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水式网箱牛蛙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409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水式网箱牛蛙养殖方法,所述发明专利技术基本操作步骤如下:造池(分别建造育苗池和养娃池)‑选蛙培育‑配对产卵‑蛙卵孵化‑培育蝌蚪‑培育幼蛙。所述方法特点在于选择山区为养殖地点,利用地势落差及自然流水从而实现全天候换水,使得牛蛙品质高于常规养殖,并且网箱养殖占地面积少,养殖成本低,能够很好满足山区可养殖面积小但养殖条件佳的区域环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流水式和网箱养殖方法的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牛蛙品质和管理效益,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水式网箱牛蛙养殖方法方法领域本专利技术属于牛蛙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水式网箱牛蛙养殖方法。背景方法牛蛙是传统的食用蛙,因其生长周期短,且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综合利用价值高,故而一直颇受消费者喜爱。而传统的牛蛙养殖也多采用网箱饲养,该方法占地面积少、饲养成本低、同时饲养密度大、牛蛙生长快、便于管理且及早出蛙。但近年来随着黑斑蛙、虎纹蛙、石蛙等新兴品种的冲击,牛蛙养殖规模逐渐缩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养殖密度太高、造成的养殖尾水污染比普通的养殖品种要大不少,这也影响了蛙的品质和口感,而通过流水式换水养殖能让养殖池水始终保持一个较高的清新度,优化蛙的养殖环境,从而通过提升蛙的整体品质而增加养殖效益,同时实现生态养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水式网箱牛蛙养殖方法,以回应背景方法中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方案实现:一种流水式网箱牛蛙养殖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第一步:选地建造育苗池和养蛙池;其中选取养殖基地为有充沛地下水源的山区,整体水质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无污染,经一定梯级落差,常年流速在0.8~1.2m3/s,修筑育苗池为水泥地,池底为平底,池长8-8.5m,宽4-4.2m,高1-1.3m,占地面积约为32-35m2。每池安装独立进出水口,并在池子上方安装喷水花洒或水管,从而起到增氧增湿及降温功效。养蛙池同样为水泥池,池长4-5m,宽2.5-3m,高1-1.2m,占地面积约为10-15m2,池底需要向排水口有一定倾斜,倾斜角度为10~15度,并铺沙层,厚度8~12cm,以便净化水质。并安装独立的进出水系统及遮阳和喷水装置。第二步:选蛙培育;选择健康且体型丰满的2龄雄蛙和雌蛙,一方为本地自留,一方则为外地引进,不限雄雌,以提升存活率。且入池前采用药浴以便蛙体消毒,喂食牛蛙以饲料为主,搭配泥鳅蚯蚓及杂鱼等。第三步:配对产卵;配对前需要对产卵池进行清理并消毒,一般为配对前12~15天,待毒性完全消失后,往池中加水至35-40cm,然后在池内布入产卵网箱。网箱大小为1*1*1.2m,采用30目绢网或纱窗制成,适宜配对水温为20~25℃,网箱内可放置部分水生植物以用于粘附蛙卵、根据气候条件分批按雌雄比例1︰1,配对后放入产卵网箱,整体密度约为1对/2m2。第四步:蛙卵孵化;移走产卵后成年蛙,网箱内只剩蛙卵进行孵化,每日开始实行流水管理,加水至65-70cm,水温为25-30℃,一般2-3天即可孵出蝌蚪。第五步:培育蝌蚪;初期采用蛋黄投喂蝌蚪,前3日每万尾投喂1个,后4日加投1个,然后把蝌蚪移出网箱,投放至育苗池,密度为千尾/m2,开始投喂蝌蚪饲料(投喂量为蝌蚪重量的5~8%),根据蝌蚪生长情况、个体大小逐渐调整投喂量和放养密度至变态期。第六步:幼蛙培育;待蝌蚪长成幼蛙后,可投喂杂鱼杂虾和蚯蚓,投喂量为蛙体重的3~5%,春夏秋每日投喂两次,春秋投喂时间为上午9-10点,下午5-6点,夏季为上午和下午的6-7点,冬季每日投喂一次,为中午12点。初期放养密度为210-220只/m2,15日后分类饲养,密度为160-180只/m2,后期视蛙体大小确定放养密度。进一步地,如有条件,每天早中晚各巡池一次,检查网箱是否破漏,防止牛蛙外逃。进一步地,幼蛙培育期可在池中放置能悬浮水中的泡沫塑料板作为牛蛙的休息地。进一步地,独立进出水装置能够保证24h不间断地循化出水,每天达到200%换水率。进一步地,有条件的,可以设置废水处理装置,实现废水处理后的循环利用,进一步节约用水。保护生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利用山区地势落差实现全天候自然流水换水,进一步优化传统的网箱养殖技术,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养殖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一种流水式网箱牛蛙养殖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第一步:选地建造育苗池和养蛙池;其中选取养殖基地为有充沛地下水源的山区,整体水质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无污染,经一定梯级落差,常年流速在0.8~1.2m3/s,修筑育苗池为水泥地,池底为平底,池长8-8.5m,宽4-4.2m,高1-1.3m,占地面积约为32-35m2。