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立体视测试方法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动静态立体视测试方法及终端,技术方案概括为:接收预设的立体视速度及视差值,生成立体视测试图像;接收第一测试信息,生成第一立体视测试结果,若第一立体视测试结果为合格,则阶梯调整指定视标的视差值,接收第二测试信息,生成第二立体视测试结果;若第二立体视测试结果为合格,则控制指定视标的视差值从零连续增大至预设视差值,调整指定视标的视差值为零,再控制指定视标的视差值从零连续增大至预设视差值,并以此循环,控制所有视标进行方向随机的水平移动,接收第三测试信息;根据第一测试信息、第二测试信息和第三测试信息生成立体视测试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静态立体视测试方法及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动静态立体视测试方法及终端。
技术介绍
立体视根据刺激目标是否包含运动信息可分为静态立体视与动态立体视,临床上通常采用静态的立体检查评估患者的立体视功能,但是生活中的物体并不总是处于静止状态,例如开车、打球、躲避撞击物时均有赖于人眼的动态立体视功能,这种对于动态刺激所形成的深度感知即动态立体视。动态立体视与静态立体视的关系是我们感兴趣的问题,临床上时常会遇到一些通过静态立体评估显示为“立体盲”的患者表述生活中仍然具有立体感知,甚至可以享受3D电影的立体视觉效果。动态立体视与静态立体视的检查最大的区别在于动态立体刺激包含运动信息,其中运动方式主要包括三种,一种是视差恒定的沿着二维平面的运动;第二种是通过改变视差实现的沿着Z轴的深度运动;还有一种是视差和位置均恒定,但随机点的排列位置不断更新的定点运动,有研究显示进行深度运动的信息对动态立体感知的贡献程度最大。有研究发现动态立体视与静态立体视的形成机制不同,静态立体视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双眼视差,动态立体视的形成机制除了包括双眼视差外,还另外包括了视差的实时变化(CDOT)和双眼运动速度的差异(IOVD)两个机制,从而为人眼提供了更多的深度线索。动态立体视与静态立体视在检查方式和神经机制上的差异,使得两种立体检查结果之间存在差别。现在临床上用于静态立体视测试通常为TNO测试本、Butterfly测试本、Frisby测试本、同视机等方式,其仅能够对患者的远近静态立体视进行测试,无法使用同一种测试软件测定受试者动静态立体视,临床上目前评估受试者立体视时仅参考静态立体视,测试的准确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立体视测试方法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动静态立体视测试方法及终端。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动静态立体视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计算机系统接收预设的立体视速度及视差值,生成立体视测试图像,所述立体视测试图像包括多个视标;步骤2、计算机系统接收第一测试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信息生成第一立体视测试结果,若所述第一立体视测试结果为合格,则阶梯调整所述立体视测试图像指定视标的视差值,在每次阶梯调整视差值后,计算机系统接收第二测试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测试信息生成第二立体视测试结果;步骤3、若所述第二立体视测试结果为合格,则根据预设立体视速度控制指定视标的视差值从零连续增大至预设视差值,增大至预设视差值后调整指定视标的视差值为零,再根据预设立体视速度控制指定视标的视差值从零连续增大至预设视差值,并以此循环,控制所述立体视测试图像中所有视标进行方向随机的水平移动,计算机系统接收第三测试信息;步骤4、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信息、第二测试信息和第三测试信息生成立体视测试结果。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立体视测试图像包括四个视标,四个视标分布于立体视测试图像的上下左右,每个视标由随机点构成的多个方块随机分布构成,每个视标的直径大小为1°,每个视标的中心与计算机系统的屏幕中心的距离为1.5°。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阶梯调整立体视测试图像指定视标的视差值包括:依次将四个视标中的一个视标作为指定视标,阶梯调整指定视标的视差值;在每次更换指定视标以及阶梯调整视差值后,计算机系统均接收一个第二测试信息。进一步的,步骤2中,相同视差阶梯的四个视标对应四个第二测试信息,当其中至少三个第二测试信息对应的测试结果为合格时,才进入下一级视差阶梯。进一步的,所述计算机系统通过键盘的数字键获取第一测试信息,通过键盘的方向键获取第二测试信息和第三测试信息。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还包括:若所述第二立体视测试结果为合格,则依次将四个视标中的一个视标作为指定视标,根据预设立体视速度控制指定视标的视差值从零连续增大至预设视差值,增大至预设视差值后调整指定视标的视差值为零,再根据预设立体视速度控制指定视标的视差值从零连续增大至预设视差值,并以此循环,控制所述立体视测试图像中所有视标进行方向随机的水平移动;在每次更换指定视标后,计算机系统均接收一个第三测试信息。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计算机系统根据第一测试信息、第二测试信息和第三测试信息计算正确率及立体视锐度阈值,生成立体视测试结果。进一步的,还包括:分别统计立体视测试图像发生变化至收到第一测试信息、第二测试信息和第三测试信息的时间信息。进一步的,所述预设的立体视速度为27″/S。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程序,以实现所述动静态立体视测试方法的步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动静态立体视测试方法及终端,能够在同一种测试条件下同时测试受试者的动静态立体视,增加了两种立体视的可对比性,对于临床评估受试者立体视状态具有参考价值及可信度,为临床立体视测试检查的顺利展开提供有力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动静态立体视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立体视测试图像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在同一种测试条件下同时测试受试者的动静态立体视测试的方法及终端,其技术构思如下:步骤1、计算机系统接收预设的立体视速度及视差值,生成立体视测试图像,所述立体视测试图像包括多个视标;步骤2、计算机系统接收第一测试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信息生成第一立体视测试结果,若所述第一立体视测试结果为合格,则阶梯调整所述立体视测试图像指定视标的视差值,在每次阶梯调整视差值后,计算机系统接收第二测试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测试信息生成第二立体视测试结果;步骤3、若所述第二立体视测试结果为合格,则根据预设立体视速度控制指定视标的视差值从零连续增大至预设视差值,增大至预设视差值后调整指定视标的视差值为零,再根据预设立体视速度控制指定视标的视差值从零连续增大至预设视差值,并以此循环,控制所述立体视测试图像中所有视标进行方向随机的水平移动,计算机系统接收第三测试信息;步骤4、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信息、第二测试信息和第三测试信息生成立体视测试结果。具体而言,受试者在进行基本眼部检查后进行立体视测试,需保证在完全接受屈光矫正的状态下接受测试。在测试之前,向计算机系统输入预设的立体视速度及视差值。首先进行双眼融合能力测试,受试者配戴分视眼镜,在3米处固定头位,直视测试显示屏的立体视测试图像,计算机系统根据受试者输入的测试信息执行相应的程序,运行测试画面,在计算机系统运行测试画面的过程中,会多次接收受试者输入的测试信息,计算机系统逐步控制立体视测试图像发生变化,使其分别进行者双眼融合功能、静态立体视测试和动态立体视测试,最后,计算机系统根据所有的测试信息生成立体视测试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动静态立体视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计算机系统接收预设的立体视速度及视差值,生成立体视测试图像,所述立体视测试图像包括多个视标;/n步骤2、计算机系统接收第一测试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信息生成第一立体视测试结果,若所述第一立体视测试结果为合格,则阶梯调整所述立体视测试图像指定视标的视差值,在每次阶梯调整视差值后,计算机系统接收第二测试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测试信息生成第二立体视测试结果;/n步骤3、若所述第二立体视测试结果为合格,则根据预设立体视速度控制指定视标的视差值从零连续增大至预设视差值,增大至预设视差值后调整指定视标的视差值为零,再根据预设立体视速度控制指定视标的视差值从零连续增大至预设视差值,并以此循环,控制所述立体视测试图像中所有视标进行方向随机的水平移动,计算机系统接收第三测试信息;/n步骤4、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信息、第二测试信息和第三测试信息生成立体视测试结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动静态立体视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计算机系统接收预设的立体视速度及视差值,生成立体视测试图像,所述立体视测试图像包括多个视标;
步骤2、计算机系统接收第一测试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信息生成第一立体视测试结果,若所述第一立体视测试结果为合格,则阶梯调整所述立体视测试图像指定视标的视差值,在每次阶梯调整视差值后,计算机系统接收第二测试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测试信息生成第二立体视测试结果;
步骤3、若所述第二立体视测试结果为合格,则根据预设立体视速度控制指定视标的视差值从零连续增大至预设视差值,增大至预设视差值后调整指定视标的视差值为零,再根据预设立体视速度控制指定视标的视差值从零连续增大至预设视差值,并以此循环,控制所述立体视测试图像中所有视标进行方向随机的水平移动,计算机系统接收第三测试信息;
步骤4、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信息、第二测试信息和第三测试信息生成立体视测试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态立体视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立体视测试图像包括四个视标,四个视标分布于立体视测试图像的上下左右,每个视标由随机点构成的多个方块随机分布构成,每个视标的直径大小为1°,每个视标的中心与计算机系统的屏幕中心的距离为1.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静态立体视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阶梯调整立体视测试图像指定视标的视差值包括:依次将四个视标中的一个视标作为指定视标,阶梯调整指定视标的视差值;在每次更换指定视标以及阶梯调整视差值后,计算机系统均接收一个第二测试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静态立体视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相同视差阶梯的四个视标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陇黔,陈晓航,蓝敏,幸浩洋,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