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棘胸蛙蝌蚪变态率的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5498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棘胸蛙蝌蚪变态率的养殖装置,包括箱体、网兜安装组件,所述箱体上端开口,其内部安装有幼蛙安置台,所述幼蛙安置台的纵截面为直角梯形状,其两直角边分别与箱体内侧壁和内底部接触,所述网兜安装组件放置于箱体内部,所述网兜安装组件内部安装有网兜,网兜内部形成蝌蚪生长区域,蝌蚪生长区域覆盖箱体底部及幼蛙安置台的上方区域,所述箱体侧壁安装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与网兜安装组件连接,用于驱动网兜安装组件升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在对养殖箱进行消毒时可将网兜安装组件提升,并通过网兜在不损伤蝌蚪的情况下,把蝌蚪进行移动,保证棘胸蛙蝌蚪养殖环境的卫生,从而实现提高棘胸蛙蝌蚪的变态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棘胸蛙蝌蚪变态率的养殖装置
本技术涉及棘胸蛙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棘胸蛙蝌蚪变态率的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棘胸蛙是我国特有的两栖动物,在分类学上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棘蛙属,棘胸蛙体型硕大,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清凉滋补、健肝胃、防癌抗癌等多种功效,兼具美食和药用价值,素有“百蛙之王”的美名。随着现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衣食住行的需求越来越大,棘胸蛙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棘胸蛙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都非常畅销,品种还供不应求。目前,棘胸蛙的养殖主要通过野外捕捞,就地养殖,此方法缺乏科学选种,且繁育亲本群体过小、亲本多次重复使用、近亲繁殖,造成了棘胸蛙较为严重的种质退化,导致棘胸蛙抗病性弱、环境适应性差、生长缓慢等问题,此外,棘胸蛙蝌蚪出苗以及变态期,由于环境控制不好或者营养条件无法满足,导致蝌蚪及变态期棘胸蛙大量死亡,最终的结果是棘胸蛙养殖成活率一直在30%以下,这些严重影响了棘胸蛙的养殖效益,制约了棘胸蛙的推广养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棘胸蛙蝌蚪在变态期由于生存环境不卫生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棘胸蛙蝌蚪变态率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网兜安装组件(3),所述箱体(1)上端开口,其内部安装有幼蛙安置台(2),所述幼蛙安置台(2)的纵截面为直角梯形状,其两直角边分别与箱体(1)内侧壁和内底部接触,所述网兜安装组件(3)放置于箱体(1)内部,所述网兜安装组件(3)内部安装有网兜,网兜内部形成蝌蚪生长区域,蝌蚪生长区域覆盖箱体(1)底部及幼蛙安置台(2)的上方区域,所述箱体(1)侧壁安装有升降装置(4),所述升降装置(4)与网兜安装组件(3)连接,用于驱动网兜安装组件(3)升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棘胸蛙蝌蚪变态率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网兜安装组件(3),所述箱体(1)上端开口,其内部安装有幼蛙安置台(2),所述幼蛙安置台(2)的纵截面为直角梯形状,其两直角边分别与箱体(1)内侧壁和内底部接触,所述网兜安装组件(3)放置于箱体(1)内部,所述网兜安装组件(3)内部安装有网兜,网兜内部形成蝌蚪生长区域,蝌蚪生长区域覆盖箱体(1)底部及幼蛙安置台(2)的上方区域,所述箱体(1)侧壁安装有升降装置(4),所述升降装置(4)与网兜安装组件(3)连接,用于驱动网兜安装组件(3)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棘胸蛙蝌蚪变态率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兜安装组件(3)包括第一定位框(8)、第二定位框(9)、第一连接杆(10)、第二连接杆(11)、第三连接杆(12)、第四连接杆(13),所述第一定位框(8)、第二定位框(9)均为长方体框架,所述第一定位框(8)顶部与第二定位框(9)顶部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定位框(8)的侧面与第二定位框(9)的侧面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杆(10)、第二连接杆(11)的一端连接第一定位框(8)顶部距离第二定位框(9)顶部最近的杆,所述第一连接杆(10)、第二连接杆(1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定位框(9)顶部距离第一定位框(8)顶部最近的杆,所述第三连接杆(12)、第四连接杆(13)的一端连接第一定位框(8)底部距离第二定位框(9)底部最近的杆,所述第三连接杆(12)、第四连接杆(1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定位框(9)底部距离第一定位框(8)底部最近的杆,所述网兜底部固定在网兜安装组件(3)内底部的各个杆上,所述网兜顶部开口,并固定在网兜安装组件(3)顶部外围的各个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棘胸蛙蝌蚪变态率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框(8)的底部与幼蛙安置台(2)的平台贴合,所述第二定位框(9)的底部与箱体(1)底部贴合,所述第一定位框(8)的高度小于第二定位框(9)的高度,所述第三连接杆(12)、第四连接杆(13)与水平面的夹角和幼蛙安置台(2)倾斜的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棘胸蛙蝌蚪变态率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0)、第二连接杆(11)与第一定位框(8)顶部杆件的连接部位分别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启浪韦兰萍
申请(专利权)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