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击地压巷道底板缓冲减震结构及其布置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山开采
,尤其涉及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底板缓冲减震结构及其布置方法。
技术介绍
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中遇到的重大动力灾害,是矿山井巷和采场周围煤岩体由于变形能的释放而产生的以突然、急剧、猛烈的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简单的讲,冲击地压就是煤岩体的突然破坏现象。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浅部地质赋存的优越煤炭资源日益枯竭,逐渐转入深部开采是煤炭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冲击地压灾害频繁发生,给煤矿生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冲击地压灾害对巷道的破坏巨大,其中对巷道底板冲击破坏所占的比例最高。同时,由于一般巷道底板很少或不采取支护和加固措施,巷道底板成为冲击显现的最佳突破口,其变形和破坏也是最严重的。目前巷道底板冲击地压的防治主要方法是进行底板爆破、开槽和打设大直径钻孔等;对底板的支护和加固方法主要有O型棚支护、反底拱、锚杆锚索支护和注浆加固等。但当冲击地压灾害发生后,巷道底板的被动防护显得尤为重要,仅仅依靠支护或加固无法解决巷道底板受到冲击严重的问题。r>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底板缓冲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置的上承载层、中间填充层和下平层,其中,所述中间填充层由高刚度凸型平滑颗粒、低摩擦滑动性颗粒和可变形破坏吸能颗粒三者混合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底板缓冲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置的上承载层、中间填充层和下平层,其中,所述中间填充层由高刚度凸型平滑颗粒、低摩擦滑动性颗粒和可变形破坏吸能颗粒三者混合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底板缓冲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载层为金属板或混凝土板,并且厚度为10-50mm,所述下平层为金属板、混凝土板或橡胶垫,并且厚度为5-3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底板缓冲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刚度凸型平滑颗粒为砾石、卵石、钢球或弹珠,所述低摩擦滑动性颗粒为沙子或塑料颗粒,所述可变形破坏吸能颗粒为橡胶颗粒、陶粒或高分子脂类聚合物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底板缓冲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刚度凸型平滑颗粒的颗粒直径为20-80mm,所述低摩擦滑动性颗粒的颗粒直径为0.5-8mm,所述可变形破坏吸能颗粒的颗粒直径为1-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底板缓冲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刚度凸型平滑颗粒、所述低摩擦滑动性颗粒和所述可变形破坏吸能颗粒的体积比在1:1.5:1.5-1:2.5:2.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底板缓冲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拥政,褚晓威,吴志刚,付玉凯,陈金宇,
申请(专利权)人: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