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楼板或穿墙管道预留洞口防渗装置及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4833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楼板或穿墙管道预留洞口防渗装置,包括第一套管连接部、第二套管连接部、第三套管连接部、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第一套管连接部与第二套管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二套管连接部与第三套管连接部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第三套管连接部与第一套管连接部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第一套管连接部、第二套管连接部与第三套管连接部构造成管状预埋套管结构,且预埋套管结构一端的直径大于另一端的直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在混凝土浇筑前与穿楼板或墙的管道同心放置在楼板或墙上,混凝土浇筑之后,拆除该装置,管道安装后按照该方法进行预留洞口二次封堵,可形成有效止水结构,提高防渗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楼板或穿墙管道预留洞口防渗装置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行业
,尤其是涉及一种穿楼板或穿墙管道预留洞口防渗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受限于施工工艺流程,管道穿楼板(墙)不能同时施工,一般设置预留洞口,待管道安装完成后进行封堵,后期管道预留洞口二次封堵往往成为防水薄弱点,渗漏隐患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楼板或穿墙管道预留洞口防渗装置及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或者其他前者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穿楼板或穿墙管道预留洞口防渗装置,包括第一套管连接部、第二套管连接部、第三套管连接部、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第一套管连接部与第二套管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二套管连接部与第三套管连接部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第三套管连接部与第一套管连接部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第一套管连接部、第二套管连接部与第三套管连接部构造成管状预埋套管结构,且预埋套管结构一端的直径大于另一端的直径。进一步的,第一套管连接部与第二套管连接部的接触面平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楼板或穿墙管道预留洞口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管连接部、第二套管连接部、第三套管连接部、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套管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套管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套管连接部与所述第三套管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三套管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套管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套管连接部、所述第二套管连接部与所述第三套管连接部构造成管状预埋套管结构,且所述预埋套管结构一端的直径大于另一端的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楼板或穿墙管道预留洞口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管连接部、第二套管连接部、第三套管连接部、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套管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套管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套管连接部与所述第三套管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三套管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套管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套管连接部、所述第二套管连接部与所述第三套管连接部构造成管状预埋套管结构,且所述预埋套管结构一端的直径大于另一端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楼板或穿墙管道预留洞口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套管连接部的接触面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套管连接部与所述第三套管连接部的接触面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套管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套管连接部的接触面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楼板或穿墙管道预留洞口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连接部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三套管的连接部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楼板或穿墙管道预留洞口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连接部的面积与所述第二套管连接部的面积相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穿楼板或穿墙管道预留洞口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连接部、所述第二套管连接部与所述第三套管连接部均包括直壁部一、过渡部和直壁部二,所述直壁部一、所述过渡部与所述直壁部三依次连接,且所述直壁部一与所述直壁部二分别与所述过渡部垂直,所述直壁部一与所述直壁部二平行设置,所述直壁部一与所述直壁部二均为圆弧状结构,且所述直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运忠张志伟陈可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天工集团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