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训练脚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519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拟训练脚踏装置,包括踏板组件、底座组件、比例弹簧、受力传感器和阻尼缓冲器;所述踏板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组件的一端铰接;所述比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踏板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比例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受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受力传感器与所述底座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阻尼缓冲器的一端与所述踏板组件的中部铰接,所述阻尼缓冲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组件的另一端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模拟训练脚踏装置能够真实的模拟赛车行驶中的油门、刹车、离合的真实感,帮助赛车手形成肌肉记忆,从而提升驾驶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训练脚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模拟训练脚踏装置。
技术介绍
自2010年国际汽联禁止F1车队在赛季测试赛车之后,为了新车研发和测试,F1车队大规模使用赛车模拟器,将车辆和赛道数据输入电脑,通过1:1反映出驾驶赛车的真实感。由于在赛道上驾驶赛车造成的磨损、油费、事故等费用非常高,因此迫切需要一款能够真实还原赛道驾驶效果的赛车模拟训练器材,通过模拟出赛车手真实进入赛车驾驶的感觉,帮助赛车手形成肌肉记忆,达到训练目的。但是,如要模拟出不同型号的赛车真实感,就需要依靠赛车模拟训练器能够调整出不同的技术参数来实现,包括油门、刹车、离合的力度感,目前的模拟赛车训练器的油门、刹车、离合型式单一、可调性差,弹力无法调节,已无法满足实际训练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弹力型式可调的模拟训练脚踏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模拟训练脚踏装置,包括踏板组件、底座组件、比例弹簧、受力传感器和阻尼缓冲器;所述踏板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组件的一端铰接;所述比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踏板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比例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受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受力传感器与所述底座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阻尼缓冲器的一端与所述踏板组件的中部铰接,所述阻尼缓冲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组件的另一端铰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模拟训练脚踏装置,包括踏板组件、底座组件、比例弹簧、受力传感器和阻尼缓冲器,由踏板组件和底座组件构成踩踏力的支撑部件,阻尼缓冲器为受力部件,踏板组件受到脚的踩踏力F后,踏板组件相对于底座组件转动,压缩阻尼缓冲器,产生反作用力,随着踩踏力增大,压缩比例弹簧的力传递到受力传感器上,再反馈到终端,产生模拟赛车的加减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模拟训练脚踏装置能够真实的模拟赛车行驶中的油门、刹车、离合的真实感,帮助赛车手形成肌肉记忆,从而提升驾驶水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模拟训练脚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模拟训练脚踏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模拟训练脚踏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模拟训练脚踏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踏板组件;11、支架;111、第一调节孔;112、踏板固定孔;12、脚踏板;121、第二调节孔;2、底座组件;21、底板;3、比例弹簧;4、受力传感器;5、阻尼缓冲器;51、铝座;52、内筒;53、外筒;54、活塞杆组件;541、芯杆;542、活塞环;543、阀片组;544、定位套;545、鱼头连接件;55、回油组件;56、阻尼调节组件;57、减震弹簧;58、油封座组件;59、行程调节组件;591、支撑套;592、限位套。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模拟训练脚踏装置,包括踏板组件、底座组件、比例弹簧、受力传感器和阻尼缓冲器;所述踏板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组件的一端铰接;所述比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踏板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比例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受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受力传感器与所述底座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阻尼缓冲器的一端与所述踏板组件的中部铰接,所述阻尼缓冲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组件的另一端铰接。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模拟训练脚踏装置,包括踏板组件、底座组件、比例弹簧、受力传感器和阻尼缓冲器,由踏板组件和底座组件构成踩踏力的支撑部件,阻尼缓冲器为受力部件,踏板组件受到脚的踩踏力F后,踏板组件相对于底座组件转动,压缩阻尼缓冲器,产生反作用力,随着踩踏力增大,压缩比例弹簧的力传递到受力传感器上,再反馈到终端,产生模拟赛车的加减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模拟训练脚踏装置能够真实的模拟赛车行驶中的油门、刹车、离合的真实感,帮助赛车手形成肌肉记忆,从而提升驾驶水平。由于油门、刹车、离合三个部件对脚踩踏力有不同要求,油门、离合软,而刹车硬。因此,可通过在阻尼缓冲器内部设计有不同刚度的弹簧来实现真实的模拟训练。进一步的,所述踏板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组件的一端铰接,所述比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架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架的中部设有两组以上第一调节孔,每组所述第一调节孔至所述阻尼缓冲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组件的另一端的铰接处的距离相等。由上述描述可知,两组以上第一调节孔均位于以阻尼缓冲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组件的另一端的铰接处为圆心的圆周上,可根据个人不同需要,选择第一调节孔进行连接,从而调节踩踏力,越靠近所述圆心的第一调节孔,踩踏感越软。