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杨专利>正文

一种穿刺活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5644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穿刺活检针,包括有针杆、手柄。针杆包含内针芯和外套管,外套管尾部与手柄内的可活动接头固定,手柄内有击发机构,击发机构由可活动接头、卡扣结构、储能弹簧、锁扣结构、触发开关组成。可活动接头轴向外端固定外套管,轴向内端与储能弹簧紧密接触,拨动可活动接头向后压缩储能弹簧,进入待击发状态;触发开关由推柄和触发探头组成,按压推柄,带动触发探头向前运动,驱动锁扣结构使卡扣结构松脱,可活动接头带着外套管向前运动,实现切取组织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活检无效区,结构简单、易操作的半自动穿刺活检针,同时,外套管与内针芯分离,通过留置于体内的外套管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实现一针多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刺活检针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创医疗器械,即经皮穿刺活检针。
技术介绍
近年来,肿瘤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使得肿瘤诊断的精准率大幅提高。但针对一些影像学特点不显著的肿瘤,通过穿刺活检进行病理学诊断,仍然是肿瘤诊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途径。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穿刺活检针,内针芯的尖端一般设计有取样凹槽(一般为20mm左右),通过外置套管的手动或自动向前击发切取肿瘤组织,实现取样。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保证获取足量的病变组织样本,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针尖上取样凹槽的前端有一定长度的活检无效区(3-10mm不等),倘若要取样的肿瘤靠近血管或神经等重要组织,为了使取样凹槽定位于肿瘤中央部位,对于小体积肿瘤,取样凹槽前端的活检无效区势必会穿过肿瘤,而很容易损伤、污染这些靠近肿瘤的血管或神经,这显然是极其危险的,极容易造成患者内出血、损伤神经或引起其他并发症。诚然,这种结构的穿刺活检针对临床医生的经验有不同程度的依赖,对于一些小的特殊位置的病灶(比如:甲状腺结节的穿刺活检),上述结构的活检穿刺针对临床医生诊疗经验的依赖尤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刺活检针,包括针杆部分、手柄部分两部分;其特征在于:/n针杆部分包含内针芯(2)和外套管(1);内针芯(2)的尖部有锥形结构,锥面及靠近锥面的外圆柱面均有螺旋形凹槽(2a);外套管(1)套装于内针芯(2)外部,其尖部呈现双斜面(1a),尾部装有对接接头(3),该对接接头(3)的外圈有外螺纹,通过此接头上的外螺纹可以与手柄内的可活动接头(4)固定在一起;/n手柄部分包含有击发机构和手柄壳体;/n击发机构由可活动接头(4)、可活动接头(4)径向的两个上膛扳手(4a)、可活动接头(4)一侧的卡扣结构(4b)、储能弹簧(5)、弹簧限位杆(6)、弹簧限位块(7)、锁扣结构(11)、触发开关(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刺活检针,包括针杆部分、手柄部分两部分;其特征在于:
针杆部分包含内针芯(2)和外套管(1);内针芯(2)的尖部有锥形结构,锥面及靠近锥面的外圆柱面均有螺旋形凹槽(2a);外套管(1)套装于内针芯(2)外部,其尖部呈现双斜面(1a),尾部装有对接接头(3),该对接接头(3)的外圈有外螺纹,通过此接头上的外螺纹可以与手柄内的可活动接头(4)固定在一起;
手柄部分包含有击发机构和手柄壳体;
击发机构由可活动接头(4)、可活动接头(4)径向的两个上膛扳手(4a)、可活动接头(4)一侧的卡扣结构(4b)、储能弹簧(5)、弹簧限位杆(6)、弹簧限位块(7)、锁扣结构(11)、触发开关(8)组成;
可活动接头(4)轴向外端固定有外套管(1),轴向内端与储能弹簧(5)紧密接触;并且,可活动接头(4)径向的两个上膛扳手(4a)外露于手柄壳体(10)的外部,向后拨动两个上膛扳手(4a)可以带动可活动接头(4),并压缩手柄壳体(10)内的储能弹簧(5),致使可活动接头(4)一侧的卡扣结构(4b)扣合于锁扣结构(11)上,进而进入待击发状态;
弹簧限位杆(6)装于储能弹簧(5)的内部,弹簧限位杆(6)作用是防止储能弹簧(5)径向变形,弹簧限位杆(6)的内部有内针芯(2)并与内针芯(2)同轴;弹簧限位块(7)位于储能弹簧(5)的尾端,其作用是对储能弹簧(5)的固定端进行轴向限位;
触发开关(8)由推柄(8a)和触发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杨
申请(专利权)人:何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