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燃烧余渣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利用震动频率对燃烧余渣进行自动喷液的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正面上方固定连接有固定部件,固定部件上方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上方固定连接有框架,框架右侧活动连接有密封门,密封门右侧活动连接有拉手,框架左臂开设有通气管,第三作用杆底端插接有金属组件。该利用震动频率对燃烧余渣进行自动喷液的装置,通气管吹动扇叶逆时针旋转,扇叶内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旋转杆受扇叶驱动力影响而转动,旋转杆带动转动横杆上下运行,提拉杆受联动影响驱动拉动块上升,再通过弹簧和燃烧板的配合使用,从而使设备具有了震动频率的功能,提高了回收率,起到了节约能源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震动频率对燃烧余渣进行自动喷液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烧余渣处理
,具体为一种利用震动频率对燃烧余渣进行自动喷液的装置。
技术介绍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全部物质,称为燃烧产物,通常指燃烧生成的气体、热量、可见烟等,其中,散发在空气中能被人们看见的燃烧产物叫烟雾,它实际上是由燃烧产生的悬浮固体、液体粒子和气体的混合物组成的,其粒径一般在0.01~10微米之间,目前使用的燃烧装置比较普遍有燃烧炉,内部通常为煤材质,煤燃料具有安全性好,投资少经济效益好的优点。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传统的燃烧炉设备当中,燃烧后的煤渣通常会落在燃烧层上,然而大多数的燃烧层上均会有粘性较强的余渣颗粒,而又不容易处理,导致燃烧生产物的利用率下降,不仅如此,废气中还含有有害气体,有害气体排放于空气中,污染环境,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不能做到节能环保,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燃烧装置设计上未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震动频率对燃烧余渣进行自动喷液的装置,具备自动喷液和提高回收率的优点,解决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自动喷液和提高了回收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震动频率对燃烧余渣进行自动喷液的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正面上方固定连接有固定部件,固定部件上方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上方固定连接有框架,框架右侧活动连接有密封门,密封门右侧活动连接有拉手,框架两臂之间活动连接有燃烧板,燃烧板上方活动连接有弹簧,弹簧正面插接有拉动块,拉动块下方活动连接有提拉杆,提拉杆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上方活动连接有横杆,横杆外侧活动连接有套接块,套接块正面上方活动连接有第一作用杆,套接块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二作用杆,第一作用杆顶端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三作用杆,第三作用杆顶端固定连接有加压板,加压板左侧活动连接有储液管,横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旋转杆外侧活动连接有扇叶,旋转杆外侧活动连接有水平齿轮,水平齿轮上方转动连接有高低齿轮,高低齿轮上方活动连接有安装板件,框架左臂开设有通气管,第三作用杆底端插接有金属组件。优选的,所述第三作用杆数量共有二个,并且关于旋转杆中心对称,第三作用杆为一种金属铁材质,这种结构具有稳定性和平衡性。优选的,所述金属组件为一种凹字形状,并且内部开设有与第三作用杆相适配的孔槽,这种结构具有了易用性和安全性。优选的,所述连接柱上方且位于旋转杆正面活动连接有横杆,连接柱数量共有三个,使震动频率得到了提高,具有了震动性和灵敏性。优选的,所述扇叶材质为一种金属不锈钢材质,旋转杆外表面且位于水平齿轮下方固定连接有扇叶,其内部设置有与旋转杆相适配的凹槽,这种结构具有了正常使用的功能。优选的,所述燃烧板上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小孔槽,框架内部且位于弹簧底端活动连接有燃烧板,使燃烧板具有了可以被震动的基础,这种结构具有了稳定性和实用性。(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震动频率对燃烧余渣进行自动喷液的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利用震动频率对燃烧余渣进行自动喷液的装置,通气管吹动扇叶逆时针旋转,扇叶内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旋转杆受扇叶驱动力影响而转动,旋转杆带动转动横杆上下运行,提拉杆受联动影响驱动拉动块上升,再通过弹簧和燃烧板的配合使用,从而使设备具有了震动频率的功能,提高了回收率,起到了节约能源的作用。2、该利用震动频率对燃烧余渣进行自动喷液的装置,旋转杆受扇叶驱动力影响而转动,套接块通过第一作用杆联动第三作用杆,套接块内部设置有与横杆相适配的纹理,再通过第一作用杆、第二作用杆和第三作用杆的配合使用,从而使结构具有了夹持同时喷液的功能,达到了废气排放的标准,保护了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横杆结构正面剖析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弹簧结构正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作用杆结构正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旋转杆结构正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横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