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5238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指纹识别区域以及围绕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区域;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基层、封装层、第一导电层以及第二导电层,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域,一个方向上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线连接形成第一电极,另一方向上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线桥接形成第二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指纹识别和触控功能的一体化集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全面屏手机已经广泛普及的情况下,屏内指纹识别技术因其便捷的身份认证操作已经成为消费电子领域关注的重点技术,当前的屏内指纹识别技术以光学式屏下指纹识别为主,该技术利用OLED显示器的发光像素为光源,利用指纹模组微镜头读取手指指纹的反射光线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从而读取指纹图像。但是外贴指纹识别模组要求屏幕下方的缓冲泡棉和散热铜片等机构材料挖空,占用了整机结构空间,也额外增加了产品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显示装置中需要外贴指纹识别模组、导致显示装置成本高、厚度大等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指纹识别区域以及围绕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区域;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基层;封装层,设于所述基层一侧的表面;第一导电层,具有若干金属网格和第一连接线;以及第二导电层,具有若干透明导电单元和第二连接线,每一透明导电单元对应的设于所述金属网格的上方;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域,每一行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指纹识别区域以及围绕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区域;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n基层;/n封装层,设于所述基层一侧的表面;/n第一导电层,具有若干金属网格和第一连接线;以及/n第二导电层,具有若干透明导电单元和第二连接线,每一透明导电单元对应的设于所述金属网格的上方;/n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域,每一行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形成第一电极,每一列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桥接形成第二电极;或者每一列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形成第一电极,每一行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桥接形成第二电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指纹识别区域以及围绕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区域;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基层;
封装层,设于所述基层一侧的表面;
第一导电层,具有若干金属网格和第一连接线;以及
第二导电层,具有若干透明导电单元和第二连接线,每一透明导电单元对应的设于所述金属网格的上方;
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域,每一行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形成第一电极,每一列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桥接形成第二电极;或者每一列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形成第一电极,每一行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桥接形成第二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金属网格包围一像素,所述透明导电单元覆盖在每一像素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格所包围的像素的尺寸越小,对应该像素的金属网格的线宽越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相邻像素之间的金属网格均相互独立,所述触控区域中的相邻像素的金属网格具有共同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金属网格的形状与所述触控区域中的金属网格的形状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控区域,每一行的金属网格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形成第一电极,每一列的金属网格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桥接形成第二电极;或者每一列的金属网格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形成第一电极,每一行的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鲜于文旭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