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控制头用新型大壳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4793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勘探开发技术领域,是一种旋转控制头用新型大壳体装置,其包括壳体、内衬套、卡箍和卡瓦,壳体为四通结构,壳体的上端口、左端口、右端口和下端口相互连通,壳体的上部内侧密封连接有内侧能够与旋转总成的中部外环台外侧密封接触的内衬套,对应内衬套位置的壳体上部外侧套装有上部位于壳体上方的卡箍,卡箍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左卡箍和右卡箍。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设置卡箍、卡瓦和内衬套将旋转总成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内侧,通过壳体底部设置的底连接法兰与大尺寸井口装置配合对壳体进行安装,从而在钻井时实现井口密封,使油气井进行安全的钻井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控制头用新型大壳体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勘探开发
,是一种旋转控制头用新型大壳体装置。
技术介绍
旋转控制头的壳体装置是提供欠平衡、控压钻井及旋转头单项服务,井口密封,保障油气井安全钻井的装置,它通常接到钻井队钻机底座下的井口装置上,但是现有的壳体不能与大尺寸井口装置配合安装,从而不能在钻井时实现井口密封,导致油气井不能进行安全的钻井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控制头用新型大壳体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的壳体不能与大尺寸井口装置配合安装,从而不能在钻井时实现井口密封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旋转控制头用新型大壳体装置,包括壳体、内衬套、卡箍和卡瓦,壳体为四通结构,壳体的上端口、左端口、右端口和下端口相互连通,壳体的上部内侧密封连接有内侧能够与旋转总成的中部外环台外侧密封接触的内衬套,对应内衬套位置的壳体上部外侧套装有上部位于壳体上方的卡箍,卡箍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左卡箍和右卡箍,左卡箍的一端与右卡箍的一端铰接连接在一起,左卡箍的另一端与右卡箍的另一端通过紧固装置固定在一起,卡瓦包括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分布左卡瓦和右卡瓦,左卡箍内侧固定安装有半圆环形且开口向右的左卡瓦,右卡箍内侧固定安装有半圆环形且开口向左的右卡瓦。下面是对上述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对应内衬套位置的壳体上部外侧可上下间隔设有第一外环台和下环台,对应第一外环台和下环台之间位置的壳体外侧形成下外环槽,左卡箍中部内侧和右卡箍中部内侧分别设有左半环槽和右半环槽,左半环槽和右半环槽能够形成与第一外环台相匹配的内环槽,第一外环台位于内环槽内侧,对应内环槽下方位置的左卡箍和右卡箍内侧分别设有左半环台和右半环台,左半环台和右半环台能够形成位于下外环槽内侧的内凸台,对应内环槽下方位置的左卡箍和右卡箍内侧均固定有内径由上至下依次减小的第一内环台和第二内环台,左卡瓦和右卡瓦的上部外侧均设有第二外环台,左卡瓦和右卡瓦的下部外侧均设有第三外环台,对应第二外环台和第三外环台之间位置的左卡瓦外侧和右卡瓦外侧均形成上外环槽,第一内环台位于上外环槽内侧。上述还可包括连接螺栓,左卡瓦的第二外环台上端和右卡瓦的第二外环台上端均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上下贯通的上螺纹孔,对应上螺纹孔位置的第一内环台上侧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上下贯通的下螺纹孔,连接螺栓的下部穿过上螺纹孔后螺接于下螺纹孔内。上述内衬套下部内侧可设有能够阻止旋转总成向下移动的第三内环台,对应第三内环台上方位置的内衬套下部内侧上下间隔设有至少一个中内环槽,每个中内环槽内均设有内密封圈,内衬套内侧通过内密封圈与旋转总成的中部外环台下部外侧密封接触,内衬套中上部外侧设有第四外环台,第四外环台的中部外侧上下间隔设有至少两个中外环槽,每个中外环槽内均设有外密封圈,壳体上端口的上部内侧设有能够阻止内衬套向下移动的第四内环台,第四内环台的上端与第四外环台的下端相接触,内衬套固定安装在对应第四内环台上方位置的壳体上部内侧。上述固定装置可包括液压缸、固定杆和连接杆,右卡箍的前部外侧设有固定杆,固定杆的前端与液压缸的右部铰接连接在一起,液压缸内设有能够左右移动的输出轴,左卡箍的前部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前端与输出轴左端铰接连接在一起。上述左卡瓦底部内侧和右卡瓦底部内侧均可具有与旋转总成中部外环台上端面相匹配的上半锥面,内衬套底部内侧具有与旋转总成中部外环台下端面相匹配的下锥面。上述对应壳体左端口位置的壳体外侧可固定安装有左连接法兰,对应壳体的右端口位置的壳体下部外侧固定安装有右连接法兰,对应壳体下端口位置的壳体底部固定安装有底连接法兰。上述左卡箍上侧和右卡箍上侧均沿周向均布有至少第一螺纹沉孔。上述内衬套上侧可沿周向均布有至少两个第二螺纹沉孔。上述左卡瓦上侧和右卡瓦上侧均可沿周向均布有至少第三螺纹沉孔。上述对应内衬套位置的壳体外侧可沿周向均布有至少两个第四螺纹沉孔。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设置卡箍、卡瓦和内衬套将旋转总成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内侧,通过壳体底部设置的底连接法兰与大尺寸井口装置配合对壳体进行安装,从而在钻井时实现井口密封,使油气井进行安全的钻井工作。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使用时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中卡箍和卡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壳体,2为内衬套,3为左卡箍,4为右卡箍,5为连接螺栓,6为左连接法兰,7为连接杆,8为右连接法兰,9为固定杆,10为底连接法兰,11为第四外环台,12为第一螺纹沉孔,13为第二螺纹沉孔,14为第三螺纹沉孔,15为第四螺纹沉孔,16为旋转总成,17为中部外环台,18为左卡瓦,19为右卡瓦,20为第一外环台,21为下环台,22为左半环台,23为第一内环台,24为第二内环台,25为第二外环台,26为第三外环台,27为第三内环台,28为内密封圈,29为外密封圈,30为第四内环台,31为液压缸,32为右半环台。