连,所述横梁正中心设有一条形通槽5,所述条形通槽的左侧及右侧分别设有一轿顶轮6,所述轿顶轮的中部设有一转轴7,两组所述轿顶轮转轴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一连接机构上,且所述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轿厢顶部与所述横梁之间;两组所述连接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横梁下方的前侧及后侧,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副梁8及减震机构,所述副梁平行设置于所述横梁与所述轿厢顶部之间,所述副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朝下开口的U型螺栓9,所述转轴的端部经U型螺栓锁紧安装于所述副梁的顶面上;所述减震机构设置于所述副梁与所述横梁之间,所述减震机构的顶面抵于所述横梁的底面上,所述减震机构的底面抵于所述副梁的顶面上。在本实施例中,两组轿顶轮与钢丝绳连接,其中,副梁的两侧设置U型螺栓将两组轿顶轮的转轴锁紧固定,这样能够将两组轿顶轮之间的位置进行定位,防止受到钢丝绳的拉力将两组轿顶轮之间的距离拉近,保证轿顶轮与钢丝绳之间的张力,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其中,副梁的底部不与轿厢直接接触,这样轿顶轮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不会直接传递给轿厢,而副梁的顶部则经过减震机构与横梁的底面接触,这样轿顶轮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会传递给予副梁上面,副梁会通过减震机构减震,会尽可能的将振动给减小,这样传递给横梁的振动会特别小,也就是尽肯能减小给予轿厢传递振动,减小轿厢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轿厢本身就是受重向下的,所以副梁无需与轿厢顶部连接,副梁通过减震机构与横梁底面接触,通过副梁及轿顶轮给予横梁向上的拉力即可拉动轿厢向上移动,向下移动的时候,只需要将钢丝绳下放,轿厢的自重就会向下移动。参见图1所示,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两组柱型减震垫10及两组方形减震垫11,所述柱型减震垫及方形减震垫的底面抵于所述副梁的顶面上,所述柱型减震垫及方形减震垫的顶面抵于所述横梁的底面上,每组所述U型螺栓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组柱型减震垫及一组方形减震垫所述柱型减震垫设置于对应U型螺栓的外侧,所述方形减震垫设置于所述U型螺栓的内侧,且两组所述方形减震垫间隔设置。由于轿顶轮处受到的力度是最大的,因此在每一组U型螺栓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组柱型减震垫及方形减震垫,保证减震质量,有效给予缓冲。参见图1、2所示,所述副梁的中部还设有一防脱螺栓12,所述横梁前端及后端分别设有一延伸板13,所述延伸板设置于所述U型螺栓的正上方,每组所述延伸板的中部设有一通孔,每组所述通孔正对一组所述防脱螺栓设置,所述防脱螺栓的顶部穿过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通孔的上方。所述防脱螺栓的顶部螺接有一螺母14,所述柱型减震垫及方形减震垫正常状态下,所述螺母抵于所述延伸板的顶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在轿厢在运行过程中,受到重力、拉力及惯性等原因,在钢丝绳通过轿顶轮拉动轿厢向上移动或者下放的时候,副梁会压缩柱型减震垫及方形减震垫,这样缩短副梁与横梁之间的距离,因此,副梁与横梁之间不会刚性连接,而在这轿厢运行过程中,特别是轿厢被安全钳刹车等情况下,轿厢的自重是通过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厢,包括轿厢架及安装于轿厢架内的轿厢,所述轿厢架包括横梁、底梁及两根竖梁,所述横梁安装于所述轿厢顶部正中心的上方,所述底梁安装于所述轿厢底部正中心,两根竖梁分别设置于所述轿厢左侧外壁及右侧外壁上,且两根竖梁的顶部及底部分别与所述横梁及底梁的两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正中心设有一条形通槽,所述条形通槽的左侧及右侧分别设有一轿顶轮,所述轿顶轮的中部设有一转轴,两组所述轿顶轮转轴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一连接机构上,且所述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轿厢顶部与所述横梁之间;/n两组所述连接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横梁下方的前侧及后侧,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副梁及减震机构,所述副梁平行设置于所述横梁与所述轿厢顶部之间,所述副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朝下开口的U型螺栓,所述转轴的端部经U型螺栓锁紧安装于所述副梁的顶面上;所述减震机构设置于所述副梁与所述横梁之间,所述减震机构的顶面抵于所述横梁的底面上,所述减震机构的底面抵于所述副梁的顶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厢,包括轿厢架及安装于轿厢架内的轿厢,所述轿厢架包括横梁、底梁及两根竖梁,所述横梁安装于所述轿厢顶部正中心的上方,所述底梁安装于所述轿厢底部正中心,两根竖梁分别设置于所述轿厢左侧外壁及右侧外壁上,且两根竖梁的顶部及底部分别与所述横梁及底梁的两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正中心设有一条形通槽,所述条形通槽的左侧及右侧分别设有一轿顶轮,所述轿顶轮的中部设有一转轴,两组所述轿顶轮转轴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一连接机构上,且所述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轿厢顶部与所述横梁之间;
两组所述连接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横梁下方的前侧及后侧,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副梁及减震机构,所述副梁平行设置于所述横梁与所述轿厢顶部之间,所述副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朝下开口的U型螺栓,所述转轴的端部经U型螺栓锁紧安装于所述副梁的顶面上;所述减震机构设置于所述副梁与所述横梁之间,所述减震机构的顶面抵于所述横梁的底面上,所述减震机构的底面抵于所述副梁的顶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两组柱型减震垫及两组方形减震垫,所述柱型减震垫及方形减震垫的底面抵于所述副梁的顶面上,所述柱型减震垫及方形减震垫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月江张建林高鹏张建于青松张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