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织旋切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的
,尤其涉及一种组织旋切装置
。
技术介绍
[0002]医生在手术中,通常对病人体内进行病灶组织去除时,需要采用旋切刀进行操作
。
现今市场上手术用旋切刀具通常包括内刀和外套于内刀的外刀,外刀靠前端沿轴向开有切割槽,在超声等影像设备监视下,通过微创方式实现对组织的切除
。
[0003]微创手术主要有穿刺
、
旋切
、
退刀三个步骤,穿刺过程中将切割槽封闭,穿刺入待检部位后,将切割槽打开,在切割槽处于打开状态时施加负压,在负压条件下组织被吸入切割槽,此时内刀相对切割槽旋转,将组织切下并填充在切割槽中
。
当取样完成后,组织被输送至指定的集样装置中
。
[0004]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
CN209996375U
的中国专利,提出了抽吸旋切活检套针装置,其包括用于穿刺后取样的穿刺取样针,穿刺取样针包括取样外管以及能嵌置于取样外管内的吸引内管,吸引内管能在取样外管内转动,取样外管的下端部设有穿刺取样尖端且取样外管的下部侧壁设置贯通取样外管管壁的外取样口,在吸引内管的下部侧壁设置贯通吸引内管的内取样口;吸引内管嵌置于取样外管内时,内取样口能与外取样口对准,吸引内管通过内取样口与外取样口连通
。
[0005]在对病灶组织进行切割时,需要先将穿刺取样针插入到病灶组织的一侧,使得病灶组织从取样外管侧边的外取样口进入,当病灶组织也进入到内取样口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组织旋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部
(1)
,其内部呈空心设置,其一端穿设有连接管
(2)、
另一端穿设有负压管
(3)
,所述连接管
(2)
的一端活动且连通设置在所述负压管
(3)
内;旋切部,位于手持部
(1)
外,其包括有用于切割大病灶组织的侧边旋切机构
(4)
和用于切割小病灶组织的端部旋切机构
(5)
,侧边旋切机构
(4)
和端部旋切机构
(5)
分别可拆连接在手持部
(1)
上;驱动部,用于驱使侧边旋切机构
(4)/
端部旋切机构
(5)
对病灶组织进行快速切割;所述侧边旋切机构
(4)
包括第一外管
(41)、
第一内管
(42)
和第一旋切筒
(43)
,第一内管
(42)
的一端与连接管
(2)
可拆连接
、
另一端与第一旋切筒
(43)
连通,第一外管
(41)
套设在第一内管
(42)
与第一旋切筒
(43)
上且可拆安装在手持部
(1)
的一端,第一外管(
41
)远离手持部(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钻头(
16
),第一外管(
41
)靠近钻头(
16
)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阶梯台,第一旋切筒
(43)
位于阶梯台与钻头(
16
)之间,使得第一旋切筒
(43)
仅能在第一外管(
41
)内转动,不能沿第一外管(
41
)长度方向进行位移,第一旋切筒
(43)
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内切割口
(44)
,第一外管
(41)
远离手持部
(1)
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内切割口
(44)
对应的第一外切割口
(45)
,所述驱动部通过驱使第一旋切筒
(43)
在第一外管
(41)
内转动,从而实现对大病灶组织进行快速切割;所述端部旋切机构
(5)
包括第二外管
(51)、
第二内管
(52)
和第二旋切筒
(53)
,第二内管
(52)
的一端与连接管
(2)
可拆连接
、
另一端与第二旋切筒
(53)
连通,第二旋切筒
(53)
远离第二内管
(52)
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二内切割口
(54)
,第二旋切筒
(53)
上设置有用于切割病灶组织的切割结构
(6)
,第二外管
(51)
套设在第二内管
(52)
与第二旋切筒
(53)
上且可拆安装在手持部
(1)
的一端,第二外管
(51)
远离手持部
(1)
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二外切割口
(55)
,所述驱动部通过驱使第二旋切筒
(53)
带动切割结构
(6)
在第二外管
(51)
内转动,从而实现对小病灶组织进行快速切割;所述驱动部包括设置在手持部
(1)
内且用于驱使第一内管
(42)/
第二内管
(52)
做直线运动的直线驱动机构
(7)、
以及用于将第一内管
(42)/
第二内管
(52)
的直线运动转换成为驱使第一旋切筒
(43)/
第二旋切筒
(53)
转动所需驱动力的转换机构
(8)
,所述转换机构
(8)
位于第一内管
(42)/
第二内管
(52)
远离连接管
(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辉,胡龙生,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金柏威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