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原料破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584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原料破碎装置,涉及混凝土生产的技术领域。破碎辊位于进料口的下侧,破碎辊的两端均设有导料板,导料板与破碎箱的内侧壁铰接连接,导料板远离破碎辊的一侧设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输出端铰接有滑块,导料板远离破碎箱一侧开设有滑槽,导料板竖直时,滑槽的滑动方向垂直于地面。通过在导料板两侧设置的第一气缸,通过第一气缸推动导料板转动,从而可以调节导料板与破碎辊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需求选择调节合适的间距进行破碎,控制了破碎物的颗粒尺寸,提高了破碎效率。同时调节导料板的角度,同样可以对混凝土进行彻底破碎,降低了部分未破碎的颗粒直接达到出料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原料破碎装置
本技术涉及再生混凝土生产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原料破碎装置。
技术介绍
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主要是粗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而成。再生混凝土生产制造装置能够实现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实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但是现有的再生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混凝土块的破碎仅依靠一对破碎辊进行,由于用于建筑生产的混凝土块多为扁平状,其在破碎的过程中会从破碎辊之间的分析漏下去,进而降低破碎效果。在公告号为CN208944226U的中国实用专利公开了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原料破碎装置。包括破碎箱,所述破碎箱的顶端设置有入料口,入料口的底端设置有转动轮,且该转动轮与所述破碎箱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轮由安装部和光滑部组成,所述安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破碎锤,所述转动轮的两端设置有导向板,且导向板设置有破碎板,所述转动轮的底端水平置有固定板,该固定板的中部设置有通孔,且通孔设置有滤网,所述固定板的底端设置有相互啮合的破碎辊,且所述破碎辊与所述破碎箱转动连接,所述破碎箱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使用者首先分别开启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带动第一转轴以及与第一转轴固连的转动轮转动,第二伺服电机带动第二转轴以及与第二转轴固连的破碎辊转动,破碎辊对称设置,且两个破碎辊相互咬合,使用者将混凝土块从入料口加入破碎箱,由于转动轮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破碎锤,利用破碎锤可以对混凝土块进行击打破碎,将扁平状的混凝土块初步破碎成块状混凝土块,便于后续通过破碎辊对混凝土块的进一步破碎,与此同时,由于转动轮由安装部和光滑部组成,且安装部上的连接杆的长度沿所述安装部在第一伺服电机带动转动的反方向沿圆周方向递减,使得破碎锤在遇到较大体积的混凝土块时转动轮仍然可以转动,同时,破碎锤带动混凝土块转动,在惯性作用下降混凝土块甩至破碎板上,利用破碎板上的破碎椎体对混凝土块进行破碎,通过破碎锤的连续击打对混凝土块进行破碎,经过初步破碎的混凝土块由扁平状变为块状并通过固定板中部的过滤网进行筛选,并落入对称设置的破碎辊的顶端,利用破碎辊相互咬合对混凝土块进行再次破碎,最后通过出料口出料。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在破碎锤破碎的过程后破碎出的是相同尺寸无法控制,对于后续的收集不一定满足,对于部分颗粒也无法做到有效的破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原料破碎装置,通过在导料板两侧设置的第一气缸,通过第一气缸推动导料板转动,从而可以调节导料板与破碎辊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需求选择调节合适的间距进行破碎,控制了破碎物的颗粒尺寸,提高了破碎效率。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原料破碎装置,包括破碎箱,所述破碎箱上顶面设有进料口,且所述破碎箱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破碎箱内设有破碎辊,所述破碎辊一端贯穿所述破碎箱的侧壁且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破碎辊位于所述进料口的下侧,所述破碎辊的两端均设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与所述破碎箱的内侧壁铰接连接,所述导料板远离所述破碎辊的一侧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铰接有滑块,所述导料板远离所述破碎箱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所述导料板竖直时,所述滑槽的滑动方向垂直于地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导料板两侧设置的第一气缸,通过第一气缸推动导料板转动,从而可以调节导料板与破碎辊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需求选择调节合适的间距进行破碎,控制了破碎物的颗粒尺寸,提高了破碎效率。同时调节导料板的角度,同样可以对混凝土进行彻底破碎,降低了部分未破碎的颗粒直接达到出料口。