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保无人机快速折叠机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37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保无人机快速折叠机臂,包括第一折臂、第一凹槽、加力杆、第三折臂、第一机翼防护栏、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折臂顶端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折臂内部设置有贯穿第一折臂的第二折臂,所述第二折臂靠近第一折臂顶端一侧竖向安装有贯穿第二折臂的连杆,且连杆内部的顶端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折臂的顶端与顶端皆开设有第一调整孔,且第二折臂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该植保无人机快速折叠机臂通过第一凹槽内部的加力杆将第一固定块从连杆内部的第三通孔内拔出,在通过第二折臂进行旋转,当第二折臂旋转到一定的角度后将加力杆放回到第一凹槽的内部已达到固定的作用,使得装置可以进行折叠,减少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保无人机快速折叠机臂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为一种植保无人机快速折叠机臂。
技术介绍
无人机具有结构简单、飞行控制灵敏等优点,可搭载可见光记录设备、红外线热成像仪、专用检测仪器等设备,广泛应用于一些军事或者民用目的监视、侦查、探测以及航拍领域,无人机通过安装于机臂上的一个或多个旋翼的升力作用,实现垂直起降、飞行以及盘旋动作,为降低无人机运输和存储难度,折叠机臂应运而生,传统的植保无人机快速折叠机臂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所述:1、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植保无人机机臂在使用的时候多轴达到轴距很大时候,就会造成在使用以及运输过程中占用空间很大,而且不便携造成搬运麻烦;2、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植保无人机机臂在使用的时候无法根据所需要承载的重量去调整机臂的长度,使得需要进行调整机臂长度的时候需要对机臂进行拆卸,极容易对无人机造成伤害;3、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植保无人机机臂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根据无人机螺旋桨叶的直径长度去调整防护板的长度大小,需要对防护板进行拆卸更换,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保无人机快速折叠机臂,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植保无人机快速折叠机臂,包括第一折臂、第一凹槽、加力杆、第三折臂、第一机翼防护栏、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折臂顶端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折臂内部设置有贯穿第一折臂的第二折臂,所述第二折臂靠近第一折臂顶端一侧竖向安装有贯穿第二折臂的连杆,且连杆内部的顶端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折臂的顶端与顶端皆开设有第一调整孔,且第二折臂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加力杆,且加力杆一侧安装有贯穿第一折臂并延伸至第三通孔内部的第一固定块。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折臂,且第三折臂的内部均匀开设有第一通孔。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皆设置有弹簧,且弹簧顶端与底端皆安装有延伸至第一调整孔的卡块。优选的,所述第三折臂远离第一折臂的一侧安装有电机安装块,且电机安装块远离第一折臂的一侧均匀安装有第一机翼防护栏,所述第一机翼防护栏的内部开设有第四通孔。优选的,所述第一机翼防护栏的顶端皆开设有第五通孔,且第五通孔内部设置有贯穿第二机翼防护栏并延伸至第一机翼防护栏内部底端的锁紧插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安装有第一凹槽、加力杆、第一固定块、第二折臂、第三通孔和连杆,通过第一凹槽内部的加力杆将第一固定块从连杆内部的第三通孔内拔出,在通过第二折臂进行旋转,当第二折臂旋转到一定的角度后将加力杆放回到第一凹槽的内部已达到固定的作用,使得装置可以进行折叠,减少空间;2、同时装置通过安装有第二折臂、第一调整孔、第三折臂、卡块、弹簧、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通过按下卡块使得第一通孔内部的弹簧受力产生形变,再通过拉扯第三折臂使得卡块在第二折臂内部的第二通孔内进行移动进行,通过第一调整孔移动到一定的位置,使得装置的长短可以进行调整;3、同时装置通过安装有第一机翼防护栏、第二机翼防护栏、第四通孔、锁紧插销和第五通孔,通过第二机翼防护栏在第一机翼防护栏内部的第四通孔内进行一定的移动调整长度,调整到一定的长度后通过锁紧插销在第五