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大尺寸非饱和粗颗粒土温控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4949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尺寸非饱和粗颗粒土温控测试装置,包括底座和连接在底座上的温控内压力腔室,所述温控内压力腔室具有温控通道和内腔,所述温控通道底部具有进水孔和排水孔,所述底座设有与进水孔和排水孔对应并导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下开口处通过管路与外部控温循环装置相连。该装置在常规大三轴仪内部实现非饱和粗颗粒土的干湿状态及温度的控制,进而进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非饱和粗颗粒土静动力学试验研究及持水曲线的测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尺寸非饱和粗颗粒土温控测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工测试配套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大尺寸非饱和粗颗粒土温控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非饱和粗颗粒土广泛存在于路基填料、路面基层及边坡等近地面结构中,受环境因素影响粗颗粒土长期处于变化的温度场和湿度场条件下,因此,非饱和粗颗粒土的静动应力特性会存在显著差异。土工测试是获得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主要手段,《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是我国勘察、设计领域中关于土工测试的指导性规范。在该规范中,缺乏非饱和土尤其是考虑热效应的非饱和粗颗粒土静动应力特性、持水曲线及土体相关物理参数的试验测定方法。轴平移技术目前是所有基质吸力控制方法中能够与三轴试验结合的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具有精确、操作简单、受温度影响小及可以与其他设备联合使用等优点。以往基于大型三轴设备开展的粗颗粒土土工试验相对简单,缺乏适用于考虑热效应影响的大型三轴试验设备,不能测量控温条件下土体的静动应力特性及物理参数,并且以于热效应改进的三轴设备往往存在试样尺寸不足,且涉及非饱和土体试验研究时需要升级基质吸力控制系统等问题,无法进行控温条件下非饱和粗粒料的土体的静动应力特性及持水特性的相关研究。因此,亟需一种大尺寸非饱和粗颗粒土温控测试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控基质吸力和温度的、适用于较大粒径非饱和粗颗料静动应力特性和持水特性研究的大尺寸非饱和粗颗粒土温控测试装置,该装置不仅可以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非饱和粗粒料的静动应力特性及确定土体的相关物理参数,而且可以测定特定基质吸力和温度下非饱和粗颗粒料的持水曲线。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尺寸非饱和粗颗粒土温控测试装置,包括底座和连接在底座上的温控内压力腔室,所述温控内压力腔室具有温控通道和内腔,所述温控通道底部具有进水孔和排水孔,所述底座设有与进水孔和排水孔对应并导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下开口处通过管路与外部控温循环装置相连。进一步的,所述温控压力腔室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所述内套筒嵌套在外套筒内,所述内套筒外壁与外套筒内壁之间形成温控通道,所述内套筒外壁设置有双螺旋槽,温控通道为双螺旋通道,所述进水孔和排水孔对应设置于双螺旋通道底部。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试样底座、温度隔离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试样底座上设有顶部圆盘、中部圆盘和底部圆盘,所述顶部圆盘的表面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安装有高进气值陶土板,所述试样底座内部设有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的上开口端位于容纳槽底部,并与容纳槽导通,所述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的下开口端分别位于底座的两侧,所述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的下开口端分别通过软管与水压系统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试样底座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探头设置于中部圆盘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设于底部圆盘上,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与排水孔和进水孔对应并导通。进一步的,所述容纳槽的内壁具有环形凸沿,所述高进气值陶土板底部抵于环形凸沿上,环形凸沿下方形成空腔,所述第一孔道与第二孔道均与空腔导通。进一步的,所述温度隔离装置设置于试样底座和固定装置之间,所述温度隔离装置由高分子材料隔热块和内置干燥器组成。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与温控内压力腔室之间设有不少于一个的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外部控温循环装置为加热制冷浴槽循环器,所述加热制冷浴槽循环器内部循环有控温介质,所述控温介质为低稠度硅油。本专利技术中,将试样置于温控内压力腔室内腔内,温控内压力腔室温控通道内双螺旋孔道通过管路连接外部控温循环装置,形成外循环通路。所述外部控温循环装置为加热制冷浴槽循环器,加热制冷浴槽循环器内部循环有控温介质。以低稠度硅油为控温介质,加热制冷浴槽循环器可以对控温介质的温度进行加热或制冷,从而调节控温介质的温度。控温介质通过外部加热制冷浴槽循环器和管路,在温控内压力腔室双螺旋孔道内实现控温介质的循环。