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桁架顶推姿态控制设备及其姿态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4777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桁架顶推姿态控制设备及其姿态控制方法,该设备包括:支撑架;轨道梁,铺设于支撑架,其两侧设有翼缘板,轨道梁与翼缘板之间形成滑槽;移运装置,滑设于滑槽内;多个第一测距传感器,安装于移运装置;两顶推装置,包括位置可调地安装于翼缘板的夹轨器和顶推油缸,顶推油缸连接于夹轨器;多个顶升油缸,安装于支撑架上,多个顶升油缸沿轨道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测距传感器,安装于轨道梁,第二测距传感器的位置与顶升油缸的位置相对应;以及控制器,连接于顶推油缸、顶升油缸、第二测距传感器和第二测距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钢桁架的姿态纠偏存在沉降补偿风险大、速度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桁架顶推姿态控制设备及其姿态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钢桁架顶推姿态控制设备及其姿态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钢桁架现场拼装顶推施工工艺是钢桁架施工主要施工工艺之一。钢桁架现场拼装前,普遍采用搭设支架,稳固平坦的支架有利于钢桁架结构组焊施工,提高钢桁架施工精度。钢桁架抬起后高度略高于钢桁架的设计标高,方便钢桁架顶推完成后落梁施工。由于钢桁架体积、重量大,支架顶部的轨道梁无法做到完全光滑且水平。在顶推期间,钢桁架与支架的受力体系复杂,即使支架预压完成,顶推施工依旧会造成支架的沉降。支架的沉降曲线与地基条件、基础结构有密切联系。在以往施工经验中,仅在钢桁架顶推开始后进行支架沉降监测,如果沉降较大会增加监测密度,沉降量趋于稳定后恢复日常监测频率。现有的支架沉降补偿技术中,采用将整个钢桁架顶起后在支架与轨道梁之间垫设抄平垫铁的补偿方式,仅当沉降量过大影响支架稳定时才会进行补偿,沉降补偿风险大、速度慢、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钢桁架顶推姿态控制设备及其姿态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钢桁架的姿态纠偏存在沉降补偿风险大、速度慢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钢桁架顶推姿态控制设备,包括:支撑架;轨道梁,铺设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轨道梁的相对两侧竖设有翼缘板,所述轨道梁与两所述翼缘板之间形成滑槽;用于支撑连接于钢桁架的移运装置,滑设于所述滑槽内;用于分别获取所述移运装置的两侧至两所述翼缘板之间的实时距离的多个第一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移运装置;两顶推装置,所述顶推装置包括位置可调地安装于所述翼缘板的夹轨器和用于顶推所述钢桁架的顶推油缸,所述顶推油缸连接于所述夹轨器;用于调平所述轨道梁的多个顶升油缸,所述顶升油缸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多个所述顶升油缸沿所述轨道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用于获取所述轨道梁的实时高度的多个第二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轨道梁,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位置与所述顶升油缸的位置相对应;以及控制器,连接于所述顶推油缸、所述顶升油缸、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轨道梁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有牛腿,所述顶升油缸的底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顶升油缸的顶端连接于所述牛腿。进一步的,所述顶升油缸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顶升油缸设置于所述轨道梁的相对两侧。进一步的,所述移运装置包括:供所述钢桁架搁置的承台;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承板安装于所述承台的底部;以及多根辊轴,多根辊轴沿所述固定轴的圆周方向设置于所述固定轴的圆周面上,所述辊轴与所述固定轴同向设置,多根所述辊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索串联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支承板的外侧安装有导向轮。进一步的,所述夹轨器,包括夹轨器本体、两压抵件和两止动件,所述夹轨器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容置通槽,所述翼缘板容置于所述容置通槽中,所述翼缘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容置通槽的两内侧壁之间留设有缝隙,所述止动件具有相对的一小头端和一大头端,所述止动件的厚度自所述小头端向所述大头端逐渐增大且所述大头端的厚度大于所述缝隙的宽度,两所述止动件的小头端分别插设于所述翼缘板的两侧的所述缝隙中,所述压抵件安装于所述夹轨器本体的尾端且压抵于所述止动件的大头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为激光测距传感器。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桁架顶推姿态控制设备的姿态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测距传感器分别实时获取移运装置的两侧至两翼缘板的实时距离;第二测距传感器实时获取轨道梁的实时高度;所述控制器采集所述实时高度、根据所述轨道梁的标高范围,判定所述轨道梁的沉降情况、并基于所述沉降情况,控制顶升油缸调平所述轨道梁;所述控制器采集所述实时距离,根据所述移运装置的标准距离,判定所述移运装置的实际移运轨迹与标定移运轨迹的偏移情况、并基于所述偏移情况,分别控制两顶推装置的顶推油缸进行所述移运装置的横向纠偏。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所述沉降情况,控制顶升油缸调平所述轨道梁的步骤包括:在所述轨道梁沉降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顶升油缸顶升所述轨道梁至所述标高范围;在所述轨道梁上拱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顶升油缸回缩,使得所述轨道梁下降至所述标高范围;在所述轨道梁处于所述标高范围内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顶升油缸维持顶升力以保持上升轨道梁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所述偏移情况,分别控制两顶推装置的顶推油缸进行所述移运装置的横向纠偏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移运装置朝向所述轨道梁的第一侧偏移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轨道梁的第一侧的顶推油缸的顶推力大于所述轨道梁的第二侧的顶推油缸的顶推力,使得所述移运装置回归所述移运装置的轨迹标定线;在所述移运装置朝向所述轨道梁的第二侧偏移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轨道梁的第二侧的顶推油缸的顶推力大于所述轨道梁的第一侧的顶推油缸的顶推力,使得所述移运装置回归所述移运装置的轨迹标定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钢桁架顶推姿态控制设备,与人工监测调平轨道梁相比,大幅提高监测频率,减小人工监测产生的误差,并减少顶推期间钢桁架投影面下作业人员,保障人身财产安全。