每池安装独立进出水口,并在池子上方安装喷水花洒或水管,从而起到增氧增湿及降温功效。养蛙池同样为水泥池,池长4-5m,宽2.5-3m,高1-1.2m,占地面积约为10-15m2,池底需要向排水口有一定倾斜,倾斜角度为10~15度,并铺沙层,厚度8~12cm,以便净化水质。并安装独立的进出水系统及遮阳和喷水装置。育苗池底部安装排水管道通向池外,遮阳装置常采用水泥柱做为支柱,山里就地取材的毛竹或树条作为棚架。喷水装置安装在遮阳棚下方,多池间按面积分布喷水头,每15m2区间一般安装一个喷头。第二步:选蛙培育;选择健康且体型丰满的2龄雄蛙和雌蛙,雄蛙重350-400g,雌蛙重400-500g,一方为本地自留,一方则为外地引进,不限雄雌,以提升存活率。且入池前采用药浴以便蛙体消毒,药浴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浓度为0.003g/1L,时长为20-30min。喂食牛蛙以饲料为主,搭配泥鳅蚯蚓及杂鱼等。第三步:配对产卵;配对前需要对产卵池进行清理并消毒,一般为配对前12~15天,待毒性完全消失后,往池中加水至35-40cm,然后在池内布入产卵网箱。网箱大小为1*1*1.2m,采用30目绢网或纱窗制成,适宜配对水温为20~25℃,网箱内可放置部分水生植物以用于粘附蛙卵、根据气候条件分批按雌雄比例1︰1,配对后放入产卵网箱,整体密度约为1对/2m2。牛蛙繁殖季节在4~9月,而雌雄抱对的发情期一般在下半夜进行,抱对时间长达1~2d,每次排卵时长10~20min,产卵量可达2~3万粒。第四步:蛙卵孵化;移走产卵后成年蛙,网箱内只剩蛙卵进行孵化,每日开始实行流水管理,保持24h流水状态,加水至65-70cm,水温为25-30℃,一般2-3天即可孵出蝌蚪。第五步:培育蝌蚪;初期采用蛋黄投喂蝌蚪,前3日每万尾投喂1个,后4日加投1个,然后把蝌蚪移出网箱,投放至育苗池,密度为千尾/m2,开始投喂蝌蚪饲料(投喂量为蝌蚪重量的5~8%),根据蝌蚪生长情况、个体大小逐渐调整投喂量和放养密度至变态期。第六步:幼蛙培育;待蝌蚪长成幼蛙后,可投喂杂鱼杂虾和蚯蚓,投喂量为蛙体重的3~5%,春夏秋每日投喂两次,春秋投喂时间为上午9-10点,下午5-6点,夏季为上午和下午的6-7点,冬季每日投喂一次,为中午12点。初期放养密度为210-220只/m2,15日后分类饲养,密度为160-180只/m2,后期视蛙体大小确定放养密度。成年蛙体达到150g后,密度为30-40只/m2,达到500g后,密度为10-20只/m2。期间要注意病害防治。以上公开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专利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水式网箱牛蛙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基本养殖流程如下:造池-选蛙培育-配对产卵-蛙卵孵化-培育蝌蚪-培育幼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水式网箱牛蛙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基本养殖流程如下:造池-选蛙培育-配对产卵-蛙卵孵化-培育蝌蚪-培育幼蛙。


2.一种流水式网箱牛蛙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选地建造育苗池和养蛙池;其中选取养殖基地为有充沛地下水源的山区,整体水质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无污染,经一定梯级落差,常年流速在0.8~1.2m3/s,修筑育苗池为水泥地,池底为平底,池长8-8.5m,宽4-4.2m,高1-1.3m,占地面积约为32-35m2。每池安装独立进出水口,并在池子上方安装喷水花洒或水管,从而起到增氧增湿及降温功效。养蛙池同样为水泥池,池长4-5m,宽2.5-3m,高1-1.2m,占地面积约为10-15m2,池底需要向排水口有一定倾斜,倾斜角度为10~15度,并铺沙层,厚度8~12cm,以便净化水质。并安装独立的进出水系统及遮阳和喷水装置。
第二步:选蛙培育;选择健康且体型丰满的2龄雄蛙和雌蛙,一方为本地自留,一方则为外地引进,不限雄雌,以提升存活率。且入池前采用药浴以便蛙体消毒,喂食牛蛙以饲料为主,搭配泥鳅蚯蚓及杂鱼等。
第三步:配对产卵;配对前需要对产卵池进行清理并消毒,一般为配对前12~15天,待毒性完全消失后,往池中加水至35-40cm,然后在池内布入产卵网箱。网箱大小为1*1*1.2m,采用30目绢网或纱窗制成,适宜配对水温为20~25℃,网箱内可放置部分水生植物以用于粘附蛙卵、根据气候条件分批按雌雄比例1︰1,配对后放入产卵网箱,整体密度约为1对/2m2。
第四步:蛙卵孵化;移走产卵后成年蛙,网箱内只剩蛙卵进行孵化,每日开始实行流水管理,加水至65-70cm,水温为25-30℃,一般2-3天即可孵出蝌蚪。
第五步:培育蝌蚪;初期采用蛋黄投喂蝌蚪,前3日每万尾投喂1个,后4日加投1个,然后把蝌蚪移出网箱,投放至育苗池,密度为千尾/m2,开始投喂蝌蚪饲料(投喂量为蝌蚪重量的5~8%),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富高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