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燃气内燃机余热利用带蓄能装置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然气分布式多种能源供应、综合能源高效利用,尤其涉及冷热电联产、余热利用
技术介绍
燃气内燃机分布式供能系统是利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内燃机膨胀做功并驱动发电机发电,结合溴化锂吸收制冷机、热水换热器等余热利用设备进行余热利用,为用户提供热负荷与冷负荷,实现冷热电联产,使得能源得到梯级利用,能耗较小、配置灵活、系统经济性好,能够使能源利用效率达到70%以上。内燃机发电产生的烟气余热以及缸套水冷却水具有大量余热,配置相应的余热利用设备进行制冷、制热供应,实现冷热电综合利用,一方面实现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供应,另一方面结合并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原理,实现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综合能源供应效率的提升。然而,内燃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运行时普遍存在冷热负荷因时段而造成负荷分布不均匀,尤其是存在负荷曲线偏差较大的情况,使得内燃机运行与制冷制热运行不匹配的情况,出现系统综合能源利用率较低,系统经济性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燃气分布式系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燃气内燃机余热利用带蓄能装置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内燃机排气系统、内燃机缸套水冷却系统、高温烟气驱动溴化锂溶液系统、低压溴化锂溶液系统、低温水驱动溴化锂溶液系统、吸收式溴化锂机组冷却水系统、冷冻水及蓄冷系统、以及供热水及蓄热系统;/n所述内燃机排气系统包括燃气内燃机(1)、一号控制阀(K1)、烟气热水换热器(18)、烟气发生器(2)和一号混合器(M1),所述一号混合器(M1)与烟气发生器(2)和烟气热水换热器(18)相连,所述一号控制阀(K1)与燃气内燃机(1)、烟气发生器(2)和烟气热水换热器(18)相连,通过一号控制阀(K1)控制燃气内燃机(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燃气内燃机余热利用带蓄能装置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内燃机排气系统、内燃机缸套水冷却系统、高温烟气驱动溴化锂溶液系统、低压溴化锂溶液系统、低温水驱动溴化锂溶液系统、吸收式溴化锂机组冷却水系统、冷冻水及蓄冷系统、以及供热水及蓄热系统;
所述内燃机排气系统包括燃气内燃机(1)、一号控制阀(K1)、烟气热水换热器(18)、烟气发生器(2)和一号混合器(M1),所述一号混合器(M1)与烟气发生器(2)和烟气热水换热器(18)相连,所述一号控制阀(K1)与燃气内燃机(1)、烟气发生器(2)和烟气热水换热器(18)相连,通过一号控制阀(K1)控制燃气内燃机(1)的高温排气进入烟气热水换热器(18)和烟气发生器(2)的排气流量,进一步控制系统供冷负荷与供热负荷的大小;
所述内燃机缸套水冷却系统包括燃气内燃机(1)、二号控制阀(K2)、缸套水发生器(4)、二号混合器(M2)和缸套水热水换热器(11),所述二号控制阀(K2)与燃气内燃机(1)、缸套水发生器(4)和缸套水热水换热器(11)相连,所述二号控制阀(K2)控制燃气内燃机(1)的缸套水进入缸套水发生器(4)和缸套水热水换热器(11)的流量大小,同时缸套水热水换热器(11)作为内燃机缸套水冷却系统的冷却旁路,以防缸套水发生器(4)流量过小时缸套水温度过高;
所述吸收式溴化锂机组冷却水系统包括吸收器(7)、冷凝器(5)和冷却水空冷塔(12),所述冷却水空冷塔(12)的冷却水出口、吸收器(7)、冷凝器(5)和冷却水空冷塔(12)的冷却水进口依次连接,冷却水由冷却水空冷塔(12)进入吸收器(7)之后进入冷凝器(5)最后回流至冷却水空冷塔(12)完成冷却水循环;
所述冷冻水及蓄冷系统包括蒸发器(6)、蓄冷装置(16)和冷用户(17),所述蒸发器(6)的出口、蓄冷装置(16)、冷用户(17)和蒸发器(6)的进口依次连接;所述蓄冷装置(16)实现冷能的存储,在夏季日冷负荷量较大、夜间冷负荷较小时,蓄冷装置(16)实现夜间蓄冷,白天释放、充分利用冷能;
所述供热水及蓄热系统包括缸套水热水换热器(11)、烟气热水换热器(18)、蓄热装置(14)和热用户(15),所述缸套水热水换热器(11)的出水口与蓄热装置(14)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蓄热装置(14)的出水口与热用户(1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热用户(15)的输出端与缸套水热水换热器(11)和烟气热水换热器(18)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烟气热水换热器(18)的出水口与蓄热装置(14)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蓄热装置(14)实现热负荷的存储,在冬季热负荷因时段不匹配时,实现热负荷的调节;
所述高温烟气驱动溴化锂溶液系统包括燃气内燃机(1)、烟气发生器(2)、低压发生器(3)、五号混合器(M5)、六号混合器(M6)、冷凝器(5)、蒸发器(6)、吸收器(7)、工质泵(8)、低压换热器(9)、三号控制阀(K3)和高压换热器(10);所述燃气内燃机(1)、烟气发生器(2)、低压发生器(3)、五号混合器(M5)、六号混合器(M6)、冷凝器(5)、节流阀(13)、蒸发器(6)、吸收器(7)、工质泵(8)、低压换热器(9)、三号控制阀(K3)、高压换热器(10)和烟气发生器(2)依次连接;所述燃气内燃机(1)的高温排气作为热源进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良君,周宇昊,谢玉荣,王世朋,赵大周,梁晶,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