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超薄的一体化质子交换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化学储能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高强度超薄的一体化质子交换膜,可以广泛应用于液流电池和燃料电池等。
技术介绍
近年来,化石能源和温室效应等问题日益加剧,提高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更加迫切。但风能和太阳能的发电很不稳定,可再生能源直接并网发电会给电网带来较大冲击,在我国每年因之弃置的风能和太阳能约1000亿度。因此,如何充分的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已成为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占比的关键。氢燃料电池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零碳排放动力源,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汽车和货车等设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大力推广。其中,风电和太阳能产生的弃电可以通过电解水制氢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也为氢燃料电池提供了重要的燃料来源。另一方面,建立安全、经济、高效的储能系统用以存储上述弃电也可最大限度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在大型储能系统中,全钒液流电池因其优异的安全性、超长的工作寿命和良好的电池性能在大型储能系统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质子交换膜作为氢燃料电池和全钒液流电池中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超薄的一体化质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针对具有优良离子选择性的质子交换膜,采用先进的、可规模化生产的加工技术,在上述质子交换膜的上下两侧或单侧加工出微米级尺寸的“加强筋”,使质子交换膜为薄膜部分及其两侧或单侧的加强筋组成的一体结构;其中,每侧的“加强筋”排布作为支撑层,支撑层的高度为10~30μm;薄膜部分作为功能层,功能层的厚度为4~10μ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超薄的一体化质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针对具有优良离子选择性的质子交换膜,采用先进的、可规模化生产的加工技术,在上述质子交换膜的上下两侧或单侧加工出微米级尺寸的“加强筋”,使质子交换膜为薄膜部分及其两侧或单侧的加强筋组成的一体结构;其中,每侧的“加强筋”排布作为支撑层,支撑层的高度为10~30μm;薄膜部分作为功能层,功能层的厚度为4~10μm。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超薄的一体化质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功能层用于保证质子交换膜具有较高的离子选择性和较低的离子传输阻抗,离子选择性和离子传输阻抗的技术指标为:全钒液流电池中200mA/cm2的电流密度下,库伦效率(CE)在98%以上,电压效率(VE)在75%以上;支撑层用于保证质子交换膜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机械强度的技术指标为:在Flow-by的全钒液流电池中,可以在25~70%的压缩比下稳定工作;同时,支撑层和功能层的一体化结构,保证质子交换膜的循环稳定性,循环稳定性的技术指标为:稳定工作1000次充放电循环而无明显的性能衰减。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超薄的一体化质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具有优良离子选择性的质子交换膜,包括但不限于聚苯并咪唑、磺化聚酰亚胺、酮砜共聚物、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磺化聚醚醚酮、聚丙烯腈、聚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天寿,范新庄,王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