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窥镜环胶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563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胶囊内窥镜环胶密封结构,包括前壳体与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后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相对设置且相互配合,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内形成有放置腔,所述前壳体在第一开口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后壳体在第二开口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相互连通。同时橡胶层和粘结层配合,具有较好的耐酸碱效果和防水效果;橡胶层具有一定的弹性,橡胶层稍高于前壳体与后壳体的外壁时,能够避免坚硬的前壳体外壁与后壳体外壁之间的高度差刮擦食管的问题,有效降低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的注塑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胶囊内窥镜环胶密封结构
本技术涉及胶囊内窥镜,特别涉及一种胶囊内窥镜环胶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胶囊内窥镜,是一种做成胶囊形状的内窥镜,它是用来检查人体肠道的医疗仪器。胶囊内窥镜能进入人体,用于窥探人体肠胃和食道部位的健康状况。可用来帮助医生对病人进行诊断。典型的胶囊内窥镜由七部分组成,透明外壳、光源、成像元件、传感器、电池、发射模块和天线组成。电路系统又包含了传感器检测部件,信号处理部件和无线发射部件。图像、温度、pH值等传感器检测部件检测消化道内信息,该信息经过信号处理部件的处理经无线发射部件发送至体外。体外接收机接受信号,经过体外处理单元的处理,在终端显示出来。现有技术中,申请公布号为“CN105682533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胶囊型内窥镜,其具有前端带有凸透镜的前壳体部分与后端用于容纳的后壳体部分,现有技术中两者通常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固定,但是螺纹连接的拆卸方式,对注塑的精度要求较高,同时容易在前壳体与后壳体的侧面之间产生高度差,容易刮擦食管,使吞服者产生异物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胶囊内窥镜,通过橡胶实现连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侧面之间的高度差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胶囊内窥镜环胶密封结构,包括前壳体与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后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相对设置且相互配合,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内形成有放置腔,所述前壳体在第一开口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后壳体在第二开口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内设置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横截面形状呈环形,所述橡胶层的外侧与前壳体外侧齐平,所述橡胶层的外侧与后壳体外侧齐平,所述橡胶层的内侧设置有粘结层。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设置有预装环,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设置有预装槽,所述预装环和预装槽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装环与预装槽配合,实现了装配前的定位,方便后续粘结层的涂覆与橡胶层的设置。作为优选,所述预装环设置在第一开口的端面上并沿前壳体的轴向延伸,所述预装槽设置在第二开口的端面上并沿后壳体的轴向延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前壳体与后壳体的卡嵌。作为优选,所述预装环延伸至第一开口的内壁,所述预装槽延伸至第二容纳槽的外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注塑加工,节省生产成本。作为优选,所述预装环与预装槽的横截面形状呈环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安装过程中的错位。作为优选,所述橡胶层为硅橡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全无毒,符合医用安全标准。作为优选,所述粘结层由环氧树脂胶水涂覆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硅橡胶与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的连接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由前壳体与后壳体的外壁沿径向凹陷形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设置,简化安装成本。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的外侧面为磨砂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与粘结层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粘结效果。综上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的连接通过橡胶层实现,橡胶层通过粘结层分别与前壳体和后壳体连接,与螺纹连接方式相比,无需旋转固定,简化了装配工艺,同时橡胶层和粘结层配合,具有较好的耐酸碱效果和防水效果;橡胶层具有一定的弹性,橡胶层稍高于前壳体与后壳体的外壁时,能够避免坚硬的前壳体外壁与后壳体外壁之间的高度差刮擦食管的问题,有效降低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的注塑难度。