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浅层地热能环保开发的能源采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浅层地热能环保开发的能源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地热能是从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地热能大部分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性热能,它起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还有一小部分能量来至太阳,大约占总地热能的5%。表面地热能大部分来自太阳,还有一部分是由地下水的深处循环和来自极深处的岩浆侵入到地壳后,把深层的热量从地下深处带至近表层。对地热能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地热发电和对地热的直接利用上,地热的直接利用的热利用率有50%~70%,但局限性高,利用范围小,其利用潜力不如地热发电。现有的地热发电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蒸汽发电,二是热水发电,主要是根据地热的温度区分,由于高温地热所处区域一般是火山及地震、岩浆多发区域,不好开采,现利用较多的基本是处于90℃~150℃的中温地热和处于90℃以下、25℃以上的低温地热,高温发热更加稳定,但是由于地热井的位置限制和维护成本,使真正高温地热的开采存在很大限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浅层地热能环保开发的能源采集装置,应用于地质结构(1)中,所述地质结构(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地表层(11)、地幔层(12)、地热水层(13)、岩浆层(14),其特征在于,包括贯穿所述地表层(11)、地幔层(12)的地热井和回灌井(8),所述地热井内设有外管(2);所述地热井内按照地热水的流经顺序依次包括第一内管(3)和第二内管(4),所述第一内管(3)和所述第二内管(4)的顶部连通有位于地表层(11)上方的汽轮机(5);所述外管(2)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管板(21)、换热板(22)、膨胀板(23)、第二管板(24),所述第一管板(21)上设有连通所述回灌井(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浅层地热能环保开发的能源采集装置,应用于地质结构(1)中,所述地质结构(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地表层(11)、地幔层(12)、地热水层(13)、岩浆层(14),其特征在于,包括贯穿所述地表层(11)、地幔层(12)的地热井和回灌井(8),所述地热井内设有外管(2);所述地热井内按照地热水的流经顺序依次包括第一内管(3)和第二内管(4),所述第一内管(3)和所述第二内管(4)的顶部连通有位于地表层(11)上方的汽轮机(5);所述外管(2)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管板(21)、换热板(22)、膨胀板(23)、第二管板(24),所述第一管板(21)上设有连通所述回灌井(8)的回流管(211),所述换热板(22)和所述第二管板(24)之间连接有贯穿所述膨胀板(23)的连通管(26);所述回灌井(8)和所述地热井之间的间距小于一千米;所述回流管(211)与地面间形成的夹角范围在0°~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浅层地热能环保开发的能源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管(3)的底端位于所述地热水层(13),所述第二内管(4)连通所述第一内管(3);所述第一内管(3)和所述第二内管(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扩容部(31)和第二扩容部(41),所述第二扩容部(41)的容积是所述第一扩容部(31)容积的两倍到三倍;所述第一扩容部(31)和所述第二扩容部(41)均位于地幔层(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浅层地热能环保开发的能源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内设置有流体流通结构(25),所述流体流通结构(25)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管板(21)和所述换热板(22)之间的回流腔(251),所述第一管板(21)和换热板(22)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板(2511);所述回流管(211)连通所述...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