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2所示,该旋转控制头用新型大壳体装置包括壳体1、内衬套2、卡箍和卡瓦,壳体1为四通结构,壳体1的上端口、左端口、右端口和下端口相互连通,壳体1的上部内侧密封连接有内侧能够与旋转总成16的中部外环台17外侧密封接触的内衬套2,对应内衬套2位置的壳体1上部外侧套装有上部位于壳体1上方的卡箍,卡箍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左卡箍3和右卡箍4,左卡箍3的一端与右卡箍4的一端铰接连接在一起,左卡箍3的另一端与右卡箍4的另一端通过紧固装置固定在一起,卡瓦包括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分布左卡瓦18和右卡瓦19,左卡箍3内侧固定安装有半圆环形且开口向右的左卡瓦18,右卡箍4内侧固定安装有半圆环形且开口向左的右卡瓦19。在使用时,首先将壳体1底部安装在井队钻机底座下的井口装置上,将内衬套2密封安装在壳体1内,将带有钻具的旋转总成16安装于内衬套2内侧,将左卡箍3和右卡箍4安装在壳体1上部外侧,然后将左卡瓦18和右卡瓦19分别安装在对应位置的左卡箍3和右卡箍4内侧,通过紧固装置将左卡箍3和右卡箍4的前端固定在一起,使卡箍将卡瓦与旋转总成16密封固定,从而使壳体1与井口装置配合安装实现井口的密封,防止出现油喷,使油气井进行安全的钻井工作。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旋转控制头用新型大壳体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所示,对应内衬套2位置的壳体1上部外侧上下间隔设有第一外环台20和下环台21,对应第一外环台20和下环台21之间位置的壳体1外侧形成下外环槽,左卡箍3中部内侧和右卡箍4中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控制头用新型大壳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内衬套、卡箍和卡瓦,壳体为四通结构,壳体的上端口、左端口、右端口和下端口相互连通,壳体的上部内侧密封连接有内侧能够与旋转总成的中部外环台外侧密封接触的内衬套,对应内衬套位置的壳体上部外侧套装有上部位于壳体上方的卡箍,卡箍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左卡箍和右卡箍,左卡箍的一端与右卡箍的一端铰接连接在一起,左卡箍的另一端与右卡箍的另一端通过紧固装置固定在一起,卡瓦包括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分布左卡瓦和右卡瓦,左卡箍内侧固定安装有半圆环形且开口向右的左卡瓦,右卡箍内侧固定安装有半圆环形且开口向左的右卡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控制头用新型大壳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内衬套、卡箍和卡瓦,壳体为四通结构,壳体的上端口、左端口、右端口和下端口相互连通,壳体的上部内侧密封连接有内侧能够与旋转总成的中部外环台外侧密封接触的内衬套,对应内衬套位置的壳体上部外侧套装有上部位于壳体上方的卡箍,卡箍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左卡箍和右卡箍,左卡箍的一端与右卡箍的一端铰接连接在一起,左卡箍的另一端与右卡箍的另一端通过紧固装置固定在一起,卡瓦包括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分布左卡瓦和右卡瓦,左卡箍内侧固定安装有半圆环形且开口向右的左卡瓦,右卡箍内侧固定安装有半圆环形且开口向左的右卡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控制头用新型大壳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内衬套位置的壳体上部外侧上下间隔设有第一外环台和下环台,对应第一外环台和下环台之间位置的壳体外侧形成下外环槽,左卡箍中部内侧和右卡箍中部内侧分别设有左半环槽和右半环槽,左半环槽和右半环槽能够形成与第一外环台相匹配的内环槽,第一外环台位于内环槽内侧,对应内环槽下方位置的左卡箍和右卡箍内侧分别设有左半环台和右半环台,左半环台和右半环台能够形成位于下外环槽内侧的内凸台,对应内环槽下方位置的左卡箍和右卡箍内侧均固定有内径由上至下依次减小的第一内环台和第二内环台,左卡瓦和右卡瓦的上部外侧均设有第二外环台,左卡瓦和右卡瓦的下部外侧均设有第三外环台,对应第二外环台和第三外环台之间位置的左卡瓦外侧和右卡瓦外侧均形成上外环槽,第一内环台位于上外环槽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控制头用新型大壳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螺栓,左卡瓦的第二外环台上端和右卡瓦的第二外环台上端均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上下贯通的上螺纹孔,对应上螺纹孔位置的第一内环台上侧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上下贯通的下螺纹孔,连接螺栓的下部穿过上螺纹孔后螺接于下螺纹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旋转控制头用新型大壳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内衬套下部内侧设有能够阻止旋转总成向下移动的第三内环台,对应第三内环台上方位置的内衬套下部内侧上下间隔设有至少一个中内环槽,每个中内环槽内均设有内密封圈,内衬套内侧通过内密封圈与旋转总成的中部外环台下部外侧密封接触,内衬套中上部外侧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新伟戴勇胡挺高晓辉孙明亮王志军李德华张志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