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石墨烯为扩散阻挡层的SiC基欧姆接触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5239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石墨烯为扩散阻挡层的SiC基欧姆接触制备方法,包括:选取SiC衬底;对SiC衬底的背面进行预设深度的N离子注入;在SiC衬底的正面形成石墨烯/SiC结构;在石墨烯/SiC结构的石墨烯上淀积Au膜;在SiC衬底的背面形成背面电极;通过光刻,在Au膜上形成第一转移电极图形;刻蚀掉未被第一转移电极图形覆盖的Au膜;刻蚀掉未被Au膜覆盖的石墨烯;通过光刻,在SiC衬底上形成第二转移电极图形;在第二转移电极图形外的Au膜上淀积Au材料;剥离第二转移电极图形形成正面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制备方案,且改善了接触电阻扩散和电迁移问题,提升了功率器件的稳定性和寿命,新结构的提出给欧姆接触技术的研究带来了启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以石墨烯为扩散阻挡层的SiC基欧姆接触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SiC基欧姆接触
,具体涉及一种以石墨烯为扩散阻挡层的SiC基欧姆接触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SiC材料由于其宽禁带、高热导率、高击穿电场等优异特性,使其在高温、大功率、辐照等极端工作条件下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各项应用领域备受关注。目前,不断缩小的器件特征尺寸对欧姆接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金属接触窗口比例缩小,接触处电流密度成倍增大,接触金属向半导体的扩散或电迁移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当扩散发生在浅结中时,容易导致泄露电流和短路,增加器件功耗,使信号漂移甚至导致器件失效。对于功率器件而言,器件内部有很高的电流密度,在大电流密度应力的作用下,接触电阻的电迁移会破坏原有的平整的接触形貌,产生尖峰、空洞等,使接触面积进一步缩小,加速了失效过程。在大功率器件工作中,接触金属的电迁移成为了器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在充满高能粒子的空间环境中,高能粒子的撞击可能会破坏传统欧姆接触结构中形成的合金结构层,形成尖峰或空洞等,缩小有效接触面积,加速器件失效甚至直接导致器件失效。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以石墨烯为扩散阻挡层的SiC基欧姆接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选取SiC衬底;/n对所述SiC衬底的背面进行预设深度和预设浓度的N离子注入;/n在所述SiC衬底的正面转移石墨烯或是外延生长石墨烯形成石墨烯/SiC结构;/n在所述石墨烯/SiC结构的石墨烯上淀积Au膜;/n在所述SiC衬底的背面溅射Ni金属形成背面电极;/n通过第一次光刻胶光刻方法在所述Au膜上形成第一转移电极图形;/n采用湿法刻蚀法刻蚀掉未被所述第一转移电极图形覆盖的所述Au膜;/n采用等离子体刻蚀法刻蚀掉未被所述Au膜覆盖的所述石墨烯;/n通过第二次光刻胶光刻方法在所述SiC衬底上形成第二转移电极图形;/n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石墨烯为扩散阻挡层的SiC基欧姆接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取SiC衬底;
对所述SiC衬底的背面进行预设深度和预设浓度的N离子注入;
在所述SiC衬底的正面转移石墨烯或是外延生长石墨烯形成石墨烯/SiC结构;
在所述石墨烯/SiC结构的石墨烯上淀积Au膜;
在所述SiC衬底的背面溅射Ni金属形成背面电极;
通过第一次光刻胶光刻方法在所述Au膜上形成第一转移电极图形;
采用湿法刻蚀法刻蚀掉未被所述第一转移电极图形覆盖的所述Au膜;
采用等离子体刻蚀法刻蚀掉未被所述Au膜覆盖的所述石墨烯;
通过第二次光刻胶光刻方法在所述SiC衬底上形成第二转移电极图形;
在所述第二转移电极图形外的所述Au膜上淀积Au材料;
剥离所述第二转移电极图形形成正面电极并进行退火处理,以完成以石墨烯为扩散阻挡层的SiC基欧姆接触的制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石墨烯为扩散阻挡层的SiC基欧姆接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所述SiC衬底包括:
对所述SiC衬底进行标准RCA清洗;
对所述SiC衬底表面进行氢刻蚀,工艺条件为:刻蚀温度1600℃,刻蚀时间90min,刻蚀压力96mbar,氢气流量90L/min;
去除所述SiC衬底表面衍生物,工艺条件为:将温度从1600℃缓慢降温到1000℃,通入2L/min氢气维持15min;降温到850℃,真空下通入0.5ml/minSiH4维持10min;升温至1000℃维持5min;保持真空下升温至1100℃维持5min;升温至1250℃维持1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石墨烯为扩散阻挡层的SiC基欧姆接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SiC衬底的背面进行预设深度和预设浓度的N离子注入包括:
采用CVD设备在所述SiC衬底的背面生长80~120nm的掩蔽层;
通过所述掩蔽层对所述SiC衬底进行预设深度为300~350nm、预设浓度为0.99×1020~1.01×1020cm-3的N离子注入;
离子注入后,采用等离子体刻蚀法刻蚀掉所述掩蔽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石墨烯为扩散阻挡层的SiC基欧姆接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iC衬底的正面转移石墨烯或是外延生长石墨烯形成石墨烯/SiC结构包括:
在所述SiC衬底的Si面转移石墨烯或是外延生长石墨烯形成石墨烯/SiC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石墨烯为扩散阻挡层的SiC基欧姆接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iC衬底的正面转移石墨烯形成石墨烯/SiC结构包括:
选取铜箔并采用CVD设备在所述铜箔上生长石墨烯,工艺条件为:在CVD设备中通入1000sccm氩气,以200℃/min升温至1000℃;关闭氩气,通入1000sccm氢气,维持5min;逐渐将通入气体改为960sccm氩气、40sccm氢气,再通入10sccm甲烷气体,维持10min;关闭甲烷气源,以200℃/min降温至300℃,温度自然降温至150℃,关闭所有气源,抽真空至0.1mbar;
在所述石墨烯表面旋涂PMMA溶液,并使用腐蚀溶液去除所述铜箔形成PMMA/石墨烯,所述PMMA/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彦飞纪宇婷郭辉梁佳博何艳静袁昊王雨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