本专利技术的钢桁架顶推姿态控制设备将需要人工调平的工作内容转为自动化调平,提高补偿精度,为钢桁架顶推提供平坦稳固的顶推平台,降低姿态纠偏的风险性,提高顶推精度和姿态纠偏的效率,减小横向偏移,提高支架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钢桁架顶推姿态控制设备可以使钢桁架横向位置时刻保持在设计轴线上,提高横向纠偏精度,避免出现移运装置卡死在滑槽内或者钢桁架到位后定位不精确的问题,减小人工干预出现的判断失误几率,缩减顶推完成后横向纠偏施工流程,大幅缩减总施工时间,提高精度使移运装置不会受到较大横向力,避免移运装置破坏,同时减小钢桁架内力,避免钢桁架结构受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钢桁架顶推姿态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顶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顶推装置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夹轨器与翼缘板的连接节点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夹轨器与翼缘板的连接节点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夹轨器与翼缘板的连接节点的左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夹轨器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运装置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钢桁架顶推姿态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顶推装置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桁架顶推姿态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n支撑架;/n轨道梁,铺设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轨道梁的相对两侧竖设有翼缘板,所述轨道梁与两所述翼缘板之间形成滑槽;/n用于支撑连接于钢桁架的移运装置,滑设于所述滑槽内;/n用于分别获取所述移运装置的两侧至两所述翼缘板之间的实时距离的多个第一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移运装置;/n两顶推装置,所述顶推装置包括位置可调地安装于所述翼缘板的夹轨器和用于顶推所述钢桁架的顶推油缸,所述顶推油缸连接于所述夹轨器;/n用于调平所述轨道梁的多个顶升油缸,所述顶升油缸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多个所述顶升油缸沿所述轨道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n用于获取所述轨道梁的实时高度的多个第二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轨道梁,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位置与所述顶升油缸的位置相对应;以及/n控制器,连接于所述顶推油缸、所述顶升油缸、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桁架顶推姿态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
支撑架;
轨道梁,铺设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轨道梁的相对两侧竖设有翼缘板,所述轨道梁与两所述翼缘板之间形成滑槽;
用于支撑连接于钢桁架的移运装置,滑设于所述滑槽内;
用于分别获取所述移运装置的两侧至两所述翼缘板之间的实时距离的多个第一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移运装置;
两顶推装置,所述顶推装置包括位置可调地安装于所述翼缘板的夹轨器和用于顶推所述钢桁架的顶推油缸,所述顶推油缸连接于所述夹轨器;
用于调平所述轨道梁的多个顶升油缸,所述顶升油缸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多个所述顶升油缸沿所述轨道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用于获取所述轨道梁的实时高度的多个第二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轨道梁,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位置与所述顶升油缸的位置相对应;以及
控制器,连接于所述顶推油缸、所述顶升油缸、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桁架顶推姿态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有牛腿,所述顶升油缸的底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顶升油缸的顶端连接于所述牛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桁架顶推姿态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油缸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顶升油缸设置于所述轨道梁的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桁架顶推姿态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运装置包括:
供所述钢桁架搁置的承台;
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承板安装于所述承台的底部;以及
多根辊轴,多根辊轴沿所述固定轴的圆周方向设置于所述固定轴的圆周面上,所述辊轴与所述固定轴同向设置,多根所述辊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索串联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桁架顶推姿态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的外侧安装有导向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桁架顶推姿态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轨器包括夹轨器本体、两压抵件和两止动件,所述夹轨器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容置通槽,所述翼缘板容置于所述容置通槽中,所述翼缘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容置通槽的两内侧壁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祺袁天驷沈尉朱思闻龚迎春夏诗樑聂方基况亚明王晓东张雯戴蔚菁田园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