通孔内部将第二机翼防护栏固定住,使得第二机翼防护栏的距离产生变化根据无人机机翼的直径的大小进行调整,使得无人机的机翼可以得到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折臂;2、第一凹槽;3、加力杆;4、第一固定块;5、第二折臂;6、第一调整孔;7、第三折臂;8、卡块;9、电机安装块;10、第一机翼防护栏;11、第二机翼防护栏;12、弹簧;13、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5、第三通孔;16、第四通孔;17、锁紧插销;18、第五通孔;19、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植保无人机快速折叠机臂,包括第一折臂1、第一凹槽2、加力杆3、第三折臂7、第一机翼防护栏10、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第一折臂1顶端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2;第一凹槽2的内部设置有加力杆3,且加力杆3一侧安装有贯穿第一折臂1并延伸至第三通孔15内部的第一固定块4,便于无人机机臂的折叠收纳;且第一折臂1内部设置有贯穿第一折臂1的第二折臂5,第二折臂5靠近第一折臂1顶端一侧竖向安装有贯穿第二折臂5的连杆19,且连杆19内部的顶端开设有第三通孔15,第二折臂5的顶端与顶端皆开设有第一调整孔6,且第二折臂5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4;第二通孔14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折臂7,且第三折臂7的内部均匀开设有第一通孔13,便于机臂长度的调整;第一通孔13的内部皆设置有弹簧12,且弹簧12顶端与底端皆安装有延伸至第一调整孔6的卡块8,便于装置的调整;第三折臂7远离第一折臂1的一侧安装有电机安装块9,且电机安装块9远离第一折臂1的一侧均匀安装有第一机翼防护栏10,第一机翼防护栏10的内部开设有第四通孔16,便于装置可以根据机翼的大小进行调整;第一机翼防护栏10的顶端皆开设有第五通孔18,且第五通孔18内部设置有贯穿第二机翼防护栏11并延伸至第一机翼防护栏10内部底端的锁紧插销17,便于装置的固定。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植保无人机快速折叠机臂时,通过第一凹槽2内部的加力杆3将第一固定块4从连杆19内部的第三通孔15内拔出,再通过第二折臂5进行旋转将折叠的机臂旋出,当第二折臂5旋转到一定的角度后将加力杆3放回到第一凹槽2的内部已达到固定的作用,同时通过按下卡块8使得第一通孔13内部的弹簧12受力产生形变,再通过拉扯第三折臂7,使得卡块8在第二折臂5内部的第二通孔14内进行移动进行,通过第一调整孔6移动到一定的位置,使得第三折臂7达到一定的长度,同时通过第二机翼防护栏11在第一机翼防护栏10内部的第四通孔16内进行一定的移动调整长度,调整到一定的长度后通过锁紧插销17在第五通孔18内部将第二机翼防护栏11固定住,使得第二机翼防护栏11的距离产生变化使得电机安装块9上的旋翼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有一定的保护,以上为本技术的全部工作原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保无人机快速折叠机臂,包括第一折臂(1)、第一凹槽(2)、加力杆(3)、第三折臂(7)、第一机翼防护栏(10)、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臂(1)顶端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2),且第一折臂(1)内部设置有贯穿第一折臂(1)的第二折臂(5),所述第二折臂(5)靠近第一折臂(1)顶端一侧竖向安装有贯穿第二折臂(5)的连杆(19),且连杆(19)内部的顶端开设有第三通孔(15),所述第二折臂(5)的顶端与底端皆开设有第一调整孔(6),且第二折臂(5)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保无人机快速折叠机臂,包括第一折臂(1)、第一凹槽(2)、加力杆(3)、第三折臂(7)、第一机翼防护栏(10)、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臂(1)顶端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2),且第一折臂(1)内部设置有贯穿第一折臂(1)的第二折臂(5),所述第二折臂(5)靠近第一折臂(1)顶端一侧竖向安装有贯穿第二折臂(5)的连杆(19),且连杆(19)内部的顶端开设有第三通孔(15),所述第二折臂(5)的顶端与底端皆开设有第一调整孔(6),且第二折臂(5)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保无人机快速折叠机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2)的内部设置有加力杆(3),且加力杆(3)一侧安装有贯穿第一折臂(1)并延伸至第三通孔(15)内部的第一固定块(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保无人机快速折叠机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文池冯如光梁彦栋
申请(专利权)人:无棣兴垚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