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外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纵向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A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的第二开口的端面示意图;图中,1、前壳体;2、后壳体;3、第一开口;4、第二开口;5、放置腔;6、第一容纳槽;7、第二容纳槽;8、橡胶层;9、粘结层;10、预装环;11、预装槽;12、磨砂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胶囊内窥镜环胶密封结构,包括前壳体1与后壳体2,前壳体1通常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方便窥镜的观测,前壳体1与后壳体2内形成有放置腔5,放置腔5供电子元件和电池的设置,其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如图2和图3所示,前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开口3,后壳体2上设置有第二开口4,第一开口3与第二开口4相对设置且相互配合,前壳体1在第一开口3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容纳槽6,后壳体2在第二开口4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容纳槽7,第一容纳槽6与第二容纳槽7相互连通,第一容纳槽6和第二容纳槽7由前壳体1与后壳体2的外壁沿径向凹陷形成,第一容纳槽6与第二容纳槽7的外侧面为磨砂面12。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开口3与第二开口4之间设置有预装环10,第一开口3与第二开口4之间设置有预装槽11,预装环10和预装槽11配合,预装环10与第一开口3一体形成,预装槽11与第二开口4一体注塑形成,预装环10设置在第一开口3的端面上并沿前壳体1的轴向延伸,预装槽11设置在第二开口4的端面上并沿后壳体2的轴向延伸,预装环10延伸至第一开口3的内壁,所述预装槽11延伸至第二容纳槽7的外壁,预装环10与预装槽11的横截面形状呈环形。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容纳槽6和第二容纳槽7内设置有橡胶层8,为了符合医用标准,橡胶层8采用无毒且耐腐蚀性较好的硅橡胶制成,橡胶层8的横截面形状呈环形,即橡胶层8为硅橡胶环,橡胶层8的外侧与前壳体1外侧齐平,橡胶层8的外侧与后壳体2外侧齐平,橡胶层8的内侧设置有粘结层9,粘结层9由环氧树脂胶水涂覆而成,实现了橡胶层8与前壳体1和后壳体2的连接。工作原理:前壳体1和后壳体2在安装电子元件后,通过预装环10和预装槽11实现了预固定,然后将环氧树脂胶水涂覆在PP等材料制成的第一容纳槽6和第二容纳槽7内,然后将部分环氧树脂涂覆在橡胶层8的内壁,最终将环形的橡胶层8套设在第一容纳槽6和第二容纳槽7内,保证三者外侧壁的齐平,等待干燥和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胶囊内窥镜环胶密封结构,包括前壳体(1)与后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开口(3),所述后壳体(2)上设置有第二开口(4),所述第一开口(3)与第二开口(4)相对设置且相互配合,所述前壳体(1)与后壳体(2)内形成有放置腔(5),所述前壳体(1)在第一开口(3)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容纳槽(6),所述后壳体(2)在第二开口(4)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容纳槽(7),所述第一容纳槽(6)与第二容纳槽(7)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容纳槽(6)和第二容纳槽(7)内设置有橡胶层(8),所述橡胶层(8)的横截面形状呈环形,所述橡胶层(8)的外侧与前壳体(1)外侧齐平,所述橡胶层(8)的外侧与后壳体(2)外侧齐平,所述橡胶层(8)的内侧设置有粘结层(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囊内窥镜环胶密封结构,包括前壳体(1)与后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开口(3),所述后壳体(2)上设置有第二开口(4),所述第一开口(3)与第二开口(4)相对设置且相互配合,所述前壳体(1)与后壳体(2)内形成有放置腔(5),所述前壳体(1)在第一开口(3)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容纳槽(6),所述后壳体(2)在第二开口(4)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容纳槽(7),所述第一容纳槽(6)与第二容纳槽(7)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容纳槽(6)和第二容纳槽(7)内设置有橡胶层(8),所述橡胶层(8)的横截面形状呈环形,所述橡胶层(8)的外侧与前壳体(1)外侧齐平,所述橡胶层(8)的外侧与后壳体(2)外侧齐平,所述橡胶层(8)的内侧设置有粘结层(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内窥镜环胶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3)与第二开口(4)之间设置有预装环(10),所述第一开口(3)与第二开口(4)之间设置有预装槽(11),所述预装环(10)和预装槽(11)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囊内窥镜环胶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装环(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安之卓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