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破碎辊的下侧设有相互啮合的粉碎辊,所述粉碎辊位于所述破碎箱内侧且位于所述出料口的上端,其中一个所述粉碎辊一端贯穿所述破碎箱的侧壁且连接有第二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侧设置的粉碎辊可以对经由破碎辊破碎完成后的颗粒进行进一步的粉碎,保证混凝土得到充分的破碎,从而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了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料板的下侧铰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下端转动轨迹不与所述粉碎辊接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些混凝土块在破碎辊破碎的过程中由于破碎力过大,直接飞出,而无法落入到粉碎辊上,设置的挡板可以对这些块状物起到阻隔的作用从而通过挡板落入到粉碎辊上,提高了破碎机的破碎精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破碎辊的上侧设有拱形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中间处高于其两端,且所述导向板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大于所述破碎辊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导向板可以在混凝土块倒入时,保护破碎辊,降低了破碎辊直接遭受到混凝土块的冲击,提高了破碎辊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料板靠近所述破碎辊一侧设有缓冲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缓冲层可以减小混凝土块在破碎辊处破碎时,混凝土块对导料板的磨损或划伤,提高了导料板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出料口的上侧设有盖板组件,所述挡板由至少两块盖板块拼接而成且所述盖板块远离所述拼接处一侧连接有第二气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盖板组件,通过第一气缸带动盖板块运动,进而控制出料口的大小,对混凝土颗粒导出的流量进行限制。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盖板块的上侧设有倾斜块,所述倾斜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盖板块的上表面贴合且所述倾斜块靠近所述破碎箱内侧壁一侧的高度其相对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倾斜块可以将粉碎后的混凝土颗粒导入到出料口处,减少了混凝土颗粒在破碎箱内部的残留。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料口上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一侧与所述破碎箱铰接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端盖可以防止杂质通过进料口进入到破碎箱内部。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导料板两侧设置的第一气缸,通过第一气缸推动导料板转动,从而可以调节导料板与破碎辊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需求选择调节合适的间距进行破碎,控制了破碎物的颗粒尺寸,提高了破碎效率。同时调节导料板的角度,同样可以对混凝土进行彻底破碎,降低了部分未破碎的颗粒直接达到出料口;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些混凝土块在破碎辊破碎的过程中由于破碎力过大,直接飞出,而无法落入到粉碎辊上,设置的挡板可以对这些块状物起到阻隔的作用从而通过挡板落入到粉碎辊上,提高了破碎机的破碎精度;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盖板组件,通过第一气缸带动盖板块运动,进而控制出料口的大小,对混凝土颗粒导出的流量进行限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原料破碎装置,包括破碎箱(1),所述破碎箱(1)上顶面设有进料口(2),且所述破碎箱(1)底部设有出料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箱(1)内设有破碎辊(4),所述破碎辊(4)一端贯穿所述破碎箱(1)的侧壁且连接有第一电机(5),所述破碎辊(4)位于所述进料口(2)的下侧,所述破碎辊(4)的两端均设有导料板(6),所述导料板(6)与所述破碎箱(1)的内侧壁铰接连接,所述导料板(6)远离所述破碎辊(4)的一侧设有第一气缸(7),所述第一气缸(7)的输出端铰接有滑块(8),所述导料板(6)远离所述破碎箱(1)一侧开设有滑槽(9),所述滑块(8)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9),所述导料板(6)竖直时,所述滑槽(9)的滑动方向垂直于地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原料破碎装置,包括破碎箱(1),所述破碎箱(1)上顶面设有进料口(2),且所述破碎箱(1)底部设有出料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箱(1)内设有破碎辊(4),所述破碎辊(4)一端贯穿所述破碎箱(1)的侧壁且连接有第一电机(5),所述破碎辊(4)位于所述进料口(2)的下侧,所述破碎辊(4)的两端均设有导料板(6),所述导料板(6)与所述破碎箱(1)的内侧壁铰接连接,所述导料板(6)远离所述破碎辊(4)的一侧设有第一气缸(7),所述第一气缸(7)的输出端铰接有滑块(8),所述导料板(6)远离所述破碎箱(1)一侧开设有滑槽(9),所述滑块(8)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9),所述导料板(6)竖直时,所述滑槽(9)的滑动方向垂直于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原料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辊(4)的下侧设有相互啮合的粉碎辊(10),所述粉碎辊(10)位于所述破碎箱(1)内侧且位于所述出料口(3)的上端,其中一个所述粉碎辊(10)一端贯穿所述破碎箱(1)的侧壁且连接有第二电机(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原料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板(6)的下侧铰接有挡板(12),所述挡板(12)的下端转动轨迹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心闫爱玲穆文芳王平龙都卫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恒盛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