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肠吸引活检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5644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手术器械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直肠吸引活检导管,包括一次性活检舱与手柄组件,一次性活检舱包括管头与管尾,管头与管尾对应连接,并成型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刀片和密封圈,管头一侧设有活检孔,刀片与活检孔对应设置,手柄组件包括导管一、导管二、手柄、扣手、弹簧、吸气管、注射器与角度调节盘,导管一的一端穿于空腔内并与刀片对应,导管一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连接于导管二的一端,导管二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二连接于吸气管的一端,吸气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注射器,角度调节盘固定于连接管上,扣手铰接于手柄上,扣手的上部连接于导管二,扣手的侧部连接于弹簧底部,弹簧顶部限位于手柄的盲孔内。一次性活检舱,可以彻底杜绝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肠吸引活检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手术器械
,特指一种直肠吸引活检导管。
技术介绍
直肠吸引活检导管是对可疑病进行组织取材,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和制定治疗方案,了解病变的发展趋势判断疾病预后,在临床上最常用于确定直肠异常原因的重要工具,有助于诊断筛选测试中发现问题。以往的直肠吸引活检导管对于超短段型巨结肠的病变在操作上很难明确诊断,要取不同高度的直肠粘膜检查,必须重复吸取,不仅会导致粘膜组织损伤,而且影响了再次吸取粘膜的检测准确性,给患者增加了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肠吸引活检导管,带有一次性活检舱,可以彻底杜绝交叉感染,活检舱上设有刻度线,手柄内设有角度调节盘,确保了手术的精准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应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直肠吸引活检导管,包括一次性活检舱与手柄组件,一次性活检舱包括管头与管尾,管头与管尾对应连接,并成型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刀片和密封圈,管头一侧设有活检孔,刀片与活检孔对应设置,手柄组件包括导管一、导管二、手柄、扣手、弹簧、吸气管、注射器与角度调节盘,导管一的一端穿于空腔内并与刀片对应,导管一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连接于导管二的一端,导管二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二连接于吸气管的一端,吸气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注射器,角度调节盘固定于连接管上,扣手铰接于手柄上,扣手的上部连接于导管二,扣手的侧部连接于弹簧底部,弹簧顶部限位于手柄的盲孔内。进一步而言,所述一次性活检舱采用聚甲醛材料制成,一次性活检舱的表面上设有刻度线,管头采用圆头结构。进一步而言,所述导管一与空腔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进一步而言,所述管头与管尾通过超声波粘接。进一步而言,所述管尾通过定位柱固定于导管一上。进一步而言,所述刀片采用420不锈钢制成梯形结构。本技术有益效果:1)一次性使用的活检舱,彻底消除病人之间发生交叉感染的隐患,使用方便安全;2)一次性活检舱带有刻度线,可以准确的判断是否为超短段型巨结肠;3)手柄内包括角度调节盘,操作者根据粘膜组织的位置来调整角度调节盘,确保手术的精确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位置放大图;图3是图1中B位置放大图。1.管头;2.手柄;3.密封圈;4.定位柱;5.管尾;6.扣手;7.连接管一;8.刀片;9.导管二;10.弹簧;11.吸气管;12.注射器;13.角度调节盘;14.导管一;15.活检孔;16.连接管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直肠吸引活检导管,包括一次性活检舱与手柄组件,一次性活检舱包括管头1与管尾5,管头1与管尾5对应连接,并成型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刀片8和密封圈3,管头1一侧设有活检孔15,刀片8与活检孔15对应设置,手柄组件包括导管一14、导管二9、手柄2、扣手6、弹簧10、吸气管11、注射器12与角度调节盘13,导管一14的一端穿于空腔内并与刀片8对应,导管一1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7连接于导管二9的一端,导管二9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二16连接于吸气管11的一端,吸气管11的另一端连接于注射器12,角度调节盘13固定于连接管7上,扣手6铰接于手柄2上,扣手6的上部连接于导管二9,扣手6的侧部连接于弹簧10底部,弹簧10顶部限位于手柄2的盲孔内。本技术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一次性活检舱连接于导管一14、导管一14通过连接管7连接于导管二9、导管二9通过连接管二16连接于吸气管11,吸气管11连接于注射器12,形成一条通道,其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本技术的一次性活检舱插入直肠,使一次性活检舱的管头1一侧的活检孔15紧贴直肠粘膜,操作者通过注射器12、吸气管11、导管二9、导管一14实现抽吸,产生负压,同时根据粘膜组织的位置来调整角度调节盘13,以保证一次性活检舱能够准确对准粘膜组织,据粘膜组织通过负压吸入管头1一侧的活检孔15内,扣动扣手6,带动导管二9前移,推动刀片8切除粘膜组织,松开扣手6后,在弹簧10的反弹力作用下,扣手6复位,带动导管二9复位,取下一次性活检舱,利用外力将管头1和管尾5断开,最后取出粘膜组织。实际应用中,吸气管11采用PVC制成,具有较好的抗拉、抗压强度。实际应用中,注射器12长度为30ml,具有可控性。实际应用中,角度调节盘13固定于连接管7上,且调节盘外露,通过转动实现调节连接管7的角度。更具体而言,所述一次性活检舱采用聚甲醛材料制成,一次性活检舱的表面上设有刻度线,管头1采用圆头结构。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刻度线可用于判断是否为超短型巨结肠。更具体而言,所述导管一14与空腔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3。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使一次性活检舱内构成密封空间。更具体而言,所述管头1与管尾5通过超声波粘接。更具体而言,所述管尾5通过定位柱4固定于导管一14上。更具体而言,所述刀片8采用420不锈钢制成梯形结构。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具有耐腐蚀性,且结构牢固。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肠吸引活检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性活检舱与手柄组件,所述一次性活检舱包括管头(1)与管尾(5),所述管头(1)与管尾(5)对应连接,并成型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刀片(8)和密封圈(3),所述管头(1)一侧设有活检孔(15),所述刀片(8)与活检孔(15)对应设置,所述手柄组件包括导管一(14)、导管二(9)、手柄(2)、扣手(6)、弹簧(10)、吸气管(11)、注射器(12)与角度调节盘(13),所述导管一(14)的一端穿于空腔内并与刀片(8)对应,所述导管一(1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7)连接于导管二(9)的一端,所述导管二(9)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二(16)连接于吸气管(11)的一端,所述吸气管(11)的另一端连接于注射器(12),所述角度调节盘(13)固定于连接管(7)上,所述扣手(6)铰接于手柄(2)上,所述扣手(6)的上部连接于导管二(9),所述扣手(6)的侧部连接于弹簧(10)底部,所述弹簧(10)顶部限位于手柄(2)的盲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肠吸引活检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性活检舱与手柄组件,所述一次性活检舱包括管头(1)与管尾(5),所述管头(1)与管尾(5)对应连接,并成型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刀片(8)和密封圈(3),所述管头(1)一侧设有活检孔(15),所述刀片(8)与活检孔(15)对应设置,所述手柄组件包括导管一(14)、导管二(9)、手柄(2)、扣手(6)、弹簧(10)、吸气管(11)、注射器(12)与角度调节盘(13),所述导管一(14)的一端穿于空腔内并与刀片(8)对应,所述导管一(1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7)连接于导管二(9)的一端,所述导管二(9)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二(16)连接于吸气管(11)的一端,所述吸气管(11)的另一端连接于注射器(12),所述角度调节盘(13)固定于连接管(7)上,所述扣手(6)铰接于手柄(2)上,所述扣手(6)的上部连接于导管二(9),所述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金柏威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