支撑座;2、固定部件;3、底板;4、框架;5、密封门;6、拉手;7、燃烧板;8、弹簧;9、拉动块;10、提拉杆;11、连接柱;12、横杆;13、套接块;14、第一作用杆;15、第二作用杆;16、第三作用杆;17、加压板;18、储液管;19、旋转杆;20、扇叶;21、水平齿轮;22、高低齿轮;23、安装板件;24、通气管;25、金属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利用震动频率对燃烧余渣进行自动喷液的装置,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正面上方固定连接有固定部件2,固定部件2上方固定连接有底板3,底板3上方固定连接有框架4,框架4右侧活动连接有密封门5,密封门5右侧活动连接有拉手6,框架4左右两臂之间活动连接有燃烧板7,燃烧板7上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小孔槽,框架4内部且位于弹簧8底端活动连接有燃烧板7,使燃烧板7具有了可以被震动的基础,这种结构具有了稳定性和实用性;燃烧板7上方活动连接有弹簧8,弹簧8正面插接有拉动块9,拉动块9下方活动连接有提拉杆10,提拉杆10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1,连接柱11上方且位于旋转杆19正面活动连接有横杆12,连接柱11数量共有三个,使震动频率得到了提高,具有了震动性和灵敏性;连接柱11上方活动连接有横杆12,横杆12外侧活动连接有套接块13,套接块13正面上方活动连接有第一作用杆14,套接块13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二作用杆15,第一作用杆14顶端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三作用杆16,第三作用杆16数量共有二个,并且关于旋转杆19中心对称,第三作用杆16为一种金属铁材质,这种结构具有稳定性和平衡性;第三作用杆16顶端固定连接有加压板17,加压板17左侧活动连接有储液管18,横杆12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19,旋转杆19外侧固定连接有扇叶20,扇叶20材质为一种金属不锈钢材质,扇叶20位于水平齿轮21下端,其内部设置有与旋转杆19相适配的凹槽,这种结构具有了正常使用的功能;旋转杆19外侧活动连接有水平齿轮21,水平齿轮21上方转动连接有高低齿轮22,高低齿轮22上方活动连接有安装板件23,框架4左臂开设有通气管24,第三作用杆16底端插接有金属组件25,金属组件25为一种凹字形状,并且内部开设有与第三作用杆16相适配的孔槽,这种结构具有了易用性和安全性。在使用时,将设备放在风口处,风速进入通气管24,根据风速的流动性吹动扇叶20逆时针旋转,扇叶20内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杆19,旋转杆19受扇叶20驱动力影响而转动,横杆12背面设置有与旋转杆19相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震动频率对燃烧余渣进行自动喷液的装置,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正面上方固定连接有固定部件(2),固定部件(2)上方固定连接有底板(3),底板(3)上方固定连接有框架(4),框架(4)右侧活动连接有密封门(5),密封门(5)右侧活动连接有拉手(6),框架(4)两臂之间活动连接有燃烧板(7),燃烧板(7)上方活动连接有弹簧(8),弹簧(8)正面插接有拉动块(9),拉动块(9)下方活动连接有提拉杆(10),提拉杆(10)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1),连接柱(11)上方活动连接有横杆(12),横杆(12)外侧活动连接有套接块(13),套接块(13)正面上方活动连接有第一作用杆(14),套接块(13)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二作用杆(15),第一作用杆(14)顶端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三作用杆(16),第三作用杆(16)顶端固定连接有加压板(17),加压板(17)左侧活动连接有储液管(18),横杆(12)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19),旋转杆(19)外侧活动连接有扇叶(20),旋转杆(19)外侧活动连接有水平齿轮(21),水平齿轮(21)上方转动连接有高低齿轮(22),高低齿轮(22)上方活动连接有安装板件(23),框架(4)左臂开设有通气管(24),第三作用杆(16)底端插接有金属组件(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震动频率对燃烧余渣进行自动喷液的装置,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正面上方固定连接有固定部件(2),固定部件(2)上方固定连接有底板(3),底板(3)上方固定连接有框架(4),框架(4)右侧活动连接有密封门(5),密封门(5)右侧活动连接有拉手(6),框架(4)两臂之间活动连接有燃烧板(7),燃烧板(7)上方活动连接有弹簧(8),弹簧(8)正面插接有拉动块(9),拉动块(9)下方活动连接有提拉杆(10),提拉杆(10)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1),连接柱(11)上方活动连接有横杆(12),横杆(12)外侧活动连接有套接块(13),套接块(13)正面上方活动连接有第一作用杆(14),套接块(13)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二作用杆(15),第一作用杆(14)顶端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三作用杆(16),第三作用杆(16)顶端固定连接有加压板(17),加压板(17)左侧活动连接有储液管(18),横杆(12)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19),旋转杆(19)外侧活动连接有扇叶(20),旋转杆(19)外侧活动连接有水平齿轮(21),水平齿轮(21)上方转动连接有高低齿轮(22),高低齿轮(22)上方活动连接有安装板件(23),框架(4)左臂开设有通气管(24),第三作用杆(16)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献敏,
申请(专利权)人:胡献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