控温介质通过管路由第一通孔和进水孔进入双螺旋孔道内,沿双螺旋孔道自下而上盘旋至内压力腔室顶部,再沿孔道盘旋向下,经第二通孔排出,保证了内压力腔室内部温度的均匀和稳定,完成内压力腔室内的液体升温或降温,实现整个试样的温度控制。进而进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非饱和粗颗粒土静动力学试验研究及持水曲线的测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大尺寸非饱和粗颗粒土温控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一种大尺寸非饱和粗颗粒土温控测试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一种大尺寸非饱和粗颗粒土温控测试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一种大尺寸非饱和粗颗粒土温控测试装置底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一种大尺寸非饱和粗颗粒土温控测试装置的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一种大尺寸非饱和粗颗粒土温控测试装置的外套筒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一种大尺寸非饱和粗颗粒土温控测试装置的内套筒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一种大尺寸非饱和粗颗粒土温控测试装置,包括底座1和连接在底座上的温控内压力腔室2,所述底座1与温控内压力腔室2之间设有不少于一个的密封圈34,所述底座1上设有多个螺栓槽7,所述温控内压力腔室对应螺栓槽的位置设置有螺栓孔8,螺栓依次穿过螺纹孔8与螺栓槽7螺纹连接,底座1和温控内压力腔室2通过螺栓密封连接固定。所述温控内压力腔室2具有温控通道3和内腔4,所述温控压力腔室2包括外套筒5和内套筒6,所述内套筒6嵌套在外套筒5内,所述内套筒6与外套筒5连接之处设有密封橡胶,内套筒6与外套筒5密封连接。所述内套筒6外壁与外套筒5内壁之间形成温控通道3。所述外套筒5和内套筒6由高品质不锈钢制成,外套筒5内壁和外壁以及内套筒6内壁表面光滑。所述温控通道3底部具有进水孔9和排水孔10。所述内套筒6外壁设置有双螺旋槽11,温控通道3为双螺旋通道,进水孔9和排水孔10对应设置于双螺旋通道底部。所述底座1设有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所述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的上开口处分别与进水孔9和排水孔10对应并导通连接,所述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的下开口处通过管路14与外部控温循环装置相连,所述管路14为隔热管路。温控内压力腔室的温控通道3通过管路14连接外部控温循环装置,形成外循环通路,所述外部控温循环装置为加热制冷浴槽循环器15,所述加热制冷浴槽循环器15内部循环有控温介质,所述控温介质为低稠度硅油。加热制冷浴槽循环器15内部浸入控温介质的部件都由高品质不锈钢和高等级塑料构成,延长加热制冷浴槽循环器15使用寿命。加热制冷浴槽循环器15可以对控温介质的温度进行加热或制冷,从而调节控温介质的温度。控温介质通过外部加热制冷浴槽循环器15和管路14,在温控内压力腔室双螺旋孔道内实现控温介质的循环。控温介质通过管路14由第一通孔12和进水孔9进入内夹腔3双螺旋孔道内,沿双螺旋孔道自下而上盘旋至内压力腔室顶部,再沿孔道盘旋向下,经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尺寸非饱和粗颗粒土温控测试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和连接在底座上的温控内压力腔室,所述温控内压力腔室具有温控通道和内腔,所述温控通道底部具有进水孔和排水孔,所述底座设有与进水孔和排水孔对应并导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下开口处通过管路与外部控温循环装置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尺寸非饱和粗颗粒土温控测试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和连接在底座上的温控内压力腔室,所述温控内压力腔室具有温控通道和内腔,所述温控通道底部具有进水孔和排水孔,所述底座设有与进水孔和排水孔对应并导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下开口处通过管路与外部控温循环装置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尺寸非饱和粗颗粒土温控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温控压力腔室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所述内套筒嵌套在外套筒内,所述内套筒外壁与外套筒内壁之间形成温控通道,所述内套筒外壁设置有双螺旋槽,温控通道为双螺旋通道,所述进水孔和排水孔对应设置于双螺旋通道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尺寸非饱和粗颗粒土温控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座包括试样底座、温度隔离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试样底座上设有顶部圆盘、中部圆盘和底部圆盘,所述顶部圆盘的表面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安装有高进气值陶土板,所述试样底座内部设有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的上开口端位于容纳槽底部,并与容纳槽导通,所述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的下开口端分别位于底座的两侧,所述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的下开口端分别通过软管与水压系统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尺寸非饱和粗颗粒土温控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川叶星池曹志刚车良鹏王军蔡袁强张婷婷林香行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