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结构本申请是基于申请号为201810219293.0,申请日为2018-03-16的母案提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散热结构,特别是一种具有宽流道及窄流道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现行电子元件的工作效能进一步的提升。由于电子元件的效能提高,所产生的热量亦随的增加,故高效能电子元件需搭配散热效能更高的散热器,如吹胀式热板。吹胀式热板为一导热板体上形成一循环流道,且循环流道填充冷却液体。当吹胀式热板热接触于发热的电子元件,循环流道内的冷却液体会吸收电子元件的热量而产生相变化,并于循环流道内达到冷却循环而对电子元件进行降温。在目前的吹胀式热板中,循环流道的内径大小相同,但是相同内径的循环流道却有难以兼顾降低冷却液体用量以及提升冷却循环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结构,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相同内径的循环流道难以兼顾降低冷却液体用量以及提升冷却循环效率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所揭示的一种散热结构,适于容纳一液体,并热接触至少一热源。散热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结构,适于一液体,并热接触至少一热源,包括:/n一导热板体,用以热接触该热源,该导热板体具有一容液腔室,该导热板体具有相对的一吸热侧缘及一冷凝侧缘;以及/n多个分流结构,凹陷于该导热板体而令该容液腔室形成具有相连通的多个宽流道及多个窄流道的一流道结构,该些宽流道及该些窄流道分别互相连通,且该些宽流道的宽度大于该些窄流道的宽度,该流道结构用以储存该液体,该液体用以通过该导热板体吸取该热源的热量,以令至少部分该液体相变化并于该流道结构内循环。/n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6 TW 1061456941.一种散热结构,适于一液体,并热接触至少一热源,包括:
一导热板体,用以热接触该热源,该导热板体具有一容液腔室,该导热板体具有相对的一吸热侧缘及一冷凝侧缘;以及
多个分流结构,凹陷于该导热板体而令该容液腔室形成具有相连通的多个宽流道及多个窄流道的一流道结构,该些宽流道及该些窄流道分别互相连通,且该些宽流道的宽度大于该些窄流道的宽度,该流道结构用以储存该液体,该液体用以通过该导热板体吸取该热源的热量,以令至少部分该液体相变化并于该流道结构内循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分流结构为数组状排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分流结构为交错状排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热板体邻近于该吸热侧缘的该些分流结构的数量大于邻近于该冷凝侧缘的该些分流结构的数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分流结构的形状为圆形或六角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流道结构靠近该冷凝侧缘的厚度大于该流道结构靠近该吸热侧缘的厚度。
7.一种散热结构,适于一液体,并热接触至少一热源,包括:
一导热板体,用以热接触该热源,该导热板体具有一容液腔室;以及
多个分流结构,凹陷于该导热板体而令该容液腔室形成相连通的多个宽流道及多个窄流道,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啟川,谢长豫,郑善尹,周祥芬,
申请(专利权)人: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