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5648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包括施力部、连接套以及连接杆,施力部包括滑杆和滑块,滑杆的一端部设有截止帽,滑块可以在滑杆上自由滑动;连接套用于套在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的适当位置处并固定在该处;连接杆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其之间的连接杆体,第一端与连接套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施力部的滑杆的另一端部活动连接,第一端与第二端在滑杆延伸的方向上相距第一距离且在与滑杆垂直的方向上相距第二距离。滑杆的另一端部相较于截止帽和滑块更靠近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滑杆能够朝向或远离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精确控制医生用力方向,从而避免对软骨下骨的副损伤,提高微骨折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
技术介绍
软骨是关节内覆盖在骨表面的结构,弹性好,所以能缓冲相连骨在运动过程中的震动和冲击;而且软骨表面光滑,表面摩擦力非常小,使相邻骨之间的运动更顺畅。运动中受伤或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现软骨磨损,软骨会变薄,甚至破裂、缺失,叫软骨损伤,患病关节会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终末期会严重影响关节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此时需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风险和费用都很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软骨损伤是一种常见疾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软骨损伤修复方法是微骨折术,即在软骨缺损部位裸露的软骨下骨表面用特殊器械间隔一定距离制作一定深度的骨洞,使骨髓细胞与血液凝结,成为平滑且坚固的修复组织,代替软骨的作用。软骨损伤常用工具为微骨折器械。微骨折器械是一种在关节镜下用于微创治疗的骨科器械。现有微骨折器械比较典型的是微骨折专用手锥,其包括修复尖端部和操作把手。微骨折手术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施力部、连接套以及连接杆,/n所述施力部包括滑杆和滑块,所述滑杆的一端部设有截止帽,所述滑块可以在滑杆上自由滑动;/n所述连接套用于套在并固定于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的适当位置处;/n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其之间的连接杆体,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施力部的滑杆的另一端部活动连接以实现滑杆的操作长度可调,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滑杆延伸的方向上相距第一距离且在与所述滑杆垂直的方向上相距第二距离;/n其中,所述滑杆的另一端部相较于所述截止帽和所述滑块更靠近所述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所述滑杆能够朝向或远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施力部、连接套以及连接杆,
所述施力部包括滑杆和滑块,所述滑杆的一端部设有截止帽,所述滑块可以在滑杆上自由滑动;
所述连接套用于套在并固定于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的适当位置处;
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其之间的连接杆体,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施力部的滑杆的另一端部活动连接以实现滑杆的操作长度可调,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滑杆延伸的方向上相距第一距离且在与所述滑杆垂直的方向上相距第二距离;
其中,所述滑杆的另一端部相较于所述截止帽和所述滑块更靠近所述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所述滑杆能够朝向或远离所述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包括卡扣装置和设在所述卡扣装置一侧的固定连接口,所述第一端固定连接到所述固定连接口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装置包括上夹壳、下夹壳和螺栓结构,所述上夹壳的一端与下夹壳一端轴连接,所述上夹壳的另一端与下夹壳另一端通过螺栓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口设在所述上夹壳上,所述固定连接口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固定连接口螺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