进一步的,所述踏板组件还包括脚踏板,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设有踏板固定孔,所述脚踏板上设有两组以上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孔与所述踏板固定孔锁接,每组所述第二调节孔至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组件的一端的铰接处的距离不等。由上述描述可知,脚踏板通过第二调节孔与支架上的踏板固定孔配合,可根据个人不同需要,选择第二调节孔进行连接,从而调节踩踏力,做到最真实的模拟。脚踏板可通过拆装移动5mm~15mm。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板,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一端铰接,所述底板的另一端与阻尼缓冲器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受力传感器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由上述描述可知,底板起到支撑固定,保证踩踏时训练器整体的稳定性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阻尼缓冲器包括铝座、内筒、外筒、活塞杆组件、回油组件、阻尼调节组件、减震弹簧和油封座组件;所述铝座上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连通,所述第四安装槽依次通过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所述内筒沿轴线设有通孔,所述内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接;所述外筒沿轴线设有通孔,所述外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槽连接,所述外筒的另一端设有封口盖,所述内筒收容于所述外筒的通孔内;所述活塞杆组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封口盖上的通孔后自所述内筒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内筒的通孔中;所述活塞杆组件的一端通过油封座组件与所述外筒的通孔过盈配合;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所述活塞杆组件的一端上,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回油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槽内;所述阻尼调节组件安装在所述第四安装槽内,所述阻尼调节组件用以调节所述第一通道的通量;所述铝座与所述底座组件铰接,所述活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踏板组件的中部铰接。由上述描述可知,使用者操作该阻尼缓冲器时,比如模拟进行加速、刹车、离合等踩踏动作时,活塞杆组件一端受迫产生运动,另一端压缩减震弹簧,产生第一弹力,内部油液经阻尼调节组件调节后,产生第二弹力,因此在活塞杆组件一端反馈的作用力为第一弹力和第二弹力的合力,当模拟进行减速、松刹车、松离合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训练脚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板组件、底座组件、比例弹簧、受力传感器和阻尼缓冲器;/n所述踏板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组件的一端铰接;/n所述比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踏板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比例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受力传感器连接;/n所述受力传感器与所述底座组件固定连接;/n所述阻尼缓冲器的一端与所述踏板组件的中部铰接,所述阻尼缓冲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组件的另一端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训练脚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板组件、底座组件、比例弹簧、受力传感器和阻尼缓冲器;
所述踏板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组件的一端铰接;
所述比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踏板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比例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受力传感器连接;
所述受力传感器与所述底座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阻尼缓冲器的一端与所述踏板组件的中部铰接,所述阻尼缓冲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组件的另一端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训练脚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组件的一端铰接,所述比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架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架的中部设有两组以上第一调节孔,每组所述第一调节孔至所述阻尼缓冲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组件的另一端的铰接处的距离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训练脚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组件还包括脚踏板,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设有踏板固定孔,所述脚踏板上设有两组以上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孔与所述踏板固定孔锁接,每组所述第二调节孔至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组件的一端的铰接处的距离不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训练脚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板,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一端铰接,所述底板的另一端与阻尼缓冲器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受力传感器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训练脚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缓冲器包括铝座、内筒、外筒、活塞杆组件、回油组件、阻尼调节组件、减震弹簧和油封座组件;
所述铝座上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连通,所述第四安装槽依次通过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
所述内筒沿轴线设有通孔,所述内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接;
所述外筒沿轴线设有通孔,所述外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槽连接,所述外筒的另一端设有封口盖,所述内筒收容于所述